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鲫鱼新品种

2024-01-2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67 次
鲫鱼新品种

  这一篇农资知识会给全国农资人分析一下“鲫鱼新品种”的内容进行精确剖析,期待对各位有一些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鲫鱼新品种有:滇池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

  1、滇池高背鲫:滇池高背鲫鱼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及其水系发展起来的一个优势种群,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因背脊高耸而得名。

  个体最大3千克,亲水性强,不宜在内地饲养。

  2、方正银鲫:方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库,是一个较好的银鲫品种。

  方正银鲫背部为黑灰色,体侧和腹部深银白色。

  3、彭泽鲫:彭泽鲫是由江西省水产科技人员选育出的一个优良鲫鱼品种,肉味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体型丰满,易运输,易暂养,易上钩,利于活鱼上市,也是一种生产和游钓兼可发展的鱼类。

  鱼在生长旺季摄食量大,应多投喂饵料,以养草、鲫、罗非鱼等为主的池塘,要投麸皮、饼粕、豆渣等混合饵料及嫩草、植物茎叶等新鲜饵料,一般情况下,日投粗料量应占池鱼总重的10%。

  鱼生长旺季的施肥量应占全期施肥量的80%,因此每隔5~7天,亩施充分发酵的人畜粪60~100公斤,氮、磷化肥2~3公斤。

  鱼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3℃~39℃,在高温季节,为防水温过高,必须及时灌注新水,每天灌注新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0%左右。

  异育银鲫具有明显的双亲特征,体色淡粉红色,鳞片较大,肉较鲤鱼鲜嫩。银鲫、白鲫、乌鲫、异育银鲫均作为人工放养的商品鱼,大量养殖。

  还有一种海鲫鱼,但在我国领海中数量稀少,个体与银灰鲫鱼相仿,体色灰黑。

  白鲫鱼身体长,个头大,食性广,对饲料要求不严,可兼食浮游生物。

  生长迅速,适应性和觅食能力也较强。

  在流动的或者大面积的水体中,由于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大,其体态均为偏长型。在小型的静水他塘中,由于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小,鱼体则偏短、偏宽、肥厚。而在一些水底多沙砾的水体中,银灰铆鱼则习惯于淘沙觅食,它们嘴的上领就相对延长,下领相对缩短,形成“弯嘴鲫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分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丰产鲫又名百花鲫,是华南师范大学鱼类研究室采用鱼类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一个全雌性的鲫鱼新品种。其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与东北银鲫的体形相似,体背介于彭泽鲫和高背鲫之间,肉质较为结实,味道鲜甜。

  银鲫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等水系中,黑龙江省力正县双**库为集中产地。

  银鲫的鳞片呈银白色,富有光泽,体长个大,肉质好,常见个体在05~15千克,最大可达3千克以上。

  高背鲫鱼适应性较广,能在湖泊、水库、池塘、坝塘等水域生长,最适生长水温24~30℃。


好文探索:简述鲫鱼系列品种常见5大类15个种类:比起家畜家禽来,鲫鱼的种类最繁且多!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鲫属,俗称:鲫壳(川渝)、鲫拐子(湖北),鲫瓜子(东北),河鲫鱼(上海),月鲫仔(广东),古称:鰿、鲋、寒鲋。英文名:Goldfish,cruciancarp。

  鲫鱼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鲫鱼的适应性非常强,易饲养,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好水或污水、高温水(32℃以上)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

  即使在pH=9以上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湖泊,仍然能生长繁育。鲫鱼除了肌间刺多是鲫鱼的唯一缺点外,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

  鲫鱼一直被认为是只存在二倍体形式(2n=100),自20世纪80年代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三倍体鲫鱼(3n=150)和四倍体鲫鱼(4n=200)被相继报道, 鲫鱼被发现具有二倍体和多倍体共存的特点。但是繁殖方式却又明显不同,二倍体鲫鱼的繁殖方式为两性繁殖,而多倍体鲫鱼表现出同时具有单性雌核发育和有性繁殖的双重繁殖模式。

  就我们普通人而言,依据生长价值取向来说,可以直接分为三大类:土鲫类、良种鲫鱼类和鲤鲫类。土鲫不肯长,良种鲫鱼是现在养殖的主流品种,它和土鲫都是典型意义上的鲫鱼,生物工程鲫的鲤鲫类长势快但卖相差,当然鲤鲫类也属于优质鲫鱼。

  另外,还可以直接依高背型和低背型两大类体型来直接区分或分类,一般认为相对体高为40%以上的为高型,40%以下的为低型。在实践生产中,高背鲫鱼比低背鲫鱼肯长得多,现在市场上低背鲫(也就是所谓的“条子鲫”)最受人喜爱,但长势速度又有所限制,正是所谓“凡事不能两全其美”。

  土鲫(即“鲫鱼”)的历史悠久,在没有开发选育出良种鲫鱼(比如方正银鲫是上世纪80年代选育)以前土鲫盛行,也是人们常见且唯一的鲫鱼种类, 土鲫非常深入人心。

  但因长势确实太慢,真正的土鲫一般三年长2-3两还算好的,凡是当年能够长到2两左右的均不是土鲫。原则上说,优质鲫鱼就只包含良种鲫鱼类和鲤鲫类。

  另外,黑龙江的方正银鲫、江西的彭泽鲫,它们也就是黑龙江、江西的本土鲫鱼。

  要辨别鲫鱼品种的好坏,优质鲫鱼的侧线鳞必须在28片(枚)鳞甲以上,多者为35片(枚)鳞甲甚至以上,如果少于或等于28片(枚)鳞甲则为土鲫或者至少为劣质鲫鱼, 鲫鱼的侧线鳞甲片数目越多越好越肯长。

  (标准的土鲫,侧线鳞28片以下)。

  另外,对于侧线鳞计数的方法,除了目视数数外,可以把拍照很清晰且完整的鲫鱼图片,用在手机上或电脑上放大图片来计数,即方便又准确。

  我国的鲫鱼已知有两个种(类)群:即鲫鱼和一个亚种鲫鱼(银鲫)。

  鲫鱼,也就是平常说的土鲫。银鲫分布于黑龙江水系,中科院水生所1975年证实银鲫是天然雌核发育鱼类,后来又相继报道了江西彭泽鲫亦为雌核发育的不同类型,并与银鲫的分类特征相符。 可以认为彭泽鲫品种亦属银鲫种群。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除土鲫外,目前我国成规模养殖且特性稳定的鲫鱼品种有以下两大类:。

  1、良种鲫鱼品种:代表品种有方正银鲫、彭泽鲫、异育银鲫、丰产鲫、长丰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白鲫等等。

  2、像“鲤鱼”的鲫鱼---生物工程鲫鱼品种(鲤鲫类):代表品种有湘云鲫、黄金鲫、巨鲫、芙蓉鲫、乌鲫等等。

  就一系列众多的鲫鱼品种来说,比起家畜家禽来,鲫鱼的种类最繁且多。本文仅就鲫鱼系列品种中常见的5个大类15个种类,结合相关资料和现实生产状况作一简要介绍,仅供参考。

  土鲫是天然水域也就是在水库、河沟、自然水流中自然繁育的鲫鱼,土鲫和**白鲫均是二倍体类鲫鱼,土鲫产卵一般在春秋两季,成长过程很慢,据有人测试,从幼苗长到150克(3两)体重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土鲫因其本性生存在天然的野外水域中,其生命力较强,体力也比饲养的鲫鱼(娇生惯养)好。在自然界中,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

  其繁殖方式为鱼类最常见的两性配子结合,其遗传具有多样性,土鲫的变种很多。

  (像这条体形偏瘦看似”土“鲫鱼,很难说它不是“良种鲫鱼”)。

  现在现实中常用的“土鲫”概念,其实质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理念的驱使,现时为了迎合“土货”消费观念而专养所谓的“土鲫”很多人误把因缺食欠喂、形体瘦弱、长势变慢的良种鲫鱼当成“土”鲫。

  其实,如果养殖土鲫用饲料喂养也就不“土”了。如果用所谓的“白水”喂养或休闲生态养殖不喂饲料的良种鲫鱼,其实质上也是“土”鲫鱼了,这或许可能是自己心理安慰而已。但良种鲫鱼长势比土鲫快得多,品质也并不逊于所谓的“土鲫”这一点值得思考。

  地方性优良鲫鱼品种共有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普安鲫、滇池高背鲫等地方性优良鲫鱼品种,但以方正银鲫、彭泽鲫最为多见。

  方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故名“方正银鲫”也称方正鲫,银鲫,最大个体可达6斤。方正银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推出的第一个良种鲫鱼,是银鲫系的代表品种,最初称呼为东北鲫和银鲫,现时有人又取名东北(或北方)巨鲫,最简便的称为方正鲫。

  其后推出的异育银鲫、长丰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都出自于银鲫系大家庭。

  外形特征:方正银鲫头短小,吻圆钝。

  口端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

  无须。体侧扁而高,背高宽板。

  眼小,位于头侧上方。尾柄较短。

  背鳍具有硬刺,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胸鳍不达腹鳍。

  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体色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和腹部银灰色,体侧的每个鳞片边缘或多或少显示出饰边。

  侧线鳞29-31,染色体162个。肥满度系数高,属高背型鲫鱼品种。

  方正银鲫属于天然雌核发育类的鲫鱼,三倍体鱼,在自然界它们是两性种群,雄性约占15%,行雌核繁育后代。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彭泽县天然水域,故名“彭泽鲫”江西省水科所和九江水科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选育后成为一个新的优良养殖品种。

  彭泽鲫因在原产地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丛中,最初的彭泽鲫体侧有5-7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起初被称为芦花鲫,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斑纹会逐渐消失。其后推出的丰产鲫则是彭泽鲫的升级版品种。

  外形特征:彭泽鲫背部呈青黑色,腹部灰白色,眼巩膜呈黑色,体高/体长平均为41.14%,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侧线鳞29-31片,彭泽鲫背部呈深灰黑色,腹部灰色,各鳍条呈青黑色,为纺锤形。头短小,吻钝,口端位呈弧形、唇较厚,无须,下颌稍向上斜。

  从下颌底部至胸鳍基部呈平缓的弧形,尾柄高大。背鳍外缘平直,尾鳍分叉浅。

  雄性个体胸鳍较尖长,末端可达腹鳍基部。雌性个体胸鳍较圆钝,不达腹鳍基部。

  目前只有从**引进的**白鲫是唯一一个引种驯化成功的鲫鱼品种。

  **白鲫又称大阪鲫、河内鲫、**土鲫、白鲫,原产于**琵琶湖。

  **白鲫和土鲫一样均是二倍体类鲫鱼。我国于1976年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并根据体色银白,且食性、习性和鳃耙结构均相似于白鲢的特征,因而命名为白鲫。

  白鲫其形态特征与银鲫相比,高而侧扁,前背隆起似驼背,头较小,尾柄较细长。鳃耙数102-120条(银鲫为40-57条),雌雄比例为1:1、因为其二倍体的生殖方式,所以,现在白鲫很多是用于杂交育种的原材料亲本,比如湘云鲫,巨鲫就是使用白鲫作为母本。

   白鲫食谱广,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食性基本上与白鲢相似,所以在生产上白鲫可以取代部分鲢鱼的放养。白鲫生长速度比土鲫鱼快1倍~2倍,起捕率高一网可达80%,缺点是不耐运输,据说很容易掉鳞、体表易充血红肿。

  杂交育成或改良的优质良种鲫鱼品种,目前大致有:异育银鲫、松浦鲫、丰产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长丰鲫、异育银鲫“中科5号”等运用有性杂交育成的鲫鱼品种。这些鲫鱼种类都来自于优良鲫鱼作母本和不同的父本(大多数是鲤鱼类,比如兴国红鲤)运用“雌核发育”原理而成。

  现实养殖生产中以异育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丰产鲫等为多见。

  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鱼类育种专家于1976~198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鲫鱼养殖新对象,它是利用天然雌核发育的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经异精雌核发育繁育的子代, 方正银鲫所生下的后代,从外部特征到内部结构和母本一模一样,雌性率可达99%以上,塘中如果没有鲫鱼雄性和鲤鱼雄鱼,一般不会在鱼塘中自行繁殖后代。

  从广义上讲,在生产上凡是银鲫卵子与异源**授精(也就是“异育”的意思)所产的雌核发育后代,均可称为异育银鲫。正规的异育银鲫是用方正银鲫作母本、兴国红鲤作父本,人工杂交而成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

  异育银鲫具有良好的**优势,最新的代表产品有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异育银鲫“中科5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故名“中科3号”,“中科”可能是指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之意。

  “中科3号”是在银鲫同时存在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培育出来。异育银鲫“中科3号”优点是生长均匀度高,个体间差异较小。

  丰产鲫又名百花鲫,采用鱼类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一个全雌性的鲫鱼新品种,同异育银鲫相似,塘中如果没有鲫鱼雄性和鲤鱼雄鱼,一般不会在鱼塘中自行繁殖后代。其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与银鲫的体形相似,体背高度介于彭泽鲫和高背鲫之间。

  丰产鲫,也有人称为异育彭泽鲫。它是采用彭泽鲫做母本,用我国南方特有的野生(鲤)鱼类或兴国红鲤作外源**,进行遗传改良。

  其体色偏淡、外形匀称优美。

  “长丰鲫”是选育的四倍体异育银鲫新品种。

  “长丰鲫”以异育银鲫D系为母本,以鲤鲫移核鱼(兴国红鲤系)为父本,进行雌核发育的后代中挑选的四倍体,经异源雌核发育获得。

  松浦鲫,又称松浦银鲫,在方正银鲫基础上,利用雌核发育和性别控制技术,定向培育而成的一个银鲫新品种。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用方正银鲫作母本,以方正银鲫(母)×鳞鲤(父)**获得的全雌后代性转的生理雄性个体为父本,经分离筛选而获得的新品系。

  松浦鲫外形与方正银鲫有较大变化,与方正银鲫主要区别在于侧线上、下鳞比方正鲫多1个,体色青灰色带绿色,腹部姜**,属三倍体雌核发育种群。

  目前最新的鲫鱼品种是异育银鲫“中科5号”,“中科5号”鲫鱼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带头完成选育。

  “中科5号”鲫鱼的鱼刺有所减少,在便于食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因有团头鲂(武昌鱼)基因的参与,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头部的后缘有一个小小的隆起,显起整个体形有点“团”形,类似于武昌鱼(团头鲂)的少许特征。

  异育银鲫“中科5号”是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升级版,与“中科3号”相比,因其体型偏向于高背型,生长速度快,抗体表粘孢子虫病能力提高。

  根据最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科5号”鲫鱼的体型不一,疑似有团型和高背型两种。(见上、下两图)。

  (异育银鲫“中科5号”,手机拍照)。

  五、像“鲤鱼”的鲫鱼品种---生物工程鲫鱼。

  运用细胞生物工程远源杂交育成的生物工程鲫,以其不自育,生长快而流行于喜欢大鲫鱼的地区和垂钓场,尤以重庆地区盛行。生物工程鲫因体型、色泽方面有异于正常的鲫鱼种类,是一种像鲤鱼的鲫鱼,很多地方直接称为“鲤鲫”但终究是因为比较像鲤鱼,卖相欠佳。

  生物工程鲫因为染色体是单数,不能减数**,没有生殖能力,抢食凶,食量大,又**仔消耗营养,因此长势快就是必然的了。另外,以现时“****”或者人们“提早败育”呈上升趋势而“不科学”的认为:该类型鱼的“自身**”因素在人食后是否影响人们的“孕育”生理功能,有人提出质疑。

  生物工程鲫种类目前有:湘云鲫、巨鲫、黄金鲫、芙蓉鲤鲫、乌鲫等等,养殖生产中以湘云鲫、巨鲫为多见。

  湘云鲫,是最早的一个生物工程类的优良品种,最初推出时称工程鲫,由于技术上的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具有鲤鱼的部分特征(如头部似鲤鱼,有很短的须或须宊等)。

  湘云鲫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筠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应用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型鲫鱼。亲本为:鲫鲤杂交四倍体鱼(父)×**白鲫(母)。

  湘云鲫1988年暂定名“工程鲫”,1997年正式定名为“湘云鲫”,意为湖南湘云公司的鲫鱼。湘云鲫体形似鲫鱼,但体色接近鲤鱼,不能繁殖后代。

  现时更甚者,在有些地区出现用湘云鲤冒充湘云鲫,令人不解。由因技术专利和商标等等限制缘故,导致后来相继开发出的同类或者相类似的品种,不得已而另取名称, 湘云鲫、巨鲫以及最近出现的很多种同原理生产的新命名的生物工程鲫,其实概括性地可以说就是同一条“湘云鲫”。

  目前所谓的“巨鲫”多出自于湖南、江西。从外观来看类似于湘云鲫,性腺**。

  巨鲫品种为远源杂交,父本采用德国镜鲤或其它鲤鱼,母本采用**白鲫。

  黄金鲫,以散鳞镜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获得。

  该品种外形似鲫鱼,比彭泽鲫稍宽高且厚实,体高,头小,头后背部隆起,体厚实丰满,有一对较短的吻须,无颌须,全身披鳞晶莹,排列整齐,侧线鳞31~34枚,成鱼期体色稍呈金**。

  黄金鲫是三倍体鱼类中的又一个新的物种,性温和,不善跳跃,因其**、无生殖性能。

  芙蓉鲤鲫,原名芙蓉鲫,是运用鲤鱼品种间杂交,属间远缘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新型杂交鲫鱼。

  芙蓉鲫亲本为:芙蓉鲤母本×红鲫父本。

  以散鳞镜鲤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鲤鱼品种间杂交获得杂交子代芙蓉鲤。再以芙蓉鲤为母本,以红鲫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体型偏似鲫鱼的杂交种芙蓉鲤鲫。芙蓉鲤鲫的形态学特征尤其是与体型相关的性状偏向父本红鲫。

  芙蓉鲤鲫具有鲤鲫杂交种的典型特征,体色灰黄,体型侧扁,背部较普通鲫鱼高且厚,全鳞且鳞片紧密。侧线鳞30-35、在多年的养殖生产中,2龄以上芙蓉鲤鲫虽有**动作,但至今未见自交繁殖的后代,即使人工催情可使极少数雌鱼**产卵,也不能受精,两性败育。

  乌鲫,又名津新乌鲫,原名乌龙鲫,通体乌黑,性情温和,易垂钓,耐运输,鳞片紧实,不掉鳞。乌鲫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育成的我国首个集食用与观赏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

  乌鲫体形丰满,头小,吻圆钝,马蹄型,口裂适中亚下位,眼睛较大,位于鼻后,背高厚实稍有弧形,腹部平直,尾叉形。被鳞清晰,整齐艳丽,全身及各鳍条均为墨黑。

  性情温和,不善跳动,体态端庄,游姿典雅,有“水中黑玫瑰”之称,具观赏价值。

  据了解,津新乌鲫的选育是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近些年以来,鲫鱼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奇且怪异的现象:在淡水鱼类中要数鲫鱼所衍生的品种最多,生物学特性(指外形)呈现多样化,从最初的三五个品种到现在一二十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加上有些人(或场点、企业)为了哗众取宠,巧立名目,虽然是同一个鲫鱼种类但每年取一个新的鲫鱼品种名称,让有些追崇“新奇特”品种的人“上当”不浅,犹以2023年前后最为明显。

   上述鲫鱼养殖品种(系)各有各的优点,大都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验证。尤其是方正银鲫、彭泽鲫、异育银鲫、丰产鲫、湘云鲫等等优良品种,推广养殖时间久,深受大众喜欢。

  另外,现在很多地区根据“异精雌核发育”和“细胞生物远源杂交”的制种原理,相继研发生产出很多类似改良鲫鱼品种推向市场,包括良种鲫鱼和生物工程鲫两大类均有新的突破和成功,这些虽然是民间力量自行研究开发,其生产生长效益同样良好,值得重视。

  备注:本文系一家之言,难免有差误,希不以本文观点为主,仅供参考。文中图片系从网上下载,或有差异或有侵权希谅解。

  (刘文俊2023.12、


精选问答:


  1、鲫鱼品种?

  1、高背鲫

  高背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云南滇池一带发展起来的一个种群,因背脊较高得名,有着个体大、生长快、繁殖迅速等特点,单只个体最大可长到3000克,不适宜在内地养殖。

  2、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库,是一个很好的银鲫品种,方正银鲫的背部是黑灰色,鱼身侧面和腹部是白色,单只个体最大可长到1.5千克,一般都是在0.5到1千克左右。

  3、彭泽鲫

  彭泽鲫是江西省水产科技人员培育出来的一个优良的鲫鱼品种,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营养丰富,体态丰满,容易运输,是一种养殖和游钓一起发展的鱼种。

  4、淇河双背鲫鱼

  淇河双背鲫鱼原产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条东西流向的山区性河流淇河而得名。淇河常年流水不冰,淇河河床两岸水草丛生,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淇河双背鲫鱼提供了很好的繁殖栖息条件,淇河双背鲫鱼味道鲜美,淇河鲫鱼和无核枣、缠丝鸭蛋一起,是当地的三大贡品。

  5、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是以方正银鲫作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作为父本,人工授精**所得的后代,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比一般的鲫鱼生长速度快2-3倍,加上它的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少,所以是很好的人工繁育的品种。

  2、鲫鱼的种类?

  鲫鱼在我国已知的有两个种(鲫和黑鲫)和一个亚种(银鲫)。

  黑鲫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水系。 鲫,就是我们常说的土鲫鱼,

  银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水系、呼伦湖和新疆额尔齐斯河。其经济价值在三个品种中最高,不仅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个 体较大,还可以与其他品种杂交,培育出更具生长优势的新鲫鱼品种。 还从国外引进了新 的鲫鱼品种,进行养殖尝试。

  一、经过选育的我国地方优良鲫鱼品种 1.高背鲫 高背鲫。 2.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 3.彭泽鲫 彭泽鲫4.淇河鲫 淇河鲫。

  二、杂交鲫鱼品种

  1.异育银鲫 。它是以方正银鲫为母本,以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所得的子代。异育银鲫比普通鲫鱼生长快 2~3 异育银鲫 倍,生活适应能力强,**少,成活率高,既能大水面放养,又能池塘养殖,是非常好的人工繁育品种。

  2.杂交鲫鱼 。以方正银鲫为母本,太湖野鲤为父本“杂交”而获得的子代。

  三、引进的鲫鱼品种

  目前,我国引进的外来鲫鱼品种只有原产于**琵琶湖的白鲫,是一种大型鲫鱼。白鲫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