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土壤盐碱化地区的分布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411 次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常见的农业问题,它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中国,土壤盐碱化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沙质土壤,这种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东北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也是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是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华北地区的盐碱化程度较重,尤其是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份。

黄淮海地区

黄淮海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但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黄淮海地区的盐碱化程度较轻,但是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大面积的土地都受到了盐碱化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干旱少雨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的。

治理措施

针对土壤盐碱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

  • 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 进行淋洗,将盐分冲走。
  • 使用抗盐碱性农作物。
  •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
拓展百科知识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土地。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包括气候干燥、地下水位下降、过度开垦等。目前,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已经超过4亿亩,治理盐碱地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参考来源:

《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中国土地资源与利用》

相关问答拓展:


荒漠化的类型?

一、风蚀荒漠化

我国风蚀荒漠化面积达160.74万平方公里,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内蒙、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地.

二、水蚀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退化.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历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下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昆化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三、草地退化

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草地退化非常严重,退化草地面积达.7万公顷,这一地区草地总面积的56.6%.

四、土壤盐渍化

土地盐渍化是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旱地灌溉而形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又一种类型.土壤盐渍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在我国荒漠化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其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点荒漠化总面积的8.9%.

华北平原盐碱化形成原因及过程?

一、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

1、华北气候干燥,尤其在春季.水分蒸发快。

2、漫灌,黄河河床抬升等使地下水位高。由于毛细作用使地下水上升至地表蒸发留下水中的盐分。日积月累,土壤中的盐分增多,造成土壤盐碱化。

二、华北平原盐碱化形成过程: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

为什么干旱地区土壤呈碱性?

土壤盐碱化最主要的原因有:

1、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干燥度和地面蒸发与降水比值与土壤的盐渍化关系十分密切,而土壤冻结加剧了土壤盐渍化进程。

2、温度的影响:在地温梯度影响下,土壤水从下向冻结锋面移动,盐分随之向上迁移。当地温梯度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水分和盐分的迁移量随之增大当土壤含盐时,冻结深度相应减小,水盐被抬升靠近地表,土壤盐碱化进入孕育期。

3、水位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量及水质直接影响土壤含盐量。

4、植被的影响: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盐生植物含盐量可达lo%~45%,通过强大的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并以残落物的形式留存地面,植物残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hui土壤中,对土壤的盐演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地形的影响: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土地盐碱化成因?

气候: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比较少,水分蒸发快,在水中溶解的盐分就会在土壤的表层聚集,形成盐碱地。

地理:地形的高低关系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也就是关系到盐分的聚集和行动,溶解于水中的盐分,一般会跟着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形聚集,形成盐碱地。

耕作管理:在耕作中浇水时用大量的水进行浇灌或者低洼地区只灌水不排水,就容易积盐,形成盐碱地。

陕西盐碱地分布和面积?

陕西盐碱土分布及特点

陕西省盐碱地面积为15.320hm2,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其中盐碱农耕地8.324万hm2,占全省农耕地的2.3%左右,集中分布在陕北榆林地区和渭南地区。榆林地区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等县的下湿滩地及无定河中游的川道地区,近年米脂、绥德等县的一些沟坝也有零星分布。渭南地区的盐碱土分布在三门峡库区,人民引洛灌区、东方红电力抽渭灌区及交口抽渭灌区的卤泊滩地等。在咸阳地区的泾惠灌区和周至县的渭河滩地,亦有轻度盐渍土零星分布。

陕西省盐碱地主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分布在河流沿岸阶地的低平地形、爽槽形、滩洼地形。关中三门峡库区,人民引洛灌区、东方红电力抽渭灌区和陕北无定河沿岸榆林、横山、绥德、米脂的川道,以及靖边、横山、榆林和神木等县下湿滩地的盐碱土均属这类,具有次生性质。第二种盐碱土属于古代和近代盐湖周围以及地层含盐所形成的土壤剧烈积盐,如定边县内河流盆地盐碱土,大荔县的盐池洼和蒲城县的卤泊滩的盐碱土,具有原生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