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灰霉病怎么消除 大棚灰霉病怎么消除最快
大棚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于大棚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那么,如何消除大棚灰霉病呢?
一、清除病害源要清除病害源,将已感染的植物、残株、枯叶以及感染的土壤、垃圾等全部清除干净,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在清除的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病菌扩散。
二、控制环境温湿度要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尽量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通过通风、降温、加湿等方式来控制环境,减少病菌生长的机会。
三、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和控制大棚灰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抗病品种具有抗灰霉病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四、使用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生物农药通常是以微生物、植物等为原料,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五、加强管理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大棚内的植物和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大棚内的卫生、通风、消毒等,保持大棚内的环境清洁卫生。
问题一:大棚灰霉病是什么?大棚灰霉病是一种由灰霉病菌引起的病害,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于大棚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问题二:大棚灰霉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大棚灰霉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水分传播和人工传播等。空气传播通常是通过病菌在空气中的飘散传播,水分传播通常是通过病菌在土壤中的传播,人工传播通常是通过人员、工具等的传播。
问题三:如何预防大棚灰霉病的发生?预防大棚灰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清除病害源、控制环境温湿度、选用抗病品种、使用生物农药和加强管理等。
问题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物农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物农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作物种类、病虫害类型、生物农药的特点和效果、使用方法和安全性等。
问题五:如何防止大棚内的病害传播到田间地头?防止大棚内的病害传播到田间地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大棚内的卫生和消毒、控制大棚内的病害、避免人工传播、严格检疫等。
问答拓展:持续降雨,大棚里的蔬菜得了灰霉病,怎么才
灰霉病防治措施(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穗岁、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慎轮、温室清洁。在花蕾期宽族信喷施果美康,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3)控温法: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问答拓展:大棚西红柿灰霉病怎么防治
防治番茄灰霉病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壤消毒,培育健苗。
选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作高畦育苗,苗床湿度不宜过大。旧苗床必须用药剂进行床土表面灭菌,可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猜毁8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表面喷洒。育苗期间及番茄定植前喷撒5%百菌清粉尘每667米221千克,确保无病苗进棚。穗州备
第二,棚室消毒。
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室内的病残体,并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生迹轿产棚室定植前每667米2用6.5%甲霜灵粉尘21千克,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棚膜、地面、架材和墙面进行表面灭菌。
第三,物理防治。
在药剂蘸花或涂抹后的7~15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时,摘除幼果上残留的开败的花瓣,带出保护地销毁。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进行喷药保护。
第四,农业防治。
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阴天要注意保温,但也要适当打开通风门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避免在阴天浇水。
第五,药剂防治。
在配好的蘸花药液里加入0.2%~0.3%的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或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或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后进行蘸花或喷花。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每667米2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21千克喷粉防治,7~10天1次,共3~4次。也可采用一些生物农药,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等。
问答拓展:大棚蔬菜灰霉病怎样防治
该病症状复杂,有叶斑病、谈轮腔溃疡病、腐烂病、猝倒等。病症明显,一般在潮湿条件下出现显著的灰色霉层。叶片、花瓣、嫩茎、幼苗均可发病。病原为灰葡萄孢霉,该病菌寄主范围广。早春(3~5月)、冬季温室内温度低、湿度大引起。防治方法有:育苗地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要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增加株行间光照;避免过多的叶面***,使叶面上保持干燥无水;或含衫喷洒甲基托布津、苯来特、代森锰锌等桐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