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棚花生控旺 花生大棚种植技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377 次
大棚花生控旺 花生大棚种植技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棚种植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棚里,各种作物在受到保护的环境下生长,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而在大棚花生种植中,控制旺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什么要控制花生的旺长?

花生是一种矮生作物,生长期较长,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出现旺长现象,导致花生株高,根系浅,易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在大棚里,由于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花生的旺长现象更加明显。

如何控制花生的旺长?

1.控制温度

花生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花生旺长。在大棚里种植花生时,要注意控制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2.控制光照

花生是一种光周期短的作物,如果光照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花生旺长。在大棚里种植花生时,要注意控制光照时间,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3.合理施肥

花生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但如果施肥过多,也会导致花生旺长。在大棚里种植花生时,要注意合理施肥,控制施肥量。

控制花生的旺长是大棚花生种植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合理控制旺长,才能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大棚里种植花生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光照和施肥量,保持花生的生长在适宜范围内。

相关拓展:

问:花生如何控旺?花生控旺的正确操作是什么?

有的农民早喷旺控剂,有的花针刚形成时不埋,植株高35cm左右。当时喷洒旺控剂会抑制花针的伸长和埋藏,这是一种过度旺控的情况。如何控制花生的繁荣?如果用错了,很容易过早衰落,减产。应该知道正确的方法事实上,正确喷洒旺长控制剂有几个标准。大量花针埋入土中后,在株高达到35~40cm时进行旺长控制。有农民表示,在此期间,地面形成了少量的花针,喷洒旺控剂也会抑制花针的生长。

根据花生自身的生长特点,主要结如旅荚植物是先入土的花针,入土的早结荚,多为饱满果实,而盛花期后的花多为无效花。虽然能结痂,但适宜生长期短,果实多。大量花针埋在土壤中后,有利于早期生长时扩大荚果,增加产量。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烯效唑和生长激素可用作生长控制剂。建议使用烯效唑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不是肥料,使用时要注意用量和频率。有的农民看到当季雨水多,营养过度增长,就增加了防治剂的用量,导致茎叶早衰,荚果不能膨大,反而影响产量。

农民在使用时必须按照旺旺防治剂的用量使用,不能一次性控制。喷洒时,在有风的天气停止喷洒。花生在开花结果期,特点是高温多雨,田间湿度大。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茎叶容易过度生长。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容易发生倒伏。而且营养过度***茎叶,使荚果发育所需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导致荚果饱满,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必须有效控制花生茎叶的迅兆生长,促进养分向根系的转移,增加果实产量,提高花生产量。控制花生生长的最佳配方,只需喷施2次即可增产180公斤/亩防治亩橡租花生旺长期的杀菌剂有很多,其中多效唑和烯效唑是目前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杀菌剂这两种杀菌剂是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多效唑防治花生旺长期效果好,不易引起药害,持效期长,但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过长,对下一茬作物有一定影响。烯效唑是近年来引进的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活性比多效唑高6-10倍。它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短,对下一茬影响不大。它有可能取代多效唑,成为一种新型的旺控剂。这些旺控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花生茎叶的生长,但不能促进荚果的快速膨胀。喷洒旺控剂时可加入氯化胆碱。由于氯化胆碱是一种地下根和块茎膨大剂,它可以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向果实的转运,有效促进荚果和籽粒的生长,增加饱满果实的比例,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问:花生控旺口诀是什么?如何控旺才能获得高产?

花生控旺口诀是农技专家根据生产实践编纂的实用性技术口诀,包含花生化控的作用、花生控旺技术及花生控旺注意事项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花生控旺作用口诀

花生生产过程中,高产必须要化控;

控上促下好效应,提高植株抗逆性;

生长延缓起作用,抑制赤霉素合成;

促进叶绿素增加,控上促下多结荚;

抗旱抗病多功能,合理化控产量增;

促针下扎多入土,多结荚果好处多。

经过实验研究发现,花生的植株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时产量最高。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花生的生长都会超过这个高度,必须通过人为控旺来调控其生长,将花生的株高控制在理想的高度,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花生控旺对花生生长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1、平衡生长,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通过药剂控旺,抑制植株地上部对养分的过度消耗,促进花生根系下扎,从而达到根系健壮、植株健壮。这就和人一样,有强健的体魄,就不容易得病。花生也是同样的道理,生长健壮,自然应对外界不良环境如干旱、涝害、倒伏等的能力也就大大提高。

2、抑制赤霉素合成,提高花芽分化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会合成大量的赤霉素,以此来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也就是花生植株茎叶的生长,但是赤霉素对花生根系的生长发育没有促进作用。营养生长过旺时,生殖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最终导致花生开出的花弱,进而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

3、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增加结果数和饱果数

化学控旺能够增加花生叶片的厚度,进而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越强,合成的有机营养就越多,生殖生长分配到的养分也就越多,从而达到增加结果数和饱果数,最终实现高产的目的。

二、花生控旺技术口诀

花生控旺技术口诀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

1、控旺时间

选择最佳控时间,花生才可夺高产;

过早花生会减产,过晚控旺效不显;

控旺时间定抓住,大部果针扎入土;

株高40厘米间,左右化控效果显;

大粒小粒不一样,小粒选下大粒上。

在生产管理上,要根据植株的长势适时控旺。生产上一般在盛花期后期开始控旺,此时大量果针入土,及时控旺,能够抑制植株生长,促使果针入土。花生植株高度在40厘米左右时,是最佳的控旺时间,控旺的效果也最明显。

盛花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的时候,过早控旺,会影响成花,形成果针数量减少,导致减产;过晚控旺,会使得果针伸长受到抑制,影响饱果数及果仁的重量。

2、看苗控旺

一般密度较大地,应该早控抓时机;

株高控制30厘米,控旺正是好时机;

密度小的田块晚,40厘米左右间。

前面我们说了,花生植株高度控制在45~50厘米时最为理想,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要根据植株长势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株高在30厘米以下时是严禁进行控旺的。对于种植密度大的田块,应尽早进行控旺,一般当高度超过30厘米时,是最佳的控旺时间;对于种植密度较小的田块,要适当推迟控旺时间,一般株高40厘米时是最佳的控旺时间。

3、看天控旺

正常年份来控旺,两次控旺就理想;

高温多雨年份间,三次控旺效果显;

花生45~50厘,二次控旺是时机;

7~10天以后看,旺长控制第三遍。

控旺不但要看植株长势,还要看“天”控旺,正常的年份,一般进行两次控旺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碰到高温多雨的年份,由于亮罩寡照植株势必会徒长,在及早控旺的同时要增加控旺次数,一般三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一次控旺的最佳时间是株高30厘米以上进行,第二次控旺的最佳时间是株高45~50厘米时,间隔7~10天,根据植株长势,如果仍然偏旺,可再进行一次控旺操作。

4、控旺药剂选择

常用药剂有几种,多效唑和丁酰肼;

烯唑醇和矮壮素,喷上都可控旺住;

烯效唑药多效应,即可控旺又治病;

此药控旺较安全,一举两得效果显。

在选择控旺药剂时腊毕,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多效唑、丁酰肼、烯唑醇和矮壮素,从药效上来看,建议选用烯效唑,因为烯效唑属于比较安全的光谱杀菌剂,在控旺的同时达到防病的作用,一举两得。

三、化控注意事项口诀

控旺产品实在多,选择一定谨慎着;

生产厂家多不同,使用一定看说明;

用量加轮键芹水掌握准,使用安全才放心。

由于市面上生产化控药剂的厂家众多,而且鱼龙混杂,品种含量及成分也并不统一,在选择购买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大品牌、对路的药剂。在药剂使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最好能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

花生控旺是花生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控旺的核心是抓住控旺的最佳时机,选择对路的化学药剂,科学合理用药,从而为花生高产打好基础。

问:大棚青椒亩产多少斤

塑料大棚早春豆角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项重要技术环节。一、品种选择应选择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主要品种有:紫花油豆、花生料油豆、哈菜豆一号。二、育苗育苗采用温室内营养钵育苗。1、播种播种期一般为南部地区3月上、中旬,北部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移栽田需种量4-5公斤,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00克。播种时苗床土壤含水量要达到80%以上,温室内床土土温要保持在12℃以上。气温白天20-25℃,夜间15-16℃。播种时要将营养钵浇透底水,水渗后,每个营养钵点播3—4发芽种子,覆土1.5cm,然后扣小拱棚。2、播种前的准备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播种床的制作及营养土的配制播种床在温室内应根据温室的大小情况,确定播种床的大小,将营养钵摆放在育苗床内。营养土的配制:用60%的园田土,30%的腐熟有机肥,10%的腐熟大粪肥,然后加入根瘤菌肥、长效微生物复合肥混拌均匀即可。然后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营养钵直径为8cm或10cm,高12cm。(2)种子处理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无病斑的干种子,选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分钟,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炭疽病菌,用清水冲洗净后凉干。(3)催芽播种前2—3天常温水浸种3—4小时,在30℃下催芽24小时,胚根顶破种皮即可。3、苗期温度及水分管理播种后至出苗,白天20-25℃,夜间15-16℃,3—4天拱土后子叶展平,撤膜降温。白天15—20℃,出苗后1O天真叶出现,真叶至定植前10天,要求提高温度,白天20—25℃,以利于花芽分化和根叶生长,定植前10天进行幼苗锻炼,白天15—20℃,夜间12-15℃。在水分管理上,由于菜豆幼苗比较耐旱,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和土壤水分情况,适当补水2—3次,既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壮苗标准,锻炼好的壮苗,株丛矮而壮,根系发达,2—3片真叶,苗龄30—35天。三、定植1、定植前的准备(l)整地施基肥选择地势平坦、向阳的地块,每公顷施入45—60吨的有机肥做基肥,然后耕翻土地做畦。(2)扣棚定植前20—25天扣棚,一般在2—3月中旬扣棚,棚膜采用无滴防老化棚膜,聚乙烯塑料棚膜用量每667平方米用膜120公斤。2、定植(l)定植安全期的温度指标及保温措施菜豆定植到大棚时,棚内土温必要稳定在10℃以上,夜间气温不低于8℃,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时的保温措施:内保温采用大棚内扣小棚,挂双层幕,必要时采用棚内点暖风炉,外保温主要采用在棚四周加盖草苫子。(2)定植方式与密度矮生菜豆,穴行距30cm*60cm,亩保苗8000—株,蔓生菜豆一般为畦栽,畦宽1.2cm,每畦栽双行,株距20—25cm,亩保苗6000—8000株,蔓生种也可与油菜等绿叶菜套种,高畦栽培,畦宽1m,每畦定植双行,埯距25cm,行间栽油菜三行株距10cm;菜豆开花前拔出油菜,同时插架引蔓。定植时开沟灌水,以湿透土为宜,然后覆上干土。四、田间管理1、定植后至开花结荚前管理(1)中耕培土菜豆在定植缓苗后,即应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地温增高、促进根系生长,一般从定植后到开花前,每隔一周左右,即中耕一次。中耕要深,随着中耕,适当向根茎部培土。以利根茎部位不断发生侧根。(2)温度及水分管理定植后的温度管理,白天保持20-25℃,夜间15—20℃,进入开花期白天20℃左右,夜间15℃以上,以利正常开花结荚。在水分管理上,由于菜豆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所以从定植到开花前一般不进行灌水施肥,以防茎叶徒长。开始开花时,要加大放风量,排除潮湿空气,以利于授粉,避免落花,减少病害。(3)搭架蔓生种在蔓茎抽出30cm时,应进行搭架,双行种植的可将两行并拢***字架,单行种植应搭成立架或人字架。2、结荚期的管理(1)肥水管理矮生菜豆呈现花蕾时蔓生菜豆抽蔓后开始追肥灌水,以促进秧荚的迅速生长。结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铵1次,按每公顷225-300kg施入,7-10天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蔓生种可10—15天灌一次,追施2—3次化肥,每次150-225kg磷酸二铵。用0.01-0.03%的钼酸铵浸种或喷施植株;也可以用:1、1.4%复硝酚钠水剂1500~3000倍叶面喷雾,2、绿色扬康·金饭碗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3、绿风倍叶面喷雾,4、植物动力倍叶面喷雾,5、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6、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倍叶面喷雾,7、绿亨天宝高效植物增产剂1500倍叶面喷雾,8、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叶面喷雾,9、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1500倍叶面喷雾和灌根,10、金邦1号植物健生素500倍叶面喷雾,11、新农宝多元素复合叶面肥300倍叶面喷雾,可促进菜豆早熟并提高早期产量。(2)通风管理通风换气,定植后一周内,一般不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高温,以利缓苗。当温度超过30℃时,中午应该短时间内通风,从缓苗到花期应保持25℃左右,以促进生长,开花结荚期在保持20℃左右的前提下,风量大,有利于授粉,结实和荚果肥大。高温高湿会引起落花,湿度应保持在75%,终霜期后昼夜放底风。五、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开花结荚期可用2000—3000倍粉锈宁防治锈病;600倍液75%百菌清防治灰霉病、红斑病、炭疽病,用5%百菌清粉尘剂防治灰霉病、炭疽病。2、虫害防治生长期用1000—1500倍40%乐果防治蚜虫,结实期用2000-3000倍40%菊杀乳油或3000—4000倍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甘兰夜蛾、蚜虫、红蜘蛛;也可以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00~倍,10%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防治菜青虫、甘兰夜蛾、蚜虫、红蜘蛛。3、上述药剂可以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1500倍,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倍,绿风倍,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混合均匀叶面喷雾。六、采收上市菜豆供食用的是嫩豆荚,当豆荚达到商品成熟时,要适时采收。一般矮生种定植后25-35天开始采收,蔓生种定植后35—45天开始采收,3—5天收获一次,结荚盛期1—2天采收一次。采收过晚影响品质和后续花序的结荚,采收的果荚要及时上市,没上市的可在3℃的环境下保鲜。七、清洁田园对病株病叶要及时清除田园。集中一地烧掉埋好。7月上旬采收结荚。对架条要集中存放,以防病株上的病菌虫卵第二年危害,达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问:大棚种植豆角需注意哪些病害

塑料大棚早春豆角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项重要技术环节。  一、品种选择  应选择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主要品种有:紫花油豆、花生料油豆、哈菜豆一号。  二、育苗  育苗采用温室内营养钵育苗。  1、播种播种期一般为南部地区3月上、中旬,北部地区3月中、下旬。播种量每667平方米移栽田需种量4-5公斤,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00克。播种时苗床土壤含水量要达到80%以上,温室内床土土温要保持在12℃以上。气温白天20-25℃,夜间15-16℃。播种时要将营养钵浇透底水,水渗后,每个营养钵点播3—4发芽种子,覆土1.5cm,然后扣小拱棚。  2、播种前的准备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播种床的制作及营养土的配制  播种床在温室内应根据温室的大小情况,确定播种床的大小,将营养钵摆放在育苗床内。营养土的配制:用60%的园田土,30%的腐熟有机肥,10%的腐熟大粪肥,然后加入根瘤菌肥、长效微生物复合肥混拌均匀即可。然后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中,营养钵直径为8cm或10cm,高12cm。  (2)种子处理播种时选择粒大饱满无病斑的干种子,选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分钟,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炭疽病菌,用清水冲洗净后凉干。  (3)催芽播种前2—3天常温水浸种3—4小时,在30℃下催芽24小时,胚根顶破种皮即可。  3、苗期温度及水分管理播种后至出苗,白天20-25℃,夜间15-16℃,3—4天拱土后子叶展平,撤膜降温。白天15—20℃,出苗后1O天真叶出现,真叶至定植前10天,要求提高温度,白天20—25℃,以利于花芽分化和根叶生长,定植前10天进行幼苗锻炼,白天15—20℃,夜间12-15℃。在水分管理上,由于菜豆幼苗比较耐旱,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和土壤水分情况,适当补水2—3次,既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  壮苗标准,锻炼好的壮苗,株丛矮而壮,根系发达,2—3片真叶,苗龄30—35天。  三、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l)整地施基肥选择地势平坦、向阳的地块,每公顷施入45—60吨的有机肥做基肥,然后耕翻土地做畦。  (2)扣棚定植前20—25天扣棚,一般在2—3月中旬扣棚,棚膜采用无滴防老化棚膜,聚乙烯塑料棚膜用量每667平方米用膜120公斤。  2、定植  (l)定植安全期的温度指标及保温措施菜豆定植到大棚时,棚内土温必要稳定在10℃以上,夜间气温不低于8℃,一般在4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时的保温措施:内保温采用大棚内扣小棚,挂双层幕,必要时采用棚内点暖风炉,外保温主要采用在棚四周加盖草苫子。  (2)定植方式与密度矮生菜豆,穴行距30cm*60cm,亩保苗8000—株,蔓生菜豆一般为畦栽,畦宽1.2cm,每畦栽双行,株距20—25cm,亩保苗6000—8000株,蔓生种也可与油菜等绿叶菜套种,高畦栽培,畦宽1m,每畦定植双行,埯距25cm,行间栽油菜三行株距10cm;菜豆开花前拔出油菜,同时插架引蔓。定植时开沟灌水,以湿透土为宜,然后覆上干土。  四、田间管理  1、定植后至开花结荚前管理  (1)中耕培土菜豆在定植缓苗后,即应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有利于地温增高、促进根系生长,一般从定植后到开花前,每隔一周左右,即中耕一次。中耕要深,随着中耕,适当向根茎部培土。以利根茎部位不断发生侧根。  (2)温度及水分管理定植后的温度管理,白天保持20-25℃,夜间15—20℃,进入开花期白天20℃左右,夜间15℃以上,以利正常开花结荚。在水分管理上,由于菜豆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所以从定植到开花前一般不进行灌水施肥,以防茎叶徒长。开始开花时,要加大放风量,排除潮湿空气,以利于授粉,避免落花,减少病害。  (3)搭架蔓生种在蔓茎抽出30cm时,应进行搭架,双行种植的可将两行并拢***字架,单行种植应搭成立架或人字架。  2、结荚期的管理  (1)肥水管理矮生菜豆呈现花蕾时蔓生菜豆抽蔓后开始追肥灌水,以促进秧荚的迅速生长。结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铵1次,按每公顷225-300kg施入,7-10天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不宜过大,蔓生种可10—15天灌一次,追施2—3次化肥,每次150-225kg磷酸二铵。用0.01-0.03%的钼酸铵浸种或喷施植株;也可以用:1、1.4%复硝酚钠水剂1500~3000倍叶面喷雾,2、绿色扬康·金饭碗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3、绿风倍叶面喷雾,4、植物动力倍叶面喷雾,5、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6、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倍叶面喷雾,7、绿亨天宝高效植物增产剂1500倍叶面喷雾,8、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叶面喷雾,9、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1500倍叶面喷雾和灌根,10、金邦1号植物健生素500倍叶面喷雾,11、新农宝多元素复合叶面肥300倍叶面喷雾,可促进菜豆早熟并提高早期产量。  (2)通风管理通风换气,定植后一周内,一般不进行通风换气,使棚内保持高温,以利缓苗。当温度超过30℃时,中午应该短时间内通风,从缓苗到花期应保持25℃左右,以促进生长,开花结荚期在保持20℃左右的前提下,风量大,有利于授粉,结实和荚果肥大。高温高湿会引起落花,湿度应保持在75%,终霜期后昼夜放底风。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开花结荚期可用2000—3000倍粉锈宁防治锈病;600倍液75%百菌清防治灰霉病、红斑病、炭疽病,用5%百菌清粉尘剂防治灰霉病、炭疽病。  2、虫害防治生长期用1000—1500倍40%乐果防治蚜虫,结实期用2000-3000倍40%菊杀乳油或3000—4000倍速灭杀丁防治菜青虫、甘兰夜蛾、蚜虫、红蜘蛛;也可以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500~倍,10%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防治菜青虫、甘兰夜蛾、蚜虫、红蜘蛛。3、上述药剂可以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1500倍,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倍,绿风倍,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混合均匀叶面喷雾。  六、采收上市  菜豆供食用的是嫩豆荚,当豆荚达到商品成熟时,要适时采收。一般矮生种定植后25-35天开始采收,蔓生种定植后35—45天开始采收,3—5天收获一次,结荚盛期1—2天采收一次。采收过晚影响品质和后续花序的结荚,采收的果荚要及时上市,没上市的可在3℃的环境下保鲜。  七、清洁田园  对病株病叶要及时清除田园。集中一地烧掉埋好。7月上旬采收结荚。对架条要集中存放,以防病株上的病菌虫卵第二年危害,达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问:花生什么时候控旺最好(掌握花生最佳的时间产量量)

花生控旺时,太早或太晚容易减产,最佳的时间你知道吗?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花生旺长和倒伏是让很多农户头疼的问题,导致花生开花少,这花生种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花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

说起旺长,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去喷洒控旺剂,防止地上花生秧旺长,促进地下荚果生长。

同样是控旺,有些地块增产效果明显,而有些地块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影响了花生的生长,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第一,花生的控旺标准

化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花生只长秧,消耗了过多的营养,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的荚果上,导致产量低。

如果植株本身长势就比较弱,到了生长后期,植株高度也没有超过40公分,整体就是缺肥的状态。

这种情况如果喷洒控旺剂,抑制了花生整体的生长,反而达不到增产的效果。

并不是所有花生地块都需要控旺,花生植株长势特别旺盛,高度超过40厘米,不结荚,这是旺长的表现,容易造成倒伏,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化学控旺。

第二,花生的控旺时间

很多农户认为在控旺时应该少量多次,提早进行,花生也一样,应该在花生开花后就喷洒一遍控旺剂。

开花下针期是花针下扎入土时,如果在这个时间喷洒控旺剂,虽然能够抑制花生植株生长。

但是开花量也会减少,而且还会影响花针下扎,花针在地上不能继续向土壤中延伸,反而减少了产量。

花生控旺应该在盛花后期,大量花针已经入土,对于有旺长趋势的花生田来说可以喷洒一次控旺剂。

如果在下针期已经旺长,要适当控水控肥,少施或不施氮肥。

第三,控旺剂如何选择

多效唑是很多农户常用的控旺剂,但是近几年发现,喷洒多效唑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浓度不好控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以及加重后期落叶,早衰。

现在很多农户常用烯效唑,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药剂。

无论使用哪种控旺剂,在喷洒时都要喷洒,不能重喷,以防出现控旺过度的情况。

这个时期可以和杀菌剂以及营养叶面肥混合使用,比如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螯合钙,螯合硼,或者磷酸二氢钾。

有些农户担心加入营养叶面肥会不会影响控旺剂的效果,补充中微量元素主要是为了促进荚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