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能带走的特产
本篇知识总结聊聊“开封能带走的特产”的内容进行详细,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所收获,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开封能带走的特产有:花生糕、包公豆、杞县酱菜、新郑红枣、朱仙镇木版年画、江米甜酒、通许花生等等。开封是河南省地级市,也是我国文化旅游城市,包括国家5A、4**旅游景区共8家,也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名小吃中排第一个的,非花生糕莫属。因为开封盛产花生,所以以花生为原材料的花生糕,是开封最具特色的名小吃之一。
此糕点主要是以精选花生仁为主,再加上白糖、饴糖,经过熬糖、拨糖、垫花生面,再用刀切成块状。花生糕层次分明,吃起来又酥又松脆,香甜可口,含在嘴里自己就能化开,非常受欢迎。
包公豆与花生糕一样,都是开封著名的小吃之一。是用各种纯天然的植物香料浸泡、盐焗而成。
因为风味独特,吃起来香酥脆口,老少皆宜。因为包公豆是一颗长得像包公脸一样的花生豆,所以称之为“包公豆”。
开封市的杞县是酱菜的故乡。酱红萝卜颜色鲜红,吃起来脆脆甜甜的,而且酱香浓郁。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明德堂莫氏酱菜,还有龙亭牌酱菜。据说早在清朝嘉庆年,这两种酱菜就开始盛行。
那时候的龙亭酱菜还被列为宫廷贡品。
河南开封特产都有些什么去哪买方便。
河南省杞县是开封市的下辖县,地处于豫东平原,其东部与商丘市睢县相邻,南部与周口市太康县相靠,西部与开封市祥符区和通许县相连,北部则与开封市兰考县和商丘市民权县相接。
全县共辖有1个街道、7个镇,以及13个乡,总面积为1243平方千米。
杞县的农业相当发达,其所生产的农产品非常丰富,享有“中原粮仓”之美称。
杞县境内的旅游景点有虎丘寺、杞县孔庙、大云寺塔、杞县钟鼓楼、抚辰楼、鹿台岗古文化遗址等。杞县特产有杞县大蒜、杞县柳编、杞县红薯泥、杞县酱菜、杞县蒸馍、杞县酱红萝卜等。
杞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为宋所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于公元前445年被楚国灭亡。
杞县城,古称“雍丘城”,是杞国的都城。杞在这里立国1000余年,它在这里留下许多文化足迹。
在杞县境内有众多的夏、商、周文化沉积。杞县境内古多杞柳,夏商为中原古老方国,西周称杞国,秦始置雍丘县。
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沿之。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外黄县、圉城县两县并入,仍称雍丘县。
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38)改称杞县。后汉初复名雍丘。
迨宋室南迁,公元1162年,金完颜雍改称杞县。
杞县团城树上挂满“金果果”是什么当地还有哪些特色。
尉氏青豆,又称尉青豆,产于开封市下辖的尉氏县,简称尉青。
种植历史悠久,弛名中外,是久负盛名的农特产品。
是开封的名优产品,它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开封花生具有籽饱、果长、皮薄、味香、出油率高等优点。花生不仅是食品、油料、还具有医药、工业用途,被群众称为“金豆豆”。
汴梁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驰名古今,畅销中外。其特点是:皮薄汁多,瓢沙脆甜,清利可口。
民间素有“肖县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红到皮”之谚语。
兰考豆腐乳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最初是由兰阳县(今兰考县)城西街“崔福兴酱菜园”制作。
杞县大蒜,河南省杞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大蒜在杞县种植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辛辣风味,个大、色白、皮厚、不散头、耐贮藏、香味纯正、辣味适中、营养丰富,享誉海内外,受到各地客商及消费者的青睐。
花生糕是河南省开封地区地方传统名特产。花生糕是古代宫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
陈留豆腐棍主要以开封优质大豆和精炼花生油为原料,精工制作成固体豆腐棍,再通过名师煨、烧、炒、酿等可做成数十道名菜,食之风味独特,清香溢口,还可用温水浸泡,然后配以佐料食用。该每百克中含蛋白质4079克,还含有脂肪、氨基酸种多种微量元素,食这可延年益寿,对营养不良、糖**病。
贫血等症都有疗效,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保健食品。
通许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通许县境内多为沙质土壤,适合种植花生,素有“花生王国”之称。
特产特征:个头大、籽粒饱满、果型长、纹路清晰、粒重好、形状整齐、色泽洁白、口感无渣滓、细腻香甜。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选用开封优质黄豆、古泉水为原料,先制成质地细腻,洁白柔嫩的豆腐,然后再配上大茴、桂皮、花椒、丁香、豆蔻、砂仁、良姜等14种调味品,经过卤制后风干而成,该成品皮油黑。肉棕黄、清香可口。
耐人品味,经常食用对人体有生津止渴,健胃固齿,顺气消胀,防暑抑晕的作用。
杞县酱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豫菜系。
杞县当地盛产各类酱菜,其中以明德堂莫氏酱菜闻名海内外,莫氏酱菜始创于1815年清嘉庆年间,莫特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杞县红薯泥,是中州名菜。它由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始创于**初年,因红薯为原料,成品形似泥状,生产于杞县而得名。龙亭牌酱菜采用传统工艺,天然晒酱而成。酱红萝卜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红薯泥香而不腻、广为流传。
杞县团城树上挂满“金果果”是柿子。河南团城村种植柿子树的历史已有五十多年,种植规模达1000多亩,种植总产量2000吨,年产值360余万元。
如今,团城的柿子已成为团城人家家户户的“金果果”,更是他们的“致富宝”。
当地还有杞国老酒、杞县酱菜、杞县大蒜特色特产。
精选问答:
1、开封有什么出名的特产?
开封旅行,你可以带一些当地特产送给亲友,如源于宋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古代宫廷膳食花生糕,还有兴盛德的油炸花生米、汴梁西瓜、杞县酱菜(以明德堂莫氏酱菜及龙亭牌酱菜最为有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开封“汴绣”独树一帜,素有国宝之称,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的官瓷、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等民间手工艺品,都是不错的送礼佳品。
2、开封有哪些特产值得买的?
开封地处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省会郑州毗邻,东与商丘相连,南接许昌和周口,北隔黄河与新乡相望,是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城市、郑州航空港区主体城市、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开封自贸区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之一。
开封还是戏曲之乡,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拥有国家5A、4**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中国开封清明文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开封特产一:进士糕与状元饼
进士糕与状元饼是古城开封传统名点,沿传数百年,盛誉不衰.相传宋代科盛行,每年进京赶考的书生云集京师开封。商人们迎合考生心理,争相制作“进士糕”与“状元饼”。两者的原料、做法相近,工艺精良,只是用馅不同。其中,进士糕以浓香果仁和桂花香味取胜,而状元饼更以郁馥的枣泥甜香味见长。而今进士糕和状元饼不再只是古代文人、学士们喜爱的佐餐佳肴,已成为人们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高级礼品。
开封特产二:汴绣
汴绣,古称宋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汴绣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
2023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3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特产三:朱仙镇年画
朱仙镇年画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相传开封朱仙镇是中国“木版水印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23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封特产四:杞县柳编
杞县特产柳编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手工艺品之一。杞县柳编的编织技术主要包括:精编、穿编、定编、木编、平编、拧编6类,杞县柳编产品涉及盘、篓、篮、筐等家用品,还有书箱、摇篮、花瓶、屏风、画框等装饰品。杞县柳编柳条色白、质柔、纤细。杞县特有的原材料,加上特定的编织技法,构成了杞县柳编独有的风格。
开封特产五:开封草编。草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开封草编在北宋时期已十分兴盛。开封草编主要有各种麦草工艺品,产品有草提篮、草手袋、童篮帽、各种工艺草帽和麦草工艺品、十二生肖、艺术挂屏、工艺脸谱、汴梁八景应有尽有、造型优美、做工细致精巧、形象丰富逼真、富有立体感,远销世界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封草编曾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多次被评为民间工艺大奖。
开封特产六:开封花生糕
由于开封地区盛产优质花生,花生糕的制作长期充传传于开封民间。花生糕以精选的花生仁为生料,辅以白糖、饴糖,成品呈现状,多层次,显明显网络,疏松度强,食之香甜松脆,含口即化。近年来,个体私营生产花生糕的很多,其中以东大寺门伊兴斋等老店生产的花生糕最为著名。
开封特产七:鲍乾元毛笔。
鲍乾元为开封生产毛笔的著名老字号,生产的毛笔享有盛誉。 鲍乾元毛笔种类繁多,狼毫类有元字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三紫六羊、刚柔相济、 金鸟龙水...鲍乾元毛笔主要用料,狼毫类为黄狼尾、迹峰山兔、狐皮毛、灰鼠尾、各色马毛、脚爪 峰、青麻等;羊毫类为老光峰、白尖峰、黄尖峰、脚爪峰、上爪峰、盖内峰、白马毛等。生产过程首先把羊毛、狼尾、狼毛进行扯、切、刮、梳、捆成笔头,其次择修整笔杆、安装笔头、 刻字烙印等。
开封特产八:汴绸。
汴绸因产于七朝古都汴梁而得名,始于明末清初,而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明朝末年,**县人景文洲到开封经商,于清朝初年创办了“景文洲绸店”由于善经营,讲信誉,产品质量好,行销地区日广,成为中原名产。清乾隆年间,生意极为兴隆,河南督抚以汴绸作贡品,上献朝廷。以后所产,不仅供应皇室,而且还作为礼品馈赠外国使者。景文洲绸店最盛时共有木织机99架,250多名工匠。主要产品有云幅、黑扎巾、丈二纱巾、手帕、包头、汴绸、汴绫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