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113 次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这一问题,农业专家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方法,如化学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寻找更加可行和安全的防治方法。

一、优化土壤环境,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优化土壤环境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种植小麦前,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还可以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二、合理轮作,减少病害发生

合理轮作也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轮作可以减少小麦连作所带来的土壤病原体累积,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同时,轮作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三、加强病害监测,及时防治

加强病害监测也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定期巡查、病害诊断和病害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四、发展绿色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发展绿色防治技术也是预防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绿色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比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更加环保、安全、有效。例如,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生物防治,或者利用高温、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对小麦条锈病进行物理防治。

五、相关问题拓展


问题一: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案:

小麦条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风、雨水、昆虫等。病原体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传播到健康的小麦上,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问题二: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和茎秆上出现黄褐色斑点,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导致小麦减产、品质降低。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死亡。

问题三:

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条锈病?

答案:

小麦感染了条锈病后,叶片和茎秆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有些斑点还会隆起形成小疙瘩,同时还会有红棕色的条锈孢子聚集在斑点上。可以通过对小麦进行巡查和病害诊断,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条锈病。

问题四:

如何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来预防条锈病?

答案:

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来预防条锈病,需要考虑小麦的抗病性、适应性等因素。可以通过查看小麦品种的相关资料,了解小麦的抗病性和适应性,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小麦品种。

问题五:

生物防治小麦条锈病有哪些优势?

答案:

生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相比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具有环保、安全、有效的优势。生物防治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对小麦条锈病进行防治,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问题六:

化学控制小麦条锈病有哪些安全隐患?

答案:

化学控制小麦条锈病存在着残留物超标、环境污染、健康危害等安全隐患。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还容易使小麦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问题七:

物理防治小麦条锈病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

物理防治小麦条锈病相比传统的化学控制方法,具有环保、安全、有效的优势。物理防治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物理防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容易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八: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案: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候因素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扩散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在15℃-25℃、湿度在70%-90%的条件下,是小麦条锈病的发生高峰期。

相关拓展:

问:当前如何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小麦的条锈病怎么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典型的气流传播大区域流行性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的特点。关于当前如何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我们提示如下防治措施:

1、加强病情监测

各辩悄级农技推广、植保部门要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报工作,重点虚逗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执行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报调查范围,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

二是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

三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有效防治提供可靠数据。

2、抓好早期预防

一是在认真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和切实推广禾果利、三唑类药剂拌种技术的基础上,搞好早期预防,控制和延缓条锈病发病时间和强度,减轻小麦条锈病田间防治压力。

二是抓好菌源区早期预防工作,通过重点发病田块采取"打点保面、见一株防一片、见一片防一块",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减差灶卖少病菌的扩散蔓延。

3、药剂防治措施

亩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l5~20克或l5%的三唑酮75克加水40-50千克或亩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做到挑治与普治相结合。

小麦条锈病与纹枯病、叶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加水40-50千克喷防,7天防一次,连喷2次,效果优异,既防条锈病,又可兼治纹枯病、叶枯病。

问:小麦条锈病该如何防治呢?

防治上应严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没氏指”这三道防线,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具体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2)农业防治。一是适当晚插,避免过早播种,减少秋苗侵染机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枯配损失。

(3)药剂防治。一是秋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克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克拌麦种50千克),拌种力求均匀,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二是小麦出苗后开展系统监测(出苗后一个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对初见病叶核团或发病中心田块及时进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也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