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1.保护土壤: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避免因为翻耕导致土壤的侵蚀和损失。
2.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为土壤不需要经常翻耕,所以能够更好地保存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地的产量。
3.节约时间和成本:由于不需要经常翻耕,所以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操作方法:1.种植前覆盖:在种植前,可以使用各种覆盖材料,如秸秆、麦草、稻草等,将土壤覆盖起来,从而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2.间作轮作:间作轮作是指在不同的季节里种植不同的作物。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土壤中的病虫害和杂草的大量滋生,同时也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3.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
用户关心的问题:Q: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A:在使用这种技术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覆盖层,避免过度翻耕。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覆盖材料,如秸秆、麦草、稻草等。要注意做好作物的间作轮作,避免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
Q: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吗?
A:是的。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Q:在使用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时,如何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的滋生?
A:可以采用间作轮作的方法,种植不同的作物,从而避免同一块土地上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滋生。
百科知识: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消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中发生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藻害等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制剂。常见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由于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用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参考来源:《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科技》、《农村实用技术》等。
问答拓展: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什么叫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肆如耕作技术”。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棚雹汪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二、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
适合的降雨量范围:年降雨量250~800mm。
适合的温度范围:对于种植玉米等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播种时保护性耕作的地温比翻耕无覆盖地温低1℃—2℃,可能会对出苗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温度低于年均7℃的地方,推广要慎重。对春小麦等耐寒作物,则对温度没什么限制。
适合的土壤类型:没有什么限制,但对粘重排水性能差的土壤要慎重。
三、保护性耕作推广中要注意的问题
1.播种质量问题,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有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链仔至缺苗断垄等问题。必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
2.杂草控制问题,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其次受秸秆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对杀草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3.明确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制定工艺,如冷凉风沙区,保护性耕作重点在控制沙尘暴和农田沙漠化,减少地表破坏是主要矛盾,不能采用旋耕等作业方法。
问答拓展: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如何?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试验始于美国、加拿大等国,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研究背景,是在机械化条件下,长期的铧式犁耕地,使土壤有机质迅速消耗,土壤水分大量散失。而且,铧式犁耕地能量消耗大,作业成本高。为此,人们试图探索新的低耗高效的耕作方法代替传统的耕作方法。5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兴起了少耕法和免耕法,又称保护性耕作法。这一技术含脊的核心是将作物茎秆和残茬覆盖在地表,利用地面覆盖物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耕层水分蒸发,同时可以节约能源消耗。
从1991年开始,山西省农机局、中国农业大碰姿学与澳大利亚专家合作,选择临汾市尧都区、笑老绝潞城市、寿阳县等为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80mm/h降雨的情况下,地表径流减少70%;旱地春玉米平均增产17%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5%左右;旱地小麦平均增产13%左右,生产成本降低20%左右。此外,山西省农机部门还在中南部两年三作和一年两作地区(水浇地)进行了覆盖免耕直接播种技术的试验与推广,一般玉米增产10-15%,每亩节约投入30-50元。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
编辑:辛霞
问答拓展: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据专家介绍,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耐旅郑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
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在山西省经过近9年的连续试验研究,初步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结果显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镇兄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昌颂少大风扬沙60%;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
今年农业部在北方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重点建设核心项目区,并结合国家实施的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措施,使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