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812 次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会导致小麦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为了防止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生物资源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能够分解有机物质的细菌和真菌,来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强小麦的免疫力,抵御白粉病的侵害。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覆盖材料来覆盖小麦,以防止白粉病菌的传播。也可以使用一些灭菌剂来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病害的方法。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杀菌剂来喷洒在小麦上,以杀灭白粉病菌,防止病害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使用需要谨慎,过量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中,我们需要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可以结合使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通过提高土壤肥力、覆盖材料覆盖、灭菌剂消毒、杀菌剂喷洒等多种手段,共同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需要我们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结合多种手段共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拓展:

问: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春小麦抗白粉病的品种有垦红13号、垦九5号、定丰3号等。除了利用低反应型抗病性外,还要充分利用小麦对白粉病的慢病性和耐病性。各地发现的对白粉病具有慢病性的品种有望水白、豫麦2号、豫麦15号、小偃6号等。
2.减少初侵染来源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以大大减少秋苗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在病原菌闭囊壳能够越夏的地区,麦播前要妥善处理带病麦秸。
3.加强栽培管理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可以减少越夏菌源。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控制适当株数,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包括播种期拌种和春季喷药防治。①播种期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量的(有效浓度)湿拌,可以减轻秋苗发病率。②春季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等。一般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白粉病危害。其他杀菌剂如丙环唑、硫磺、多-硫、十三吗啉、庆丰霉素、甲基硫菌灵、退菌特等对小麦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些药剂残效期较短,一般需要喷洒2~3次。

问:简述小麦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1.选用抗病品种春小麦抗白粉病的品种有垦红13号、垦九5号、定丰3号等。除了利用低反应型抗病性外,还要充分利用小麦对白粉病的慢病性和耐病性。各地发现的对白粉病具有慢病性的品种有望水白、豫麦2号、豫麦15号、小偃6号等。2.减少初侵染来源冬小麦秋播前要及时清除掉自生麦,以大大减少秋苗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在病原菌闭囊壳能够越夏的地区,麦播前要妥善处理带病麦秸。3.加强栽培管理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可以减少越夏菌源。合理密植,避免过密,控制适当株数,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4.药剂防治包括播种期拌种和春季喷药防治。①播种期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量的(有效浓度)湿拌,可以减轻秋苗发病率。②春季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等。一般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白粉病危害。其他杀菌剂如丙环唑、硫磺、多-硫、十三吗啉、庆丰霉素、甲基硫菌灵、退菌特等对小麦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些药剂残效期较短,一般需要喷洒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