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叶锈病的镜下观察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996 次
小麦叶锈病的镜下观察

小麦叶锈病的镜下观察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小麦叶锈病的危害性,这种病害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而在百度SEO最新优化规则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质量,通过镜下观察,对小麦叶锈病进行深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麦叶锈病的病因和症状

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引起的,叶锈菌是一种真菌,它会在小麦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长条形或圆形的黄褐色斑块,后期会形成棕色锈孢子堆。叶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叶缘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株高减矮,叶面积减少,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叶锈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小麦叶锈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降低叶锈菌的侵染。

3.喷洒药剂:及时喷洒药剂,可以有效控制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4.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减少叶锈菌的滋生和传播。

小麦叶锈病的相关问题

Q1.小麦叶锈病有哪些危害?

A1.小麦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影响农民的收成。

Q2.小麦叶锈病如何预防?

A2.可以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喷洒药剂、清除病源等方法预防小麦叶锈病。

Q3.小麦叶锈病的病因是什么?

A3.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引起的。

Q4.小麦叶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A4.小麦叶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叶缘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株高减矮,叶面积减少。

Q5.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A5.可以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喷洒药剂、清除病源等方法防治小麦叶锈病。

通过镜下观察小麦叶锈病,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病害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相关拓展:

问:小麦叶锈病叶锈病有什么症状?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
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
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
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埋扰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
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
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
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胡腊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裤液滑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问:小麦锈病的症状与诊断

(1)小麦条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州李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2)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余衫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3)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竖迹腔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症状可根据其夏孢子堆和各孢子堆的形状、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来区分。群众形象的区分3种锈病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

问: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

问:小麦叶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
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
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
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
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
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
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