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瓜灰霉病害 八月瓜灰霉病害
八月瓜灰霉病害是近年来严重威胁瓜类作物生产的一种病害,对于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增产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八月瓜灰霉病害的症状
八月瓜灰霉病害主要表现为瓜果表面出现灰色或黑色霉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霉斑会逐渐扩大并蔓延到整个果实,最终导致果实腐烂。叶片和嫩枝也会受到感染,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灰白色霉斑。病害的严重程度与气候、土壤、瓜类品种等因素有关。
二、八月瓜灰霉病害的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前期,应注意清除瓜田周围的杂草,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2.瓜果成熟期,应注意及时采收,避免长时间存放,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3.合理施肥,保证瓜类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抵御病害的能力。
4.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50%噻唑酮可湿性粉剂、50%灰霉酸可湿性粉剂等。
5.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壮观菌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洒,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抵御病害的侵袭。
三、八月瓜灰霉病害的相关问题
1.八月瓜灰霉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八月瓜灰霉病害会导致瓜果腐烂,影响瓜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还会导致瓜类作物的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2.八月瓜灰霉病害的成因是什么?
八月瓜灰霉病害的成因主要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灰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真菌,对于瓜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3.如何预防八月瓜灰霉病害?
预防八月瓜灰霉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清除瓜田周围的杂草,采收瓜果时注意及时,合理施肥,采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喷洒等。
4.八月瓜灰霉病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八月瓜灰霉病害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进行喷洒,如50%噻唑酮可湿性粉剂、50%灰霉酸可湿性粉剂等。
5.八月瓜灰霉病害的防治效果如何评价?
八月瓜灰霉病害的防治效果需要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防治措施的实施程度、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等因素进行评价,通常采用病害发生率、病害发展速度、病害控制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问答拓展:八月瓜苗主要虫害有哪些,怎么防治
在种植八月瓜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病虫害干扰,从而影响道八月瓜的品质及产量,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友扰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疫病、黑星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生理性病害等。害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美洲斑潜蝇等。(1)轮作和土壤消毒:黄瓜连作加重枯萎病、霜霉病、黑星病、灰霉病等发生,要与非瓜类蔬菜轮作2~3年。保护地栽培可在夏季高温时深翻地25厘米以上,然后覆盖地膜,持续10~15天;或用50%多菌灵按1∶100配成毒土,每平方米用1.25千克,撒于地面与土壤拌匀。
(2)选用抗、耐病品种:津杂2号、鲁黄瓜4号、鲁黄瓜10号、津春2号、津春3号等较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新泰密刺、长春密刺较抗枯萎病;津杂1号、夏丰1号较抗炭疽病;青杂1号、2号,吉杂2号较抗黑早祥星病;湘黄瓜1号、2号较抗灰霉病。
(3)培育无病壮苗:从无病留种田采种,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1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1.5小时,洗净后播种。对疫病可用种子重量0.3%的25%瑞毒霉或50%多菌灵粉剂拌种。陆告搏对细菌性病害还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
用新土或消毒土壤进行营养钵育苗。苗床土壤处理,采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量5~10克。也可用福尔马林消毒床土,每平方米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稀释60~100倍喷洒。
用防虫网或遮阳网覆盖育苗,以防蚜虫、白粉虱,预防病毒病。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子叶期分苗,并适当通风,控制幼苗徒长。控制苗床温度和湿度,白天25~27℃,夜间不低于12℃。定植前喷1~2次50%多菌灵500倍液,四叶期定植。
问答拓展:冬瓜灰霉病发病率高,冬瓜灰霉病病因是什么呢?
冬瓜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蔬菜,并且它十分的容易储存,种植成本低,但是产量高,并且冬瓜的营养成分也非常丰富,所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农民滑缺种植冬瓜时,数让坦最关心的就是冬瓜的质量问题,但是冬瓜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染上冬瓜灰霉病,并且冬瓜灰霉病的发病概率较高。冬瓜之所以染上冬瓜灰霉病,就是因为受到了灰葡萄孢的感染。
冬瓜灰霉病的症状冬瓜灰霉病,在冬瓜生长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病,并且对冬瓜的花果实和叶片都有危害。在发病初期在一起呀,发病部位会长出褐色呈水渍状的病斑,并且还会有灰褐色的霉层出现,从而导致冬瓜的腐烂。若叶片染病就会在其叶片上产生V字形的病斑且病斑的大小偏大,并且叶片上的病斑呈现黄褐色,边缘是浅***,有时病斑上还会有轮纹产生。如果外界环境中湿度偏大时,在感染部位还会出现灰褐色的霉菌。
冬瓜灰霉病的防治措施首先在冬瓜种植时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还可以用55~60℃的温水浸泡种子约15分钟,这样会有很好的灭菌效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冬瓜的栽培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冬瓜种植期间的浇水薯桐,可以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浇水。并且还需注意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白天的温度,在28℃左右,湿度要低于90%.
冬瓜的营养价值冬瓜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首先它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效果,因为冬瓜性寒凉,是夏日解暑的食物之一。冬瓜富含维生素C并且钾的含量也较高,所以说冬瓜具有很好的降血压功能。冬瓜中富含的某种物质可抑制体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可以起到降脂的功能具有非常好的减肥效果。冬瓜籽可以抑制体内的黑色素沉积,有美容养颜的功能。
问答拓展:种植的苦瓜发生灰霉病了,这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苦瓜由于其营养丰富,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癌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温室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导致连作。苦瓜病情加重,给生产带来损失。灰霉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苦瓜受灰霉病侵袭后,易造成大量叶片脱落,影响植物生长,果实腐烂,产品质量严重下降,控制不及时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经济损失严重。那么苦瓜灰霉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植物受害的症状是怎样的,如何全面有效的控制?
一.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1.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苦瓜灰霉菌的病原体为BotrytiscinereaPers.Fr,属于真菌界亚门的无性真菌botrytis。该病菌的孢子梗呈簇状、孤立状、褐色,顶端有1-2个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棍头状,小梗密集分布,附着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梗长度与附着位置有关。分生孢子为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5.5~16m×5.0~9.25m,几乎无色。
2.致病菌的习性。病原体为弱寄生菌,具有较强的腐生特性。腐生分生孢子能在13.7℃-29.5℃的有机质中萌发,但分生孢子发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1~23℃。菌核病通常在寄主上很少见,但当田间条件恶化时,就会产生黑色片状菌核。分生孢子抗旱性强,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30天以上。除了感染苦瓜,该病还可感染草莓、黄瓜、番茄、茄子、芸豆、辣椒等蔬菜和水果。
二.苦瓜灰霉菌感染途径及发病举孙规律
1.感染途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菌核或菌丝、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一起越冬。次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通过气流、雨水、露水和耕作作业传播。分生孢子从死亡组织中存活后,会产生毒素感染健康组织。被感染的健康组织死亡后,病原体传播到新的死亡组织,从而逐渐扩大,形成感染周期。
2.致病规律。苦瓜Gray霉菌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最适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90%。一般在苗期和花期容易发病。早春或深秋,连续阴雨天气,露天场地低温高湿,结露时间长,或温室通风不畅,室内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导致严重病害。早春,温室保温性差,种植密度过高,浇水不合理,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病害发展快。
3.苦瓜灰葡萄孢的症状
苦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叶、茎和较大的瓜。
1.幼瓜被感染。幼瓜之所以被感染,是因为病菌首先感染了残花,导致花瓣腐烂,长出一层浅灰棕色的霉层,然后发育成幼瓜。病瓜肚脐被淹,灰绿色。湿度大的时候,病害上面覆盖着灰色的粉状霉菌层,是病原体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正老链子。如果感染较大的甜瓜,发病部位首先出现黄棕色,带有灰色的霉菌层,然后发病部位开始腐烂或整个甜瓜脱落。
2.叶病。被病菌感染的花瓣脱落或病瓜触及叶片,导致叶片感染。刚开始感染部位会有水浸一样的不含咐规则斑点,边缘明显,表面有少量浅灰色的霉层。湿度大时,斑会迅速扩大成大斑,患病部位变黄、软腐,形成浅灰色菌丝,有时菌丝会聚成团。叶部病害多从叶尖开始,沿叶脉向内呈V形延伸,侧面有深浅条纹。
3.茎的疾病。当烂瓜或病花附着在茎上时,茎就会开始腐烂。在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的茎会折断卷须,植物会死亡。
三.苦瓜灰口模综合控制措施
根据苦瓜灰霉病菌的生活习性、传播规律及病情,应注意农业防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实行轮岗,清洁农村。病原菌不仅能在土壤中越冬,还能随病残体在土壤和肥料中越冬。它们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在干旱条件下可以存活130天以上。所以苦瓜种植时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最好是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更不要说草莓、黄瓜、番茄、茄子、芸豆、辣椒等作物。种植前苦瓜或拔苗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和周围杂草,减少病源基数;同时土壤要翻深,表土中的病原体要翻深,以降低病原体的感染概率。
2.科学施肥,合理密植。为了培育健壮的植物,提高其抗病性,应施用充分分解的有机肥,增加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免因过量施氮而削弱植物抵抗病菌的能力。同时要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种植,防止植株中后期叶片互相遮挡,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病菌传播。为了减少病原菌感染,可以采摘幼瓜上的残花,及时清除病花、病叶、病瓜。
3.科学治水加强管理。高湿度和充足的水分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因素。注重科学浇水和控制田间湿度,可以减少因水分管理不当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在土地选择方面,种植应选择高干或平坦地形的壤土苦瓜。播种前,整地应与施肥相结合,形成高垄或垄。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在薄膜下铺设供水管。在用水方面,应进行膜下滴灌,尽量不进行淹水,降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减少灌溉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加速病菌传播的恶性循环。在田间管理中,当植物长到30cm以上时,应及时用藤条捆绑并上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为了减少病原菌感染,可以采摘幼瓜上的残花,及时清除病花、病叶、病瓜。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防寒保温、通风除湿,控制好温室的温度和湿度,白天温度25~30℃,夜间不低于15℃,相对湿度不超过90%。
4、发现疾病,控制药物。要注意田间观察,发现植株发病,尤其是花期植株感染,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治。该药剂可以是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或30%克霉唑可湿性粉剂700倍,或50%异菌脲、70%嘧霉胺、40%啶酰菌胺、50%聚甲基苯丙胺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40%嘧霉胺悬浮乳剂1000倍液,50%丙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每5~7天一次,最好交替用药,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重点喷施在残花附近的叶、茎、幼瓜上。在温室种植苦瓜时,也可使用10%咪鲜胺或45%百菌清,用量为37.5~45g/100㎡,在温室内8~10点分配,暗火点燃,温室密闭,烟熏3~4小时,并注意与农药的喷雾配合,提高防治效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