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
小麦锈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锈病却给小麦产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小麦锈病是由小麦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锈斑,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小麦叶片枯黄、凋萎,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锈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和危害。
二、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防治小麦锈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麦生长期间,我们应该加强对小麦的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等,保持田间通风和透光,避免小麦叶片湿度过高,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三、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小麦生长期间,我们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小麦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从而减轻小麦锈病的危害。
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是什么?
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是指小麦锈病菌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传播和繁殖过程。小麦锈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通过小麦叶片、秆和穗部的伤口侵入小麦体内,繁殖和生长,最终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和危害。
问题二: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候、土壤、田间管理等。气候因素是小麦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锈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土壤因素也会影响小麦锈病的发生,如土壤缺乏养分或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等都会影响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田间管理也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秸秆等,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问题三: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小麦感染锈病后,叶片和穗部会出现红褐色锈斑,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小麦叶片枯黄、凋萎,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麦的叶片和穗部是否出现锈斑,以及小麦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问题四:如何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时,我们需要根据小麦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品种。同时,我们也可以参考相关的小麦品种试验结果和专家的建议,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和适应性的小麦品种。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和危害;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小麦叶片湿度过高,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轻小麦锈病的危害。
问题六: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和危害;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小麦叶片湿度过高,从而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减轻小麦锈病的危害。
问题七: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锈斑,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小麦叶片枯黄、凋萎,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八:如何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一般来说,小麦在生长初期需要大量的氮肥和磷肥,而在生长后期则需要适量的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施肥时间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来确定,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有哪些?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彩版一,1~3)。
症状
3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为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孢堆愈合成陵腔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
病原
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条锈菌为PucciniastriiformisWest,叶锈菌为P.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秆锈菌为P.graminiavar.triticiEriks.etHenn.。3种锈菌夏孢子槐铅都是单细胞,表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叶锈菌近球形橙***,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3种锈菌冬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冬孢子堆顶部条锈菌扁平或圆形,褐色;叶锈菌扁平并略向下斜,暗褐色;秆锈菌略呈尖圆形。
发病特点
3种锈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夏孢子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条锈菌在小麦生长后期随气流吹到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冬麦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传到平原冬麦区,发病后以潜伏菌丝越冬或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以不间断侵染繁殖方式越冬,早春再长出孢子进行再侵染。叶锈菌适温范围广,可在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侵入并越冬,春季再为害。秆锈菌越夏场所与条锈菌相同。但越冬地区仅限于福建、广东等南方麦区,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
3种锈菌铅汪好的适温范围很不一样。条锈菌为9~16℃,叶锈为15~22℃,秆锈18~25℃,所以条锈发病最早,秆锈发病最迟。锈菌侵染必须植株上有水珠或有水膜时,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露天气有利于锈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壤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茂密,贪青晚熟麦田,均有利病菌侵入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丰产良种,同时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越冬基数;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后及时灌水。
(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或种子重量的0.2%的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5%时,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6677平方米30毫升或15%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
问: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回答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纹枯病、黑穗病、蚜虫等。1、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还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2、小麦白粉病: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3、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这几种,是一种气传病害。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存在大量病菌时,病害就会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小麦赤霉病是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烂、秆腐和穗腐,其中最严重的是穗腐。
2、小麦白粉病
该病可危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一般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小麦的颖壳和芒也会受害。危害症状:初发病时,叶面会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然后会逐渐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会有一层白粉迟喊,遇有外力或振动时就会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会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还会散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3、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它是一种气传病害。症状表现: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受侵染叶片或茎秆上会出现鲜***、红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会生成黑色的孢子堆。该病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和灌浆,使麦粒秕变瘦,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4、小麦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主要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叶枯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时叶片上会长出卵圆形淡***至淡绿色小斑,慢慢的会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形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块。发病时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严重的全株叶片都会变黄枯死。
5、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就会逐渐明显。危害症状: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6、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主要有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症状表现:小麦散黑穗病发病初,穗外会有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薄膜就会破裂,黑粉会飞出去。小麦腥黑穗病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刚开始为灰绿色,慢慢的会变为灰黄。
7、小麦蚜虫
若虫、成虫会经常群集在植株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害处刚开始呈***小斑,后为条斑,渐渐的会导致植株枯萎、整株至死。蚜虫还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蚜虫一般会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二、小麦病虫害如何防治
1、小麦赤霉病
选择抗病品种,在小麦扬花期时,要少浇一些水,浇水太多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发生。药剂处理:比较有效的是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最适合喷药的时期是小麦齐穗期至盛花期。
2、小麦白粉病
可以使用杂环类药剂防治药白粉病,效果很好,但要注意这类药剂容易出现抗药性。三唑类药剂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它不太稳定,可用于发生初期或未发生时期。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在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比较好,以后再用效果就会减弱。
3、小麦锈病
选择抗病品种,在发病初期,可以选用戊唑醇、烯唑醇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好。如果发生的数量比较多,除了药对发病严重的麦田及时防治外,还要施药防治周边发病轻和不发病的麦田,以控制病害蔓延,减轻损失。
4、小麦叶枯病
一定要控制灌水,雨后还要及时排水,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可以用福美双或三唑酮·多菌灵双进行拌种,预防病害,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开始发病时,可选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预防和防治:百菌清+烯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氟硅唑、异菌脲等。
5、小麦纹枯病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时间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药剂可选择井冈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
6、小麦黑穗病
要加强检疫工作,可以使用药剂进行拌种或土壤处理,药剂可选择药剂三唑醇、烯唑醇等。
7、小麦蚜虫
防治时一定要以穗期的麦蚜为主,在小麦拔节后,每3-5天到麦田随即抽取50-100株,调查蚜虫和天敌数量。当百码握野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麦蚜比在1:150以上时,一定要马上进行防治。可亩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皮此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