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夏孢子怕高温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332 次
夏孢子的生命周期

为了理解夏孢子怕高温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夏孢子的生命周期。夏孢子是小麦锈病菌的一种孢子,它是通过风力传播的。当夏孢子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小麦叶片表面时,就会萌发并寄生在小麦叶片上,最终发展为小麦锈病。

夏孢子的温度适应范围

夏孢子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实验表明,夏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此温度下,夏孢子的萌发率和发病率都最高。当温度超过25℃时,夏孢子的萌发率和发病率会逐渐降低,当温度达到30℃时,夏孢子的生长和繁殖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抑制。

夏孢子怕高温的原因

夏孢子怕高温的原因是因为高温会破坏夏孢子的细胞结构,导致其失去萌发和繁殖的能力。夏孢子中含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分子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凝固和降解,从而使夏孢子失去生命力。

如何利用高温防治小麦锈病

利用高温防治小麦锈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夏孢子遇到高温时,可以通过加速温度升高、延长高温时间等方法,使夏孢子失去活力,从而达到防治小麦锈病的目的。例如,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利用太阳能温室等设备,加速温室内的温度升高,达到高温防治的效果。

相关问题

问题一:夏孢子是小麦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吗?

是的,夏孢子是小麦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问题二:夏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是多少?

夏孢子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问题三:高温可以防治小麦锈病吗?

是的,高温可以通过破坏夏孢子的细胞结构,达到防治小麦锈病的目的。

问题四:利用什么设备可以实现高温防治小麦锈病?

可以利用太阳能温室等设备,加速温室内的温度升高,达到高温防治的效果。

问题五:小麦锈病还有哪些传播途径?

小麦锈病除了通过夏孢子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物是怎样的?

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表面有微刺,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图7-4,图7-5)。

图7-4夏孢子

图7-5冬孢子

条锈病菌耐寒力强,其发育与侵入所要求蚂孝梁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10~15℃,萌发最适温度10~12℃,最低0℃,最高3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很弱,夏孢子在36℃下经2d即失去活力,且在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大,死亡越快。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萌发率低,如25℃以上形成的夏孢子,在蒸馏水中需6~8h才萌发,且萌发率不超过30%,而在20℃以下形成的夏孢子,4h后即可萌发,萌发率高达80%以上。

条锈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全世界已鉴定并命名了近100个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由于各国生产上所使用主栽品种不同,且不断更换,因而国外的鉴别寄主及国际统一鉴别寄主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经过多年研究,选定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鉴别品种,包括Trigo、Ewreka、Fulhenb、保春128、南大2419、阿勃、早洋、阿夫、丹麦1号、尤皮Ⅱ号、丰13号、洛夫林13、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牛朱特等17个品种,已鉴定出32个生理小种。其中条中31和条中32为最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已经慎腊成为许多地区的优势闷运生理小种。

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上,有些小种还可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已发现病菌还有节节麦、山羊草属、鹅观草属、雀麦属、碱草属等14属74种杂草寄主。这些杂草寄主在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另外,迄今未发现条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问:小麦秆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小麦秆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小麦秆锈病?搞懂这些问题,对于种子小麦的农户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发病条件:
夏孢子借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病菌侵入适温18-22℃。竿千锈病流行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尤其需要液态水,如降雨、结露或有雾。露时越长,侵入率越高,在叶面湿润时的温度,即露温适宜时适其侵入,需露时8—10小时,生产上遇有露温高、露时长时发病重。小麦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该菌小种变异不快,品种抗病性较稳定,近20年来没有大的流行。
为害症状:
小麦的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其主要的症状是出现夏孢子堆,呈现出深褐色或褐***的椭圆形病斑,在病斑成熟后会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如果任由其发展,在小麦的成熟期,夏孢子堆及御仔型其附近出现黑色椭圆至长条形冬孢子堆,散出黑色粉末状物。在田间进行秆锈病的判断时,一般呈现出大红斑的样式。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塔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②适期播种镇猜,防止播种过早过晚,合理密植。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巧施追肥,切忌氮肥偏多偏晚。小麦生育后期用4.5~7.5kg/hm?磷酸二氢钾加水750kg,叶面喷,可以防止叶片早衰,戚陪减轻锈病为害。多雨时注意排水降湿,发病后,应及时灌水。④消除自生麦苗有助减轻锈病为害。
(2)化学防治:①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g,拌麦种100kg,拌匀后闷1~2小时播种。②病秆率1%~5%时喷药防治。

问:小麦叶锈病叶锈病有什么症状?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北、西北、东北麦区。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1)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②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小麦三种锈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害为柄锈菌属的三种不同锈菌侵染而致。小麦叶锈病以休眠菌丝体在受侵染的冬小麦上越冬,而小麦条锈菌和秆锈菌因不耐低温在承德地区不能越冬,而由外地迁来。

第二年春季,冬麦返青后,越冬的叶锈菌也随之萌动侵染;以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春麦的播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及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基地和华北冬麦区通过气流传来的条锈菌和秆锈菌也相继侵染冬麦、春麦引起发病。夏季麦收后,锈菌的夏孢子再经气流传到西南及西北地区的越夏基地的小麦上侵染、越夏。

秋季冬麦出苗后,叶锈菌又可随气流传回本地侵染并在麦苗上越冬。在整个生长季,三种锈病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的。三种锈病的发病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的雨水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季和春、夏季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就重;反之则轻。

问:稀唑醇防治小麦锈病效果咋样,啥时用最好

不错,
叶锈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很少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该病一般在3月份开始发生,3月份以后发生的较多。该病病菌主要从外地传入,但在夏季温度偏低、雨水较多的情况下,病菌也能在本地自生麦苗上越夏。叶锈病病菌容易在本地自生麦苗上越夏,到秋季侵染小麦秋苗,麦苗易受病菌侵染的时期拉长,再加上2024年晚秋小麦播种后阴雨天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越夏的叶锈病病菌侵染。另外,小麦苗期受到渍害,根系发黄,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也有利于叶锈病发生。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多为抗病品种,但在菌源充足和春季雨水多时,仍有可能引起小麦锈病流行,一般以叶锈病发生较多,病叶正面出现近圆形桔红色夏孢子堆,病斑小,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散生暗褐色椭圆形的冬孢子堆。当田间锈病病叶率达到5%时,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0%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