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一样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396 次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一样吗

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是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为了保障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病害。

大豆灰霉病

大豆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在大豆的叶片、茎、花和豆荚上形成灰白色霉层,使得植株生长受到影响。这种病害容易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下发生,并且在大豆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受到侵害。

为了预防和治疗大豆灰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如黑龙江8号、黑龙江12号等。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大豆田间的秸秆和残根,避免细菌在这些残根中滋生繁殖。

3.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喷洒杀菌剂,以防止病菌的侵害。

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在大豆叶片上形成白色霉层,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这种病害一般在大豆生长后期发生,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预防和治疗霜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大豆田间的秸秆和残根,避免病菌在这些残根中滋生繁殖。

2.在大豆生长的后期及时喷洒杀菌剂,以防止病菌的侵害。

3.在大豆生长的后期及时收割,避免霜霉菌在豆荚中滋生繁殖。

拓展问题


问题一: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有哪些特点?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容易在潮湿和高温的环境中发生。大豆灰霉病主要症状是在叶片、茎、花和豆荚上形成灰白色霉层,而霜霉病则主要表现为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霉层。

问题二:

如何预防和治疗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

预防和治疗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的方法包括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大豆田间的秸秆和残根、及时喷洒杀菌剂等。

问题三: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会对大豆产量造成什么影响?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都会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四: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的发生与什么因素有关?

大豆灰霉病和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等因素都有关系。

问题五:

如何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同时需要参考各种品种的抗病性评价数据和实际种植效果。

问答拓展:大豆病虫害有哪些,防治和用药

大册谨卜豆常见病害有灰霉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霜霉病、猝倒病、立枯病、紫斑病、灰斑病、褐斑病、叶斑病、羞萎病、黑点病、锈病、灰星病等;大豆常见虫害有苜蓿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缘蝽、斑须蝽、点峰缘蝽、大豆蚜、大青叶蝉、华阿鳃金龟子、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砂潜等。

一、大豆病虫害有哪些

1、大豆常见病害有:耙点病、枯萎病、荚枯病、荚枯病、茎枯病、黑点病、白粉病、疫病、细菌斑点病、细菌等。

2、大豆常见虫害有:双斑荧叶甲、斑须蝽、点峰缘蝽、肾毒蛾、斑缘豆粉等。

3、要注意立枯病、州穗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这几种病对大豆来说是最难防治的。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和用药

1、豆天蛾

在幼虫期喷药处理,可以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进行喷雾。

2、造桥虫

可以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喷40公斤喷雾。

3、象鼻虫

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均匀喷雾,将药剂喷到农作物的叶片上就可以了晌族。

问答拓展:大豆病虫害防治

(1)合理轮作换茬
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和玉-玉-豆等轮作体系可达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区,至少应实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2)清除病残体
大豆收割拆态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耢地、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缓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3)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要从无病区地块或无病旅手源株及虫粒率低的地块留种。
外地调种时,要掌握产地的病虫害情况,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杂有菟丝子、野燕麦、菌核等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尽可能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
(4)加强栽培管理
播种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一般表土0~5厘米土温基本稳定在6~8℃时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应晚播而不能顶湿强播。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厘米,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N、P、K配比要适当,避免单纯过多施用N肥,防止贪青徒长、倒伏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使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能健壮发育。
进行至少两次中耕,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根据苗情及早进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温提高,促进新生根大量形成。对连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薯袜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出土量或机械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减轻虫食率。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虫情,用以确定配装复式作业。

问答拓展:黄豆病虫害

一、大豆病害
  (一)、大豆灰霉病:
  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效果较好的防治农药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2、40%多菌灵胶悬剂,亩用量100克;3、80%多菌灵超微粉,亩用量50—60克;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540%灭病威胶悬剂,亩用量100ml。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10时,下午3—7时,喷后遇雨要重喷。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耐喊病情防治1次或2次。
  (三)、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蚂亏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开展药剂防治。在发病昌物野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80%大生—M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