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巨峰葡萄锈病大全 巨峰葡萄病害集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006 次
巨峰葡萄锈病大全 巨峰葡萄病害集

巨峰葡萄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葡萄品种,但同时也容易受到锈病的影响。作为农业专家,我们需要针对巨峰葡萄锈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巨峰葡萄锈病的症状

巨峰葡萄锈病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散并形成黑褐色的锈斑。同时,病变部位的叶片也会逐渐干枯,对葡萄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发现巨峰葡萄叶片出现锈斑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巨峰葡萄锈病的防治措施

1.种植抗锈品种:对于巨峰葡萄锈病的防治,首先要选择抗锈品种进行种植。抗锈品种的叶片上含有一定的抗锈物质,能够有效地抵御锈菌的侵袭。

2.做好病害监测:对于巨峰葡萄锈病的防治,需要定期对葡萄园进行病害监测。一旦发现锈斑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扩散。

3.进行药物防治:在发现巨峰葡萄锈病症状时,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包括氧化锌、硫酸铜等,对于轻度病害可以进行药水喷洒,对于严重病害则需要进行药剂浸涂。

4.加强田间管理:在巨峰葡萄生长过程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葡萄园的清洁卫生。同时,需要合理施肥,保证葡萄生长发育的健康状态。

巨峰葡萄锈病图片大全

以下是巨峰葡萄锈病的图片,供大家参考:

巨峰葡萄锈病相关问题解答


问题一:如何判断巨峰葡萄是否感染了锈病?

巨峰葡萄感染锈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或橙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扩散并形成黑褐色的锈斑。同时,病变部位的叶片也会逐渐干枯。只要发现叶片出现上述症状,就可以判断巨峰葡萄已经感染了锈病。

问题二:巨峰葡萄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巨峰葡萄锈病的发病原因是由锈菌感染引起的。锈菌主要生长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在夏季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巨峰葡萄易受到锈菌的侵袭。

问题三:如何预防巨峰葡萄锈病?

预防巨峰葡萄锈病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抗锈品种进行种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葡萄园的清洁卫生。

问题四:巨峰葡萄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巨峰葡萄锈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防治和加强田间管理两种。药物防治可以使用氧化锌、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洒或浸涂,加强田间管理则需要保持葡萄园的清洁卫生,合理施肥,保证葡萄生长发育的健康状态。

问题五:巨峰葡萄锈病的防治时机是什么?

巨峰葡萄锈病的防治时机主要是在夏季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因为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锈菌的生长繁殖。在这个时期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问答拓展:请问葡萄叶生铁锈黄,叶片变厚是什么原因?

应该是葡萄锈病。
葡萄锈病主要为害植株中下部叶片。镇盯病初叶面现零星单个小黄点,周围水浸状,后病叶背面形成枯***夏孢子堆,逐渐扩大,沿叶脉处较多。夏孢子堆成熟后破裂,散出大量橙***粉末状夏孢子,禅兆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干枯或早落。秋末病斑变为多角形灰黑色斑点形成冬孢子堆,表皮一般不破裂。偶见叶柄、嫩梢或穗轴上出现夏孢子堆。
防治方法
1)清洁葡萄园,加强越冬期防治。秋末冬初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枝蔓上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2)结合园艺性状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欧洲种抗病性较强,欧美杂交种抗性较差。抗性强的品种有玫瑰香、红富士、黑潮等。此外金玫瑰、新美露、纽约玫瑰、大宝等中度抗病,巨峰、白香蕉、斯蒂苯等中度感病,康拜尔、奈加拉等高感锈病,生产上应注意应用。
3)加强葡萄园管理。每年入冬前都要认真施足沃叶水溶肥,果实采收后仍要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长势,增强抵抗力,山地果园保证灌溉,防止缺水缺肥。发病御袭和初期适当清除老叶、病叶,既可减少田间菌源,又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葡萄园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隔15-2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问答拓展:葡萄病害有哪些?

grapediseases

李知行

全世界已报道葡萄病害100多种,中国约有60种。其中重要的有葡萄黑痘病、白腐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较重要的还有褐斑病、蔓枯病、白粉病、锈病、病毒病及线虫病等。

褐斑病

中国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发生普遍、为害较重,多雨年份发病尤其严重。叶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暗褐色,有时有轮纹,病部生黑褐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密布,病叶脱落,严重削弱树势。病原物为葡萄褐柱丝霉,半知菌,丝孢目。管理粗放,有机肥不足,长势弱的葡萄园病重,发病高峰在秋季。病害控制应在秋后彻底清园,烧毁落叶,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及时喷施波尔多液、敌菌丹、甲基硫菌磷等杀菌剂。

蔓枯病

又称蔓割病。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多发生于老蔓基部接近地表处,病部纵裂,周围癌肿,木质部变紫褐色,病蔓生长势弱,叶小,重病枝蔓常春季出新梢后枯死。病原物为葡萄生小隐孢壳,属子囊菌,座囊菌目。中国未发现。无性态为葡萄生拟茎点霉(FusicoccumviticolumR***.),属半知菌,球壳孢目。在中国还为害山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枝蔓皮层中越冬,翌年葡萄萌芽后,遇潮湿天气,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风雨传播,主要伤口侵入,潜育期较长,再次侵染少。病害控制,应剪除病、死枝蔓,集中烧毁;萌芽前喷石硫合剂与五氯酚钠混合液,生长期喷灭菌丹、克菌丹等杀菌剂。

白粉病

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其他主产区个别年份发生较多。葡萄地上部绿色组织均可被害,病部表面生白粉层,尤以病叶病梢上明显,严重时肆吵叶卷缩枯萎脱落,果穗毕漏发病重的,果粒表面布满白粉,幼果尤重,有些品种果粒后期开裂。病原物为葡萄钩丝壳[Uncinulanecator(Schw.)Burr.],属子囊菌,白粉菌目。发现于新疆,多以无性态为害。病菌菌丝体在芽鳞上越冬,翌春就近侵染新梢和叶片,少雨干旱有利病害发生和流行。病害控制可喷施粉锈宁、硫磺粉、灭病威或其他含手雹烂硫杀菌剂,一般发芽前后、开花至幼果期用药。

锈病

局部地区发生,以中国的台湾、广东、云南、江苏发生较普遍,影响下一茬葡萄生产。病叶上出现鲜***粉状疱斑(病菌为夏孢子堆和夏孢子),严重时疱斑布满病叶,导致早落,削弱树势。病原物为葡萄层锈菌(PhakopsoraampelopsidisDiet.etSyd.),属担子菌,锈菌目。品种间抗病性明显不同,温带种植的葡萄种群如美洲葡萄(Vitislalrusca)、欧亚种葡萄(Vvinibera)、夏葡萄(V.aestivalis)等较感病,热带的葡萄如V.coreacea,V.simpsoni,V.tiliaebolia接近免疫。大陆一般在秋季发生,台湾在6月至翌年1月发生,以7月中至11月中发病最严重。喷施粉锈宁、灭病威等可控制病害,波尔多液、代森类杀菌剂效果亦好。

病毒病

扇叶病发生普遍,症状有三种类型:病叶变形,基部缺刻角度扩大呈扇状,不对称以及镶边和黄化。病原物为葡萄扇叶病毒(Grapefanleafvirus,GFLV),传毒介体为剑线虫(Xiphinemaindex)。卷叶病发生普遍,症状多在生长后期出现,叶片变红或浅绿色,反卷。病原物是葡萄卷叶病毒(Grapeleaf-roll-ingvirus,GLRV),有4种血清型,粒子直径不同,传毒介体为粉蚧(Planococcussp.)。黄化矮缩病分布于中国台湾,其他国家尚无报道。病株矮化、黄化、不结果或严重减产,病原物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eawiltvirus,TSWV)。传毒介体为蓟马。茎痘病分布中国辽宁,根颈木质部出现陷点或条沟。多发生于带砧木的葡萄植株。栓皮病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病株新梢肿大,根颈部皮层松软膨大,植株匍伏地面不能向上生长,后二种病毒病的病原物不详,前者可用沙地葡萄圣乔治作指示植物检测,后者可用指示植物LN-33检测。上述5种病毒均可通过无性繁殖传播。选用无病毒母株育苗或对带毒苗进行脱毒处理,是新发展地区有效的控制措施。

Penicilliumspp.青霉病Mucorspp.毛霉病Rhizopusspp.根腐病roseumTrichothecium红粉病Guignardiabaccae房枯病Sclerotiniafuckeliana灰霉病果Agwbacteriumtumefaciens冠瘿病ArmiUarieUameliea根朽病Helieobasidiummo-mpa紫纹羽病Resellintanecatrix白纹羽病Atheliarolfsii白绢病cucumerisThanatephorus立枯病茎基或根Fusariumavenaceum枝蔓褐心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病枝干Eriophyesvitis毛毡病Acrospermumviticola轮斑病javanicaPhaeosaccardinula煤病Monochaetiauniseta叶枯病Marssoninaviticola叶斑病Phaeoramulariadissi-liens霉斑病叶或主要为害叶GuignardiabidwelUi黑腐病'叶、蔓、枝、果病原物病害名称为害部位

葡萄的其他常见病害

线虫病

主要有二种:根结线虫病和斑痕线虫病,均引起地上部生长衰弱,叶色浅黄,产量降低,前者在小根及须根上形成许多根疣,内有线虫,后者根上有褐色斑痕,使根系枯死。根结线虫病病原物为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斑痕线虫病病原物为斑痕根线虫。均属垫刃目(见花生根结线虫病)。病害控制,主要用杀线剂二氯丙烷或溴甲烷等处理土壤。

葡萄贮藏病害

有10多种,最主要的是灰霉病(&lerotiniabuckeliana(deBary)Fuckel),青霉病(Penicilliumspp.)、根霉病(Rhizopecsspp.)等弱寄生菌引起烂果,特别是灰霉病,影响最大(见草莓病害)。各种机械伤口是病菌侵染的前提,不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是采后果腐的诱因。病害控制:可用仲丁胺熏蒸、结合低温通风贮藏,或以特克多、多菌灵浸渍处理。

葡萄的其他常见病害见上表。

葡萄黑痘病

grapeElsinoeanthracnose

李知行

由痂囊腔菌为害葡萄的花穗、果穗、叶片、新梢与卷须等绿色幼嫩部分引起斑点的真菌病害。中国最早记载于1899年。

分布和为害

发生普遍,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山西等主要葡萄产区都有分布,特别是多雨潮湿地区,如江淮流域和南方发生最为严重。北方及西北多雨年份,感病品种,发病也重。葡萄受害降低产量与品质,削弱植株生长发育。

幼叶感病,病斑小,圆形,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多个病斑愈合,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有时沿叶脉发生,使叶片变形或枯死,尤以新梢顶端叶片变形最明显。新梢易感病,病斑圆形或多角形、紫褐色,四周形成愈伤组织,病斑开裂,遇大风病梢易折断。叶柄、穗轴、果梗上症状和新梢相似。花穗、果穗直至上色前均感病,如穗轴病斑环缢病轴以下的果粒枯死。果粒上病斑圆形,边缘黑褐色至黑色,中心初紫色后变灰白色,光滑稍凹陷。后期可引起裂果。各发病部位均产生黑色小粒,为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因

病原物为葡萄痂囊腔菌[Elsinoeampeli-na(deBary)Shear],子囊菌,多腔菌目,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属半知菌,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盘黑色,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分生孢子顶生、卵形、透明、单孢,具胶粘的细胞壁和1—2个反光的油球。秋天,分生孢子盘停止形成,新梢病斑边缘形成菌丝块,为病菌越冬主要结构。春天,菌丝块萌发形成分生孢子梗和产孢细胞,顶生分生孢子。子囊着生于子座内梨形子囊腔内,内含8个褐色至暗褐色3隔的子囊孢子,不常见。

欧亚种葡萄感病,欧美杂交种和美洲种葡萄抗病。早玫瑰香、无核白、龙眼、火红无核、红宝石无核、无核紫、意大利、葡萄园皇后、保尔加尔等严重感病;玫瑰香、小红玫瑰、新玫瑰、佳里酿、上等玫瑰香、法兰西兰、吉姆沙等中等感病;纽约玫瑰香、红瑞宝、黑奥林、龙宝、巨峰、先锋和红富士等抗病。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及流行。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春天新梢上越冬菌丝块在2℃以上、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潮湿,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到葡萄的绿色幼嫩组织。2~32℃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侵染。2℃时潜育期为13天,32℃为4天,发病适温为24~26℃。葡萄园地面越冬的病果形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

病害控制

在中国南方和江淮流域多雨地区,植株生长初期,组织幼嫩,经常潮湿阴雨时,不宜栽植感病品种,适当选择纽约玫瑰香等抗病早熟丰产和易于栽培的优良品种;病重地区于休眠期喷二硝基磷甲酚钠盐、二硝基酚或五氯酚钠加石硫合剂等铲除剂以及退菌特、百菌清或多菌灵等,减少越冬菌量和初次侵染源;生长期喷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时注意勿用过量石灰以免发生焦叶药害,开花前、谢花后是重点喷药时期;葡萄采收和修剪后彻底清园,减少越冬菌量;新建果园用的苗木或插条应严格检验,淘汰病苗,并用五氯酚钠与石硫合剂混合液进行苗木消毒处理。

葡萄霜霉病

grapedownymildew

李知行

由葡萄轴霜霉为害葡萄叶片、幼果穗和嫩梢的真菌病害。美国于1834年在野葡萄中发现,1848年首次描述病原菌。中同1899年最早记载。

分布和为害

除高温干旱地区外,世界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在中国,除新疆外的各葡萄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尤以江淮流域发生严重。引起病叶早落或大面积枯斑,严重削弱树势,影响来年产量;枝条生长不充实,易受冻害,越冬芽枯死;减少葡萄果粒糖分的累积等。

病菌侵染幼嫩叶片,最初出现浅***的病斑,油浸状,对光呈半透明状,边缘不明显,有些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状。叶背面相应部分出现白色霜霉层(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变黄褐色,引起焦叶及早落。果粒受害表面有白色霜霉层,生长受抑制,呈暗色僵果,丧失经济价值。嫩梢感病变曲肥大,表面有白霉,影响生长,卷须叶柄受害,呈水浸状,后变黄绿至褐色。

病因

病原物为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viti-cola(Berk.etCurtis)Berl.etdeToni],属卵菌,霜霉目。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以球形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吸收养料。孢囊梗从叶背气孔伸出,丛生、无色、单轴分枝,分枝处近直角;孢子囊卵圆形、无色,萌芽时产生多数双鞭毛游动孢子。后期叶片组织内产生圆形、褐色、厚壁的卵孢子。萌芽时产生梨形芽孢囊,作用同孢子囊。葡萄含钙量与抗病性有关;细胞液中钙/钾比例大则抗病,如老叶较抗病,幼叶易感病;感病品种叶片气孔密而大,抗病品种叶片气孔稀小,且气孔周围有白色堆积物质,气孔的密度和结构与葡萄抗霜霉病相关,中国原产的葡萄属植物中未发现对葡萄霜霉病免疫的种,只存在抗病种和感病种。其中比较抗病的有:岚-5、镇3、留-8、留-9、商-23、白-35-1等。野生的山葡萄(Vitisamurensis)严重感病。

凡增加土壤、空中和寄主表面湿度的因子和白天无直射阳光以及阴暗的环境,如降雨、大雾、阴天等均有利病菌侵染,其中,降雨是引起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气候暖温地区,菌丝体可在芽或未脱落的叶片内过冬。卵孢子在潮湿的土表存活最好,温度达11℃时卵孢子在水中萌发,借飞溅的雨滴传播游动孢子。孢囊梗和孢子囊只通过发病组织的气孔才能形成,同时需要95%~100%的相对湿度和至少4小时的黑暗条件。游动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不能长期存活,只能在生长季传播病害。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22~25℃,随风飘落到叶面,遇游离水萌发释放游动孢子。侵染多在清晨发生。从侵染到显症约4天。叶片的老嫩、品种、温湿度影响潜育期的长短。

病害控制

以药剂防治为主。有效药剂有瑞毒霉—锰锌,喷布或灌根,但长期重复使用,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宜和其他保护剂如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葡萄炭疽病

grapeanthracnose

陈子文

围小丛壳引起接近成熟期葡萄果实腐烂的真菌病害。又称晚腐病。

分布和为害

中国各葡萄栽培地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各省、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新疆虽有报道但很少发生。

病菌侵染枝蔓、嫩梢、卷须、叶片及果穗等绿色部位,以果粒受害严重,其它部位受侵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果粒在幼果期即可受侵染,待着色后或接近成熟期才出现症状,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小斑,渐扩大,边缘呈水浸状,病斑圆形,凹陷,凹陷处果皮易开裂,上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条件下,大量分生孢子聚成鲑红色粘质粒。有些品种如玫瑰香,在绿色果皮上先出现暗褐色放射状菌索,后扩大转变成褐色、圆形凹陷斑,继而出现病征。果面上只有一个病斑时不能引起全果腐烂,果粒上有多个病斑时病果全果腐烂。病果脱落或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留在果穗上。果梗或穗轴染病出现暗褐色长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下部果粒干缩脱落。多雨年份,感病品种无完整果穗,损失严重。

病因

病原物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Ston.)SpauldetSchrenk],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半知菌,黑盘孢目(见仁果炭疽病)。

品种与发病关系明显,一般薄皮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避病,晚熟品种发病严重,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牛奶、鸡心、亚历山大、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黑罕、玫瑰香、龙眼和巨峰等品种均感病,赛必尔2024、赛必尔2024及刺葡萄等抗病。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有利发病。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叶、蔓、卷须等绿色组织受侵染后当年不表现症状,8月至9月份抽生的不成熟副梢可严重受侵染,秋季修剪时副梢多被剪除,少数留下后入冬埋入土中过冬,遗留地面的病残梢、卷须、落叶以及缠绕支架铅丝上的卷须,翌年春末及夏季遇雨或较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花虫等传播,成为当年初侵染源。在一年生枝蔓上潜伏的越冬病菌,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完成初次侵染后,随蔓的生长及加粗而随皮层脱落,新的越冬部位在当年新蔓上形成,病菌在枝蔓上交替出现新旧越冬场所,二年生及多年生蔓的皮层脱落后不再带菌。

果粒坐果后受侵染至成熟期或着色后表现症状,潜育期长达40多天,一般20天左右,果实近成熟期或着色后再受侵染,潜育期只有2~4天。果粒中含酸量高含糖量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反之则有利病菌生长,果实近成熟期才进入发病高峰。

病害控制

严格剪除秋梢等不成熟枝蔓及弱蔓,彻底清除落地残体;生长季节加强管理,及时摘心、绑蔓、抹副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清沟排渍和清除杂草。重病葡萄园落花后开始喷药保护,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米鲜胺、多菌灵加退菌特等药剂。套袋保护可减少喷药次数。采前7—10天去袋曝光可促使着色。根据检测病菌孢子出现决定第一次喷药适期。华北地区6月中旬、下旬如日降水量达15~30毫米,田间可出现病菌孢子,以后陆续降雨,孢子继续形成直至7月中旬,当田间第一次检测到病菌孢子时,开始喷第一次药。

问答拓展:巨峰葡萄突然大面积坏掉,该怎么治?

这个是巨峰葡萄炭疽病,图片中现在的是发病的,还有一些没有发病的在你秋季喷乙烯利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来了,没有病毒果粒正常上色,发病的就不上色了,这个病对葡萄影响很大需要马上及时用药的。不能马虎的。我家是辽宁营口鲅鱼圈的就有巨峰葡萄出现过这个问题汪侍损失很大。

药物防治。弯漏春季幼芽萌动前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

在葡萄发芽前后,可喷施1:0.7:200倍式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

葡萄落花期,病害发埋陵烂生前期,可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葡萄幼果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下列药剂: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倍液或1%中生菌素水剂250-500倍液或35%丙环唑·多菌灵悬浮剂1400-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800-1500倍液或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间隔10-15天连喷3-5次。

更详细的可以参考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