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乙酸莲子催芽方法 吲哚乙酸扦插生根浓度和时间
一、吲哚乙酸莲子催芽方法的原理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刺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莲子催芽中,吲哚乙酸可以促进莲子的发芽和生长,提高发芽率和芽长速度。具体来说,吲哚乙酸可以促进莲子内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刺激芽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加快莲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二、吲哚乙酸莲子催芽方法的步骤
1.将莲子浸泡在温水中,待莲子表面变软后,用刀轻轻刮去表皮。
2.将莲子放入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为6-8小时。
3.将浸泡过的莲子取出,放入保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定期检查莲子的发芽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5.待莲子芽长到1-2厘米时,即可取出食用或进行加工。
三、吲哚乙酸莲子催芽方法的注意事项
1.吲哚乙酸的浓度和浸泡时间需要控制好,过高或过长会对莲子造成伤害。
2.催芽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莲子的发芽和生长。
3.催芽前需要对莲子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4.催芽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莲子的发芽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四、吲哚乙酸莲子催芽方法的相关问题
1.吲哚乙酸对莲子有什么影响?
吲哚乙酸可以促进莲子内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刺激芽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加快莲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2.催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催芽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吲哚乙酸的浓度和浸泡时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检查莲子的发芽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3.莲子催芽后如何食用?
莲子催芽后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烹饪、炖汤等加工。
4.催芽后的莲子有哪些营养价值?
莲子催芽后可以增加莲子的营养价值,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5.莲子催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莲子催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莲子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需求。
相关拓展:
问:吲哚乙酸的作用是什么
植物生长素。可以给种子催芽,嫁接前准备,扦插前浸泡促进生根。
植物尺散体内普遍存在的天然生长素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对植物抽枝或芽、苗等纤高的顶部芽端形成有促进作用。其前体是色氨酸。吲哚乙酸就是植物生长素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毁困尺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问:种子在播种前应如何处理?
不同种类的树木,由于其种皮构造及生理机制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些需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发芽,必须进行人工催芽,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一般常用以下4种处理方法:
(1)层积催芽
将种子与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促进种子达到发芽状态的处理,叫层积催芽。
这种方法在生产上广泛应用。适用于所有种子(含水量高或含水量低的种子均可适应)。尤适于休眠期长,内含抑制物质,种皮坚硬和生理后熟的种子。
层积催芽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种皮软化,增加通透性和吸胀能力;使种子内含物脱落酸、酸化物等抑制剂逐渐分解,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生长激素逐渐增加;提高各种酶的活动能力,并使复杂的化合物转变为可溶性物质;促进种胚发育,完成后熟过程。
①低温层积催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层积催芽。催芽时的温度0~5℃,湿度60%。
具体方法如下: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背阴的地方挖坑。坑深:60~80厘米(根据当地土壤结冻深度而定,原则上要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以下);坑宽:80~100厘米;坑长:依种子数量而定。坑的周围要挖芦嫌小排水沟。
在坑底放一层10~15厘米厚的干净湿河沙,其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60%(即沙子的湿度,以手用力握不漏水,松开手沙成团不散开即可)。中层放种沙混合物(或分层放),厚约40~50厘米,种沙体积比为1∶3,然后再盖湿沙15~20厘米,最后覆土呈土丘形。
在埋种沙时,坑中央应设有通气孔(竖着埋上一根塑料管,或插草把),高出土丘30厘米,以利于种子呼吸,及测量坑内温度。如发现坑内温度超过5℃,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发现已有霉味时,应及时倒坑。
注意事项:a.要保持低温条件,一般控制在0~5℃,最高也不能超过7℃;温度太高会使种子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腐烂。b.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c.要保持通气条件,无论种子多少,在坑积时,都应设通气孔。因为在种子催芽过程中,种子内部进行一系列的物质转化活动,呼吸作用较明显,需要氧气。所以在催芽中要有通气孔(通气设备),使种子能得到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不受鼠害。e.经常检查。如果有30%的种子露白时(裂嘴),即可播种。如达不到播种季节,赶快出坑,放入更低温的条件下。
经过低温层积催芽,有些针叶树种,如油松和樟子松的种子,未能陪枝手达到催芽要求,可以把种子置于阳光下晒数小时至数日,种子即裂嘴,既达到了催芽的效果又起到了杀菌的作用。不同树种的催芽时间见表1。
表1不同树种催芽时间
②变温层积催芽是用高温和低温交替进行的催芽方法。先用高温(15~25℃)处理,时间短;再用低温(0~5℃)处理,时间长。此法比恒温或低温更接近于种子所经历的自然条件。可在室外、室内进行。先在室内高温处理,然后在室外低温处理。适用于冬季土壤结冻较厚的地区。
一般对难发芽的种子,低温层积催芽时间较长的种子(如红松,桧柏,水曲柳等),用变温层积催芽效果好,时间短。
(2)水浸催芽(又叫发芽促进)
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种皮软化,加速酶的活动,促进贮藏物质水解,给种子发芽裂嘴创造条件。浸种时间一般1~3天,种皮薄的可短至几小时,种皮厚、透水性差的种子可5~7天(如核桃)。
包括浸种和催芽二个过程。
①浸种水温分三个梯度。
高温水浸种:水温80℃以上,甚至100℃。适于一些含水量很低的硬粒种子,如刺槐、合欢、皂角、国槐等。
中温水浸种:水温45~70℃,一般60℃左右。适用于休眠期短,种皮薄的种子,如针叶树种子:油松、落叶松等;另外,桑、构树也可采用。
常温水浸种:水温20~30℃。适于中、小粒,种皮很薄的种子,如泡桐,香椿、臭椿、侧柏、榆树等。
注意事项:
要使水的温度逐渐增高,尤其是高温水浸种,先80℃,再90℃,再100℃。
先放种子后倒水,使种子吃水均匀。
用水量一般为种子体积的3倍,即种子与水的容积比1∶3。
浸种过程中,超过24小时以上的,每天要用常温水换水,一般换水1~2次。
勤检查。如大粒种子:种仁充满种腔即可搭芹;小粒种子:水面有气泡,但不出现白沫即可。如发现白沫,则表明浸种时间过长,蛋白质被浸出来。
②催芽把浸好的种子捞出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使种子发芽。捞出来的种子要用清水反复清洗,不能带水催芽。有的种子可放在阴凉通风处吹、晾,种子抓起来不黏即可。
催芽有两种方法:
“生豆芽”法:浸好的种子放在容器中,底部最好放上湿布,上面盖上湿布,置于较湿暖的环境中,催芽温度20~25℃,每天搅拌2~3遍,种子层10厘米即可,勿太厚。种子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混沙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混入干净的河沙,种沙比例1∶3,放入木箱中,将木箱置于10~20℃环境中,经常搅动,保持湿润。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对于深休眠的种子,每天用水淘一下,凉、热水交替淘洗。
(3)药剂催芽
即用化学药剂,微量元素,植物激素等溶液在播种前,浸泡种子。
化学药剂处理主要是对一些特殊的种子,如花椒、槭树、火炬树,这些种子含有油脂,要先进行脱脂处理。
①小苏打(或洗衣粉)主要作用是使种皮脱脂,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经脱脂以后,再进行层积催芽或浸种催芽。
具体方法:按1000克种子加25克小苏打的比例放水,水量淹没种子为度。反复搓洗种子,种子不亮有麻面即可。之后用水反复冲洗,捞出进行催芽。
②浓硫酸主要是针对种皮特别坚硬,而不透水的种子,如山楂、黑枣等,用浓硫酸,使种子皮炭化,使其变薄,然后催芽。
具体方法:将种子倒入耐酸的容器中,将容器放入冷水盆中,然后倒入浓硫酸,随倒随搅拌,用量约为种子体积的一半,能淹没种子即可。30分钟左右就行了。以后用冷水反复冲洗硫酸,搓去炭皮,再用冷水浸种2天,每天要换水2~3次。随后层积催芽,约240天,也可用暴晒的方法。
目前进行研究实验的还有各种微量元素催芽,但是目前生产上应用很少,而且不同的树种的用量不同;同一种药剂对不同树种的作用也不同。例如;锰对刺槐能刺激发芽,但对椴树却抑制发芽。
植物激素,如赤霉素、吲哚乙酸、吲哚丁酸,2,4-D等,用于浸种可以解除种子休眠。
(4)物理方法处理
利用各种射线、超声波、激光、同位素等物理方法促进种子发芽。如用超声波处理马尾松、杉木种子,频率25千赫,时间20分钟,分别提高种子的发芽率25%以上。用氦—氖激光器处理毛泡桐种子,剂量6毫克,时间5分钟,苗高比对照提高41%,地径增大4.19%。
一般来说,生理休眠的种子用层积催芽和药剂催芽;强迫休眠的种子用浸种催芽。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催芽,其目的是首先软化种皮,增加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促进各种酶的活化,在各种酶的作用下,促使种子内含物质的转化。从而***发芽时生长之所需。通过催芽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苗木质量。
问:吲哚乙酸是什么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生长素,属吲哚类化合物。又名茁长素、生长素、异生长素。吲腊斗哚乙酸是一种用作刺激植物生长的激素类试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吲哚乙酸用作植物生长刺激素及分析试剂。3-吲哚乙酸以及3-吲哚乙醛、3-吲哚乙腈、抗坏血酸等茁长素类物质在自然界天然羡斗存在,3-吲哚乙酸在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的前体是色氨酸。茁长素的基本作用在于调节植物的轮派磨生长,不仅能促进生长,而且具有抑制生长和器官建成的作用。
问: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钾的区别
1、来源不同。吲哚丁酸是植物内源激素,来源是植物体内,可以在植物体内合成。吲哚乙酸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和IAA近似,不存在于植物体。2、理化性质不同。吲哚乙酸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吲哚丁酸溶于丙酮、乙醚和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