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白粉病发生范围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551 次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其发生范围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地区。

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小麦白粉病高发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和,湿度较大,加之土地肥沃,适宜小麦生长,但也为小麦白粉病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在此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给小麦产量带来了重大损失。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另一个小麦主产区,也是小麦白粉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湿度较大,加之土地肥沃,适宜小麦生长。但由于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的小麦白粉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在30%左右。

其他地区

除了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地区,小麦白粉病还在我国其他地区发生过。但由于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不同,发生率一般较低。在南方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率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防治措施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选用抗病品种
  • 合理施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使用化学农药
  • 采用生物防治

以上措施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关拓展:

问: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害,病原菌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枝宴潜伏于冬麦病苗上越冬。春季随小麦返青、生长,菌丝萌动侵染发病;春小麦上的白粉菌,可由冬麦上的白粉菌或外来菌源侵老搭宏染而成。

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白粉状物)借助气流传播不断侵染小麦健康的植株和部位,使病害得以发展。后期病部形成闭囊壳,麦收后即以闭囊壳于干燥处越夏。秋季,分生孢子及闭囊壳中的子囊孢子又可借风雨传到冬麦秋苗上进侍册行侵染,以后以菌丝形式潜伏在病组织内越冬。

因白粉菌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相对湿度0~100%及温度0~18摄氏度间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因而生长季中,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也有利于发病。

问: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害,病原菌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病菌以菌丝体枝宴潜伏于冬麦病苗上越冬。春季随小麦返青、生长,菌丝萌动侵染发病;春小麦上的白粉菌,可由冬麦上的白粉菌或外来菌源侵老搭宏染而成。

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白粉状物)借助气流传播不断侵染小麦健康的植株和部位,使病害得以发展。后期病部形成闭囊壳,麦收后即以闭囊壳于干燥处越夏。秋季,分生孢子及闭囊壳中的子囊孢子又可借风雨传到冬麦秋苗上进侍册行侵染,以后以菌丝形式潜伏在病组织内越冬。

因白粉菌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相对湿度0~100%及温度0~18摄氏度间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因而生长季中,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最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也有利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