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叶黄杨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526 次
大叶黄杨白粉病 大叶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

这一篇知识文章会给农资人说明一下“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内容进行讲解,但愿对各位有几分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大叶黄杨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常绿乔木,由于其长势旺盛,叶色深绿且具有观赏价值,因此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庭院景观等领域。大叶黄杨也存在着一些病虫害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本文将围绕大叶黄杨白粉病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爱好园艺的读者有所帮助。

白粉病症状

大叶黄杨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发病比较严重。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物质,逐渐扩散并覆盖整个叶片,导致叶片变黄、变脆、萎缩甚至掉落。长期受病害侵害的大叶黄杨,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

白粉病防治

为了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环境卫生措施

保持植株周围环境的卫生,清除落叶、杂草、病残体等,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2.剪除感染部位

对于已经感染的叶片,可以及时剪除,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展。

3.选用抗病品种

在选用大叶黄杨苗木时,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4.喷洒药剂

在病害初期,可以喷洒专业的杀菌剂,以防止病害的发展。应该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浓度,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拓展百科知识

白粉病病原菌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白粉菌,属于真菌门、白粉菌科。白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上的病原菌,可以引起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如葡萄、玫瑰等。

大叶黄杨

大叶黄杨是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光滑,叶片长椭圆形,有光泽,叶缘有细锯齿。大叶黄杨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庭院绿化树种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

杀菌剂

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可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常见的杀菌剂有铜剂、**酮、多菌灵等。

参考文献:[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册》[2]《中国园林树木手册》

相关问答拓展:

1、黄扬枝干上长白根?

这是白粉病。15%粉锈宁10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1000至1500倍液。

黄杨叶子上有白色斑点,可能是感染了白粉病,引起叶子卷曲、发干、掉落。白粉病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病害,严重时会导致黄杨植株直接枯死。在栽培黄杨时,要保持好良好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发病后,将染病叶子剪下销毁掉,喷施50%多菌灵、50%托布津500倍液等药物,连续喷洒2-3次。

2、金边黄杨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白粉病是金边黄杨常见的病害苗,主要危害叶片,对正常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对枝叶进行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效果,避免病虫害的蔓延。

叶斑病也是危害金边黄杨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导致叶片脱落、枝桠枯萎、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苗。如果养护过程中遇到这种病害,就需要及时防治,剪掉病枝,销毁处理。

茎腐病主要危害金边黄杨的叶片,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发病会使叶片变色,失去原有的光泽,一般这种病的病症还是比较明显的,会随着温度升高加剧,所以到了夏季需要特别注意。

3、新载不久的黄杨叶子发硬并未发黄咋会事?

.温度太低

养殖黄杨时,遇到温度较低的环境需要及时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否则容易导致叶子发黄掉落。如果温度低于0°C,还会造成盆土冻伤,植株的细胞相继坏死,严重时会导致整棵植株死亡。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一些防寒措施。如果是家里养殖的黄杨,可将其移到室内养护。

2.浇水过多

浇水过多也会导致黄杨的叶子变黄。浇水过多会导致盆内积水,进一步腐烂植株根系,出现叶子发黄的现象。如果是处在生长期,需要适当地减少浇水量和减低浇水频率,最好选用排水性好的瓦盆进行养殖。冬季要注意减少浇水,否则不利于植株的生长。

3.减少光照

阳光是黄杨在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光照不足会导致黄杨的叶子发黄。需要适当加长光照时间,在夏季和正午时分需要适时遮阳,切忌太阳直射。

4.施肥不当

黄杨喜肥,但如果施加的肥料浓度过高,会导致烧根、叶子发黄的问题出现。如果给黄杨的肥料太少,营养不足也会出现叶子发黄的情况。对于浓度高引起的叶子发黄,最好把植株移到新的盆土内。如果是养分不足导致的叶子发黄,需要及时施肥。养殖黄杨的过程中要注意“薄肥多施”,切不可施浓肥。

5.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换盆,首先要将植株的黄叶枯叶剪除,再使用生根粉对植株根部进行浸泡,然后将其移栽到新的盆土里面。移栽后将植株移至散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养护即可。等植株的新叶长出来后,就可以正常养护了。

4、白色的叶子代表什么意思?

往往预示前景不好,个别人植物是白色叶子,对植物来说叶子变白往往是生病导致,现在倒是有部分花叶的植物,如花叶络石、银边黄杨等等。

树的叶子发白可能是感染了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感染的**。发病初期时,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小点,后期形成白色的霉层。要及时摘除病叶,如果喷洒杀菌剂进行消毒。可使用多菌灵、百菌清等药物进行防治

5、大叶黄杨枝干被白色棉絮状物包裹是什么病?

黄杨是得了白粉病白粉病是由正木粉孢霉引起的一种真菌**害,病菌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和产生的灰色膜状菌层越冬。翌春在大叶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被害植株叶片布满白色粉状霉层物,严重时叶片皱缩畸形,影响正常生长。秋季凉爽多雨时发病较多,栽植于树阴下的大叶黄杨发病重,向阳的植株发病轻或不发病。嫩叶、新梢发病重,老叶发病轻。不及时修剪或枝叶过密的大叶黄杨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措施,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2、开春初期喷洒“护树将军”+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半月喷1次,连喷3次。

3、发病初期,可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百菌清600至8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拓展好文:常见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的易发病害之一,除针叶树外,大部分的园林植物均有白粉病发生,其危害面积大,轻则植株生长不良,重则全株死亡。今天,小芭就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病症状

  白粉病是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叶柄、嫩茎、幼芽和花蕾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严重者可导致枝叶干枯,甚至可造成全株死亡。

  二、常见几种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1、月季白粉病

  该病也危害蔷薇、玫瑰等植物。病菌以菌丝体在植株的芽、叶、或枝上越冬。有些地区以闭囊壳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作初次侵染,借风雨传播。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春季和秋季是发病盛期,一般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是降雨过多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2、紫薇白粉病

  该病是紫薇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病原菌以他在病芽、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粉孢子有气流传播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粉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19~25℃,空气相对湿度为100%,自由水有利于粉孢子萌发。粉孢子的萌发力可以持续15天左右,侵染力维持13天。紫薇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显著降低,病叶组织蒸腾强度增加,从而加速叶片的衰老、死亡。

  3、黄栌白粉病

  该病对黄栌的主要危害是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或污白色,失去观赏价值,是黄栌的一种重要病害。病菌以闭囊壳在病落叶和病枝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病枝上越冬,待温湿度适宜条件下翌年春季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孢子由风雨传播,生长季节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传染。一般五六月降雨早,发病亦早,反之则延迟。七八月降雨量的多少,决定当年病害的轻重。黄栌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阴雨多、湿度大时发病重。

  4、大叶黄杨白粉病

  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病叶、病梢为翌春的初侵染。在大叶黄杨展叶时和生长期,病原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穿透侵入寄主,潜育期5~8天。在发病期间,雨水多则发病严重;徒长枝叶发病重;栽植过密,行道树下遮阴的绿篱,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低洼潮湿等因素都可加重病害的发生。

  三、白粉病的主要防治

  1、园林技术防治

  秋季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枯枝,就地销毁或运离病区,地面喷撒硫磺粉,以消灭越冬病原。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施氮、磷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控制栽培密度,合理修剪,使之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为喷洒20%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喷洒“修分除”1000~1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粉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小芭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