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大豆的病害有哪些怎样防治)
大豆常见病害有: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等。
一、大豆霜霉病
【病原】东北霜霉,属真菌病害。
【病状表现】大豆霜霉病为害幼苗、叶片和籽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斑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淘除病粒,实行2~3年轮作。(2)药剂防治。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膦铝300倍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左右。
二、大豆灰斑病
【病原】大豆短胖胞,属半知门亚门真菌。
【病状】大豆灰霉病主要为害成株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褐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严重时布满叶面,病斑合病,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有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1)苗期较潮湿多雨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Kg种子用药0.3Kg;(2)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g,或50%甲基托布津100g,兑水80~100Kg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10天,共喷2~3次。
三、大豆胞囊线虫病
【病状】又称大豆根线虫病、萎黄线虫病,俗称“火龙秧子”。苗期染病,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生育枯萎停止。被害植株矮小、花芽簇生、节间缩短,开花期延迟,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叶片黄化。重病株花及嫰荚枯萎、整株叶由下而上枯黄似火烧状。根系染病,被寄生主根一侧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亮晶微如面粉粒的胞囊,被害很少或不结瘤。由于胞囊撑破根皮,根液外渗,致次生土传根病或造成根腐。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重茬,做到和其它作物如玉米等轮作,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3)药剂防治。于播种时施3%辛硫磷撒于播沟内。
四、大豆根腐病
【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
【病状】表现有以下方面:(1)种子腐烂:受害种子变软,不能萌发,且表面生有白色霉层;(2)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3)幼苗根腐: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浸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
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因大豆根腐病主要是土壤带菌,与玉米、麻类轮作能有效预防大豆根腐病。(2)及时翻耕,平整细耙,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生长期发病可用杀菌药剂灌根处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