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锈病是什么病害 三种锈病是什么病害引起的
农业作物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锈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特征是在叶片、茎秆等植物部位形成***或棕色的锈斑。三种常见的锈病有水稻纹枯病、小麦条锈病和玉米锈病。本文将从这三种锈病的病害特点、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病。其主要病害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或褐色的条纹,随着病程的加重,条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褐色,最终导致叶片枯萎。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菌的传播。
3.使用病害防治剂,如苯酚、多菌灵等。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小麦生长期间发病。其主要病害特征是在小麦叶片上形成***或棕色的小斑点,随着病程的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形成长条状,最终导致叶片枯死。为了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避免病菌的传播。
3.使用病害防治剂,如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病。其主要病害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或棕色的小斑点,随着病程的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形成长条状,最终导致叶片枯死。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避免病菌的传播。
3.使用病害防治剂,如甲基硫菌灵、苯酚等。
相关问题拓展1.锈病会对农作物产量有何影响?
锈病会导致植物叶片枯死,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如何进行锈病的病害诊断?
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叶片上的锈斑特征,以及病变部位的样本观察等方法进行病害诊断。
3.锈病防治剂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锈病防治剂的使用必须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如何进行锈病的预防?
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防治措施等方法进行锈病的预防。
5.锈病防治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锈病防治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喷施、涂抹等方式。
问答拓展:三种锈病是典型的()病害,传播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危害严重。
三种锈病是典型的()病害,传播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危害严重。A.土壤传播
B.病漏首残体传播衫银
C.气流传播
D.昆虫传播
正确答案返塌数:C
问答拓展:锈病的病症有哪些?
成株期主要真菌病颂毁轿害,主要受野肆害木本花卉是月季、蔷余睁薇、玫瑰、九里香、垂柳、银柳、山指甲、黄槐、翅荚槐、竹、合欢等。主要侵害叶片,叶面初现黄白色针头大小疱斑,后疱斑渐隆起,颜色渐深,终至疱斑破裂,散出锈粉(病菌夏孢子堆),此为本病病症。病叶易焦枯脱落。
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其发生流行条件与白粉病近似。防治上以及早连续喷药预防控制为主。其中尤以粉锈宁为最佳,此外还可交互喷施萎锈灵(600~800倍液)、敌力脱(1000倍液)、百菌清(6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等,每7~10天一次,喷2~3次或更多。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问答拓展: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是预防小麦条锈病最重要措施吗?
小麦条锈病是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监测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的特点,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
一、症状识别三种锈病的主要症状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及穗部。苗期染病,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用手触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锈粉。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
二、危害特点一是条锈病是随风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远距离高空随气流传播,吹到几百至上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二是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小麦条锈病的孢子堆可持续产孢8-10天,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1800个,世代重叠,相互交叉流行,中后期田间气温升高,世代加快,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易爆发成灾,防不胜防。小麦感染条锈病后,影响其发育和灌浆,因而使麦粒秕廋,影响产量和品质。
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中嫌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败闷,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卖枯手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大,是条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但条锈病是否流行还决定于菌源和气象因素,特别是雨量和湿度。条锈病菌在温度14-15℃(叶锈15-20℃)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麦叶组织内生长,当有效积温在150-160℃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菌量和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4-5月份如果雨水偏多,温度适宜,将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春季持续干旱,即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由于越冬菌源不能顺利侵染,条锈病也不易流行。
四、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可防可控,若发现及时,科学防控即可控制。小麦条锈病防控要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块,发现一块防治一片”,封锁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等。对尚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的地区要全面搞好小麦“一喷三防”,在防治麦蚜和白粉病的同时,预防小麦条锈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