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吲哚乙酸有紫外吸收吗 吲哚乙酸有紫外吸收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374 次
吲哚乙酸有紫外吸收吗 吲哚乙酸有紫外吸收吗 吲哚乙酸的基本信息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是植物生长素的一种,分子式为C10H9NO2,相对分子质量为175.18。

植物生长素是植物内生长调节物质的一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等具有广泛的影响。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中最常见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嫩叶、嫩芽、花芽、幼果等处。

吲哚乙酸的生理作用

吲哚乙酸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细胞伸长、增加叶面积、促进果实膨大、促进根的生长等。吲哚乙酸还可以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抗逆性等。

吲哚乙酸的紫外吸收能力

吲哚乙酸是否具有

相关拓展:

问: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

(1)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在如图所示的棉花植株生长发育时期,部位①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部位②侧芽;生长素由部位①运输到部位②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缺氧会影响有氧呼吸,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要想棉花丰产,就要去除顶芽.
(3)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等器官的脱落,如图③部位显示可知,此时棉花植株体内脱落酸含量升高,同时它还能抑制种子萌发.
故答案为:
(1)色氨酸
(2)低于会顶芽
(3)脱落酸

吲哚乙酸主要渗运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轮胡盛的部分,如胚芽鞘;吲哚乙酸是一种化学物质,不是蛋白质;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

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熔点165-166℃(168-170℃)。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

其钠盐、钾盐比酸本身稳定,极易溶于水。易脱羧成3-甲基吲哚(粪腊喊拦臭素)。对植物生长具有两重性,植物不同部位对其敏感度不同,一般根大于芽大于茎。不同植物对其敏感度也不同。

问:2024天津押题理综。

2024年108所名校押题精选——生物课标版
一、选择题部分(30道)
1.(天津市河东区2024年高三一模)以下关于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解旋酶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也可正常发挥作用
B.在细胞质内合成的酶也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C.磷酸二酯键只能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D.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合成激素
2(江苏省泰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2
3.(湖南省南县一中2024届月考理综)以下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合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B.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全部的抗体、绝大多数的酶、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上族蠢碰海市浦东新区2024年档蚂高考预测)下图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在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5.(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质量检测)下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丙的合兆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
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传递
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
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
6.(浙江省金华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十校联考)右图曲线显示在一定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在pH为5时,酶A和酶B两者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B.在pH为4时,酶A较酶B活跃
C.酶A存在于胃液中
D.在研究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必须要保持反应时温度是恒定的
7.(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高三理综二模)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8.(陕西省长安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理综模拟)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如在人类的1号染色体上包括以下几种基因: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红细胞形状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若父、母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据此我们不能作出下列哪一个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概率为1/2
B.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是Rh阴性
C.母亲正常减数分裂第一极体中的基因组成是aDe
D.他们有的孩子有可能不产生淀粉酶
9.(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理综二模)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着鸡羽毛色素的产生和沉积。在一个位点上,显性基因可产生色素,隐性基因则不产生色素;在另一位点上,显性基因阻止色素的沉积,隐性基因则可使色素沉积。小鸡羽毛的着色,必须能产生并沉积色素,否则为白色毛。如果一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隐性纯合体)和另一种表现型为白色的鸡(两位点均为显性纯合体)进行杂交,F2代中羽毛着色的几率为
A.1/16B.3/16C.4/16D.7/16
10.(江苏省泰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11.(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12.(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年高考预测)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有平均9%的貂皮肤粗糙,这样的貂售价会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交配。导致粗糙皮毛的是位于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下一代貂中粗糙皮毛个体理论上的百分比是
A.7.3%B.5.3%C.2.5%D.1.2%
13.(四川省三台中学2024级理综)调节和免疫与人体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在30℃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其在5℃环境中的散热量,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甲型H1N1入侵的细胞
C.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时,相应细胞就会通过释放组织胺发挥免疫效应
D.小鼠的杂交瘤细胞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
14.(江西省赣县中学2024年高三4月月考)下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2、3分别是B细胞和记忆细胞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细胞5能产生淋巴因子D.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15.(浙江省杭十四中2024届高三综合测试)酿酒工业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发酵过程大致是:灭菌后进行接种;通入无菌空气;密闭发酵。下列曲线是描述发酵过程的菌体数目和酒精产量的变化态势,其中正确的是
16.(四川省三台中学2024级理综)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D.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17.(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高三二模理综)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6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D.c点时该植物的产生量为
18.(四川省资阳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高考理综模拟)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mp和tet是一对等位基因,常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B.质粒指细菌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小型环状的DNA和动植物病毒的DNA
C.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部位是DNA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D.用质粒4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该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19.(辽宁省大连市2024年高三理综一模)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化疗(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让实验鼠服用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抑制实验鼠体内的乳腺癌细胞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化疗能使实验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导致乳腺癌细胞扩散
B.二甲双胍不可能导致实验鼠体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D.一只切除胸腺的鼠与一只正常鼠患乳腺癌的几率相同
20.(河南省包屯高中2024年高三模拟理综)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4个绿色荧光点
21.(辽宁省大连市2024年高三理综一模)2024年全球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把对它的警戒级别提升为六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
B.接种该疫苗后若再次接触该病的病原体,则机体可能会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抗体
C.该病的病原体因基因重组而容易变异,所以需要不断研制新疫苗
D.该病的病原体既能寄生在人的呼吸道中,也能在营养丰富的培养液中培养
22.(江苏省泰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B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3.(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二模)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24.(陕西省长安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理综模拟)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菜豆的幼根处,一定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下图a和b部位(a是分生区),则随生长进程,a和b部位的放射性含量变化情况为
25.(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某生物学家对一片森林中的林旅鼠和猫头鹰进行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研究,以便找出控制这些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期间,由于林旅鼠患有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在正常情况下,森林中的猫头鹰是以林旅鼠为食,但当林旅鼠数量下降的时候,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大约20只)仍能保持不变,新孵出的猫头鹰数量却大大下降。食物供应量的短缺导致了新生猫头鹰数量的减少,但没有减少成年猫头鹰的数量。对此,有人做出了如下解释,你认为正确的可能有
①蛋的孵化率下降②成年猫头鹰捕食能力比新生猫头鹰强
③营养不足使雌猫头鹰产蛋量减少④营养不良的新生猫头鹰更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26.(辽宁省大连市2024年高三理综一模)以下关于教材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可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
B.“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可选用盛花期的碗豆花药为实验材料
C.在“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为/El曹计数,通常将样液先稀释
D.“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27.(浙江省宁波市2024年高三理综二模)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具有识别外界信息的作用
B.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发生改变
C.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D.细胞膜上磷脂和胆固醇使细胞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
28.(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一模)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1所示。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29.(天津市河东区2024年高三一模)下图是某生物膜的一个小片段,请据图选出合理选项
A.该生物膜一定是线粒体内膜的片段
B.所有的生物膜上都有ATP合成酶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活细胞内
D.该生物膜一定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的片段
30.(天津市南开区2024年高三一模)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动物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有两幅是错误的。请将其余正确的图片按细胞周期顺序排列,其中排在第1位与第3位的图片分别是
A.①②B.①⑥C.③②D.④⑤
一、非选择题部分(20道)
31.(广东省佛山一中2024届高三阶段性测试)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否染色体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3分)。
32.(安徽屯溪一中2024届高三模拟)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2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
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
3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24届高三理综模拟)将培养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切去,在适宜条件下作如下图实验,请回答有关生长素(IAA)的问题。
(1)由A组、B组实验现象,说明A组是引起的结果。
(2)根据A组和C组实验现象,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3)D组生长特点是,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4)E组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可杀死植物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5)如何证明侧芽3没有长成侧枝的原因?请用所给材料,完成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试剂用品:与D组相同的植株若干、枝剪、羊毛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含较高浓度2,4—D(生长素类似物)的羊毛脂、含蒸馏水的脱脂棉、脱脂棉。
实验步骤:
①将20棵与D组相同的植株分成甲组(对照组)、乙组(实验组)两组,无害标记所有侧芽3的位置和长度。
②甲组从侧芽3以上适宜部位用枝剪剪去,断口处放;乙组的处理是。
③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适当时间、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结果及:。
34.(湖南省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第五次月考)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光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有铁才能合成该酶)的活性,而吲哚乙酸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3—亚甲基氧化吲哚(不能促进细胞伸长)。为验证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与吲哚乙酸的氧化有关,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分析。(不考虑缺铁对植物生长其它方面的影响)
一、材料用具:
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的完全培养液(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二、实验步骤:
(1)准备4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A、B、C、D;
(2)向A和B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C和D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
(3)选取,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在A~D4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4)给予A、C适宜的可见光光照,给予B、D光照,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5)切下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对应标记为a、c、b、d;
(6)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问:吲哚乙酸的易挥发吗

不易挥发
吲哚乙酸是一种有机物。 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 熔点165-166℃(168-170℃)。 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
在光和空气中易分解,不耐贮存。对人、畜安全。

问:吲哚乙酸生长素常用于哪些植物?

通用名称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其他名称吲哚3乙酸、吲哚乙酸、氮茚基乙酸、杂茁长素化学名称3吲哚乙酸分子式C10H9NO2分子量175.19㊣|||㊣㊣㊣㊣化学结构|||㊣㊣㊣NH‖O——OH理化性质纯品是无色叶状晶体或结晶性粉末。遇光后变成玫瑰色。熔点165~166℃。易溶于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二氯乙烷,可溶于乙醚和丙酮。不溶于苯、甲苯、汽油、水及氯仿。不溶于水,其水溶液能被紫外光分解,但对可见光稳定。其钠盐、钾盐比酸本身稳定,极易溶于水。易脱羧成3甲基吲哚(粪臭素)。毒性小鼠急性经皮LD50为1000毫克/千克,腹腔内注射LD50为150毫克/千克;鲤鱼LC50(48小时)>40毫克/千克;对蜜蜂无毒。生理作用及功效生理作用广泛,影响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分化,也影响营养器官和***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人工合成品可由茎、叶和根系吸收,施用浓度不同,既可起促进作用,也可起抑制作用。见光易分解,在植物体内易被吲哚乙酸氧化酶所分解,价格较贵,在生产上应用受到限制。主要用于组织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和根的形成。大田生产上可用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代替。剂型98.5%原粉、可湿性粉剂。

附表

1.适用作物

苗木、花卉、蔬菜、果树等。

问:如何鉴别吲哚、吲哚-3-乙酸、色氨酸、5-羟基色胺


1、吲哚:
比色法:用1mol/L硫酸铜溶液溶解酸化样品,加入10ml1mol/L硝酸钾,搅拌均匀,加入铜粉,搅拌均匀,静置过滤,滤液取出,加入少量醋酸,比色,与标准溶液比色,若样品颜色深,则含吲哚;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样品用乙醇溶解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液吸收值,若其吸收值与标准曲线相符,则含吲哚。
2、吲哚-3-乙酸:
比色法:用1mol/L硫酸铜溶液溶解酸化样品,加入10ml1mol/L硝酸钾,搅拌均匀,加入铜粉,搅拌均匀,静置过滤,滤液取出,加入少量醋酸,比色,与标准溶液比色,若样品颜色深,则含吲哚-3-乙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样品用乙醇溶解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液吸收值,若其吸收值与标准曲线相符,则含吲哚-3-乙酸。
3、色氨酸:
比色法:用1mol/L硫酸铜溶液溶解酸化样品,加入10ml1mol/L硝酸钾,搅拌均匀,加入少量硝酸钡,搅拌均匀,静置过滤,滤液取出,加入少量硫酸锌,比色,与标准溶液比色,若样品颜色深,则含色氨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样品用乙醇溶解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液吸收值,若其吸收值与标准曲线相符,则含色氨酸。
4、5-羟基色胺酸:
比色法:用1mol/L硫酸铜溶液溶解酸化样品,加入10ml1mol/L硝酸钾,搅拌均匀,加入少量铁粉,搅拌均匀,静置过滤,滤液取出,加入少量硝酸钡,比色,与标准溶液比色,若样品颜色深,则含5-羟基色胺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样品用乙醇溶解后,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液吸收值,若其吸收值与标准曲线相符,则含5-羟基色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