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颗粒组成 什么是土壤团聚体
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团聚体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土壤的物理性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颗粒是构成土壤的基本颗粒,也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颗粒主要由矿物颗粒、有机质颗粒和水分颗粒三部分组成。
矿物颗粒是土壤中最主要的颗粒,占据了土壤颗粒总量的90%以上。矿物颗粒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粘粒、细沙和粗沙三类。粘粒是指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矿物颗粒,细沙是指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粗沙则是指直径在0.05-2毫米之间的矿物颗粒。粘粒是土壤颗粒中最小的颗粒,它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吸附养分和水分,是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储存和供应基础。
有机质颗粒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残渣,它们与矿物颗粒混合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的一部分。有机质颗粒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和水分供应源,同时也是土壤中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水分颗粒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分子,它们与矿物颗粒和有机质颗粒混合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的一部分。水分颗粒是土壤中重要的水分储存和供应源。
什么是土壤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是由土壤颗粒和有机质颗粒等物质**在一起形成的团块状物质,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团聚体可以分为微团聚体、中团聚体和大团聚体三类。
微团聚体是指直径小于0.25毫米的**体,是土壤中微生物和根系的重要栖息地。中团聚体是指直径在0.25-2毫米之间的**体,是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储存和供应基础。大团聚体是指直径大于2毫米的**体,是土壤中气体和水分的重要通道。
用户关心的问题
1.如何检测土壤颗粒组成?
检测土壤颗粒组成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调查两种方式。实验室分析需要采集土壤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进行颗粒分析。野外调查则是通过野外观察、手感和视觉判断等方法进行。
2.如何改善土壤团聚体?
改善土壤团聚体可以通过加入有机质、施加磷肥和钙镁肥等方法。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黏着性和保水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形成更好的土壤团聚体。磷肥和钙镁肥则可以促进土壤中粘粒和有机质等物质的**,形成更好的土壤团聚体。
3.土壤颗粒组成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土壤颗粒组成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粘粒是土壤中最小的颗粒,它的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可以吸附养分和水分,是土壤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储存和供应基础。有机质颗粒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和水分供应源,同时也是土壤中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水分颗粒是土壤中重要的水分储存和供应源。
百科知识
化肥
化肥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造的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肥料。化肥分为无机肥和有机肥两种。无机肥主要是指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它们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有机肥则是指由动植物残体和粪便等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它们需要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参考来源
1.《土壤学与肥料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问答拓展: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郑脊让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结构和孔隙性、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容量和土壤耕性等。
1、土喊局壤结构。
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形式。但学术界关于土壤结构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苏联学者认为土壤结构是土壤中不同大小、形状、孔隙性、力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综合。
2、土壤孔隙。
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固体颗粒间的空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场所。土壤孔隙状况通常用孔隙度和孔隙直径表征。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以固、液、气三态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和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分,来源于大气降水、灌溉水以及随毛细管上升的地下水和凝结水。
土壤水分是成土过程的重要因素,对矿物的风化,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元素的富集、迁移和淋失等产生影响,并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给源。
4、土壤空气。
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未被水分占据的孔隙中和溶于土壤水中(溶液中)的空气。土壤空气的数量、组成和更新状况对植物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影响极大;土壤的生物学过程、化学过程和养分的有效性也与土壤空气有关。
5、土壤热容量。
又称土壤比热,即每单位土壤当温度升高1℃时所需的热量。以土壤重量为单位时称土壤重量热容量(Cp);以土壤容积为单位时称土壤容积热容量(Cv)。干燥土壤的容积热容量等于土壤重量热容量与土壤容重的乘积。
6、土壤耕性。
土壤处于硬性结持度时,耕作土壤阻力大,易形成大土块或粉末状;土壤处于粘滞结持度时的土壤承载强度低,机具难以运行野灶,易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处于塑性结持度时,耕作中易发生粘闭。土壤上述3种结持度对土壤耕作均不理想,只有处于酥性结持度时才适宜耕作。
问答拓展:什么是土壤结构?
土壤肆慧颗粒通过不同的堆积方式相互粘结而形成土壤结构。除砂樱搭土外,土壤颗粒在自然条件下是**在一起以土壤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土壤质地对土壤生产性状的影响也是通过土壤结构性表现出来。土壤结构的类型有片状的、块状的、柱状的和小颗粒粒状的。在旱地表层常出现片状的土壤结皮和板结层。有趣的是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土壤表面由于**、地衣、地钱、真菌、细菌等低等植物的生长而形成的一个复合的生物—土壤片状结构,又称为荒漠生物结皮,是沙地固定状况的重要标志。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内部孔隙少,致密紧实,都属于不良结构体。农民把大的土块称为坷垃,俗话说:“庄稼既怕草,更怕坷垃咬”。在农业生产上最好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它是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为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团粒结构一般在耕层较多,群众称为“蚂蚁蛋”,“米糁子”。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脊雹拿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在水田中微团粒的数量比团粒的数量更重要,越是肥沃稻田土壤微团粒数量越多。
问答拓展:土壤结构体名词解释
土壤结构体名词解释如下:卖老谈
土壤结构一词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种不同的结构体的形态特性;而是泛指具有调节土壤物理性质的“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是各级土粒由于不同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土壤实体。
土壤结构体实际上是土壤颗粒按照不同的排列方式堆积、复合而形成的土壤团聚体。不含裤同的排列方式往往形成不同的结构体。这些不同形态的结构体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影响土性质及其相互排列、相应的孔隙状况,进而影响土壤肥力和耕性。
特点:土壤圈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物栖息。土壤圈是构成自然环中碰境的五大圈之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土壤圈的平均厚度为5m,面积约为1.3×108km2,相当于陆地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
研究意义:旨在从地球表层系统的角度,研究土壤圈的结构、成因和演化规律,以达到了解土壤圈的内在功能,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