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中药材“草红花”的人工栽培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036 次
中药材“草红花”的人工栽培

草红花的人工栽培及其优势

草红花的人工栽培方法

草红花的人工栽培方法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土壤准备

草红花适宜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酸碱度适宜的地方生长。在栽培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施肥、翻耕、松土等。

2.播种

草红花的种子适宜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每亩种子量为10-15公斤。在播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2-3天后再进行播种。

3.管理

草红花的生长期较长,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在生长初期,需要注意防止虫害和病害的侵袭。

4.收获

草红花的生长期一般在5-6个月左右,当花朵呈现出深红色时,可以进行收获。一般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采摘后需要进行晾晒。

草红花人工栽培的优势

1.提高草红花的产量

野生的草红花资源日益减少,人工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草红花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保证草红花的品质

人工栽培可以保证草红花的品质,避免野生草红花受到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3.提高草红花的药用价值

人工栽培可以使草红花的药用成分得到充分的积累,提高其药用价值。

草红花人工栽培的相关问题

1.草红花人工栽培的适宜环境是什么?

草红花适宜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酸碱度适宜的地方生长。

2.草红花人工栽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草红花人工栽培需要注意防止虫害和病害的侵袭,以及适时进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3.草红花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草红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

草红花的人工栽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保护草红花的野生资源,提高草红花的产量和药用价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施肥、合理管理等问题,以保证草红花的品质和产量。

百科知识:

草红花,为菊科植物草红花的干燥花,别名红花、洛阳花、野红花、大红花、紫红花、獐子花。性味辛、温,归肝、脾经。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

参考文献:

1.《中药材人工栽培技术》

2.《草红花的栽培及应用》

问答拓展:草红花的种植

种植红花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灌排方便的沙壤土及轻黏土,因忌连作。南方地区种植,前作物一般选玉米、棉花、高粱、水稻等,在前作物收获后整地。北方地区种植,前作物一般选花生、大豆、小麦等,春季播种前整地。

红花地需深耕25厘米以上,每667米施堆肥或圈肥2000~2500千克作为基肥,耕翻耙平整畦,畦宽130~160厘米扮迟。做畦时要视地势、土质及当地降雨情况,在保证不积水的前提下,确定是作高畦、平畦或不作畦。播前整地使地表平整,表土疏松细碎。北方地区种植红花一般春播,于3月下旬解冻后即可播种,最迟不晚举丛于4月上旬;南方地区种植红花可秋播,在10月上旬播种,不宜过早,也不宜晚,过早翌年抽薹早影响产量,过晚出苗不齐难越冬。厅答李红花条播、穴播均可,条播行距30~50厘米、沟深4~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压实;穴播行距30~50厘米、穴距15~20厘米、穴深4~5厘米,每穴种子5~10粒,播种后覆土压实。条播、穴播每667米用种量3~5千克。

问答拓展:请问红花怎么人工种植?

一、环境选择

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耐贫瘠。抗旱怕涝,适宜在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砂土壤上种植,以油沙土、紫色夹沙土最为适宜。

二、播种土地整理

整地耙地前亩用氟乐灵80~100ɡ兑水30㎏进行土壤处理,用机力喷雾器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立即用轻型园盘耙,耙摩使药土混匀,耙摩深度4~5㎝。

三、种子处理

播种前再清选一次种子,去掉小粒、不饱满粒,然后翻动晾晒。因为红花属于油料作物,姿敬如避免在中午强烈阳光下暴晒或长时间晾晒,应在迹启空气湿度低的晴天晾晒1~2天。我国南方地区在秋播红花前习惯用50℃温水浸种10分种,转入常温水中冷却,捞出晾干,等待播种。温水浸种的目的是杀伤种子表面霉菌和加快种子吸水发芽速度。

四、种植

红花种播种期的确定:在5㎝地温稳定通过5℃以上时即可播种,时期早播可以提高产量本地区红花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稿高下旬~4月初。

⑵播种方法和播种量:播种方法采用谷物播种机条播,45㎝等行距播种,播深4~5㎝,每米落种50粒,落种均匀。播行端直,播深一致。不重播、漏播,覆土严密,镇压踏实,每亩播量2~2.5㎏。

五、养护

种子容易萌发,5℃以上就可萌发,发芽适温为15~25℃,发芽率为80%左右。适应性较强,生活周期120天。红花出齐苗后就可以开始间苗,将苗间开苗距1~2㎝,这样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均匀一致,

⑵定苗: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定苗,株距5~7㎝,去小留大、去弱留强。

⑶亩留苗密度:高肥力土壤红花分枝能力强,亩留苗密度较稀,平均株距7㎝。亩留苗密度2.1万株。中肥力土壤平均株距6㎝。亩留苗密度2.4万株。低肥力土壤红花分枝能力弱,亩留苗密度较密,平均株距5㎝。亩留苗密度2.9万株。

⑷及时中耕、除草:播后遇雨及时破除板结,拨锄幼苗旁边杂草。第一次中耕要浅,深度3~4㎝,以后中耕逐渐加深到10㎝,中耕时防止压苗,伤苗。灌头水前中耕、锄草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