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叶锈病是寄生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553 次
小麦叶锈病是寄生么

小麦叶锈病是寄生么

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我认为小麦叶锈病是一种寄生性病害。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寄生在小麦叶片上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小麦叶锈病的病因和症状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是小麦叶锈菌,它在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通过气候和人为传播的方式在小麦上寄生生长,使小麦叶片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长条形或圆形的黄褐色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凋萎、脱落,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叶锈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 加强管理: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和秸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使用化学药剂: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扩散。

小麦叶锈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叶锈病对小麦的影响有哪些?

小麦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长条形或圆形的黄褐色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凋萎、脱落,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问题二:小麦叶锈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小麦叶锈病主要通过气候和人为传播的方式传播,例如风、雨水、农具等。

问题三: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加强管理和使用化学药剂等。

问题四:小麦叶锈病如何诊断和鉴别?

小麦叶锈病的诊断和鉴别主要通过观察小麦叶片的病斑形态、病斑颜色、病斑分布和病斑大小等特征,结合病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等进行判断。

问题五: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是小麦叶锈菌。

相关拓展:

问:小麦叶锈病的病原物有哪些表现形式?

病原物为隐匿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set.Henn.),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小麦叶锈病菌是转主寄生的长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国外证实,唐松草和小乌头是叶锈病菌的转主寄主,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我国,叶锈病菌的转主寄生现象及转主寄主均未得到证实,病菌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病害循环,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

病菌的夏孢子单胞,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有6~8个散生的发芽孔,表面有微刺。冬孢子椭圆至棍棒形,双胞,上宽下窄,顶端通常平截或倾斜,暗褐色伏稿肢。

叶锈病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最适温度15~20℃,潜育适温18~22℃,适温下敬烂潜育期为5~7d。叶锈菌对湿度的要求不很严格,夏孢子在相对湿度95%时即可萌发。

叶锈病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我国采用洛夫林10、6068、IRN66-331、东方红3号、丰产3号、白包和太山4号等鉴缺世别寄主,鉴定出叶中4号、叶中34和叶中38等多个生理小种。其中,叶中4号和叶中34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优势小种。

问:小麦叶片上面有发淡的小块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麦叶片上面有发淡的小块斑是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菌虽属于多孢型转主寄生锈菌,但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病菌以夏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完成病害周年循环。在华南地区,叶锈病既有在当地高山自生麦苗上越夏的本地菌源,也有来自北方春麦区越夏并随气流由北向南传来的外来菌源。本病的发生流行同品种、菌源、天气等因素有关。在大面积栽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越冬菌源多、春季气温迹宴数高、雨水多,尤其是小麦抽穗前后降雨多,或田间小气候湿度高,叶锈病往往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应采取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为主,以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
  (1)选用抗病品种如黄淮海地区种植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小偃6号、徐州21号等冬小麦品种。,注意多个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以延缓和防止因病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而造成品种抗病性的退化。近年新选育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1号、8号,京核3号(京核931),京411、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绵阳26号,百农64,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豫麦39(豫农8539),早麦5号,劲松49号,兴麦17号,滇麦19号,秦麦12号,冀麦48、40、冀92-3235、6021新系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麦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京引1号、陇春8139、定丰3号等,可因地制宜引种。
  (2)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播前按种子重量0.2%的25%粉锈宁可湿性粉拌种或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姿首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植株抽穗前后病叶率≥5%时开始喷施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2次,隔10天一次,喷匀喷足。
  (3)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4)加强栽培防病措施适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病菌越冬基数,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雨季及时排水,上湿气滞留;收获后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祥盯越夏菌源;善管肥水,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耐)病力,减轻损失。

问:小麦叶锈病的病原体是A.细菌B.真菌C.病毒D.寄生虫

B

问:引起小麦叶锈病的真菌与小麦是什么关系

引起小麦叶锈病的真菌与小麦是寄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