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枯病症状有哪些
小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症状表现为叶片发黄、叶尖枯死、叶缘卷曲等。那么,小麦叶枯病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症状一:叶片发黄小麦叶枯病初期症状为叶片发黄,叶色逐渐变浅,这是由于病菌侵染小麦叶片,使小麦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叶片发黄。
症状二:叶尖枯死随着病情的加重,小麦叶枯病的症状会表现为叶尖枯死,叶片逐渐干枯。叶尖枯死是由于病菌侵染小麦的血管,破坏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症状三:叶缘卷曲当小麦叶枯病病情严重时,叶缘会出现卷曲现象,这是由于病菌感染导致小麦叶片失去水分,叶片变得干燥,从而导致叶缘卷曲。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症状外,小麦叶枯病还有其他症状,如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片变得脆弱易折等。
扩展问题一:小麦叶枯病如何预防?预防小麦叶枯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选择抗病品种,如抗叶枯病的小麦品种。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干燥。
- 合理施肥,保证小麦养分均衡。
- 及时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
小麦叶枯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喷洒杀菌剂,如三唑酮、茜草素等。在喷洒杀菌剂时,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时间,以免药剂浓度过高或喷洒时间不当,导致小麦叶片发生灼伤。
扩展问题三:小麦叶枯病会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吗?小麦叶枯病会对小麦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病情会导致小麦叶片萎缩、凋谢,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时预防和治疗小麦叶枯病对保障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问题四:如何鉴别小麦叶枯病和其他小麦病害?小麦叶枯病和其他小麦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也有一定区别。例如,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为小麦叶片出现棕色斑点,有时呈现红色或紫色,而小麦叶枯病则是叶片逐渐发黄、叶尖枯死、叶缘卷曲。可通过观察叶片的症状来鉴别小麦叶枯病和其他小麦病害。
扩展问题五:三唑酮是什么?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叶枯病、水稻稻瘟病等。它的化学名是5-(4-氯苄基)-2,4-二氮杂-1,3-咪唑酮,是一种咪唑类杀菌剂。
参考来源:-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 《农作物病害防治手册》
- 《杀菌剂使用指南》
问答拓展:小麦出现叶枯病,要牢记6大具体防治措施,不然黄叶越打越重
麦苗青青露锋芒,风吹麦浪五谷香,四季耕耘三餐足,勤俭持家六畜旺。看似普通的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超2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凭借坚韧的筋骨,养育着祖祖辈辈的人类。
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条件的改变及小麦品种的频繁更换,病虫害问题愈加突出,制约着小麦产质的提高。
尤其是小麦发生叶枯病时,如防控不及时或者措施选择错误,黄叶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籽粒皱缩,千粒重降低,轻则减产5%,重则减产3成至5成。
为解决此类问题,接下来通过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防控措施,并结合实践生产经验,提出相应防控建议。
症状特点
叶枯病,发病期主要集中在孕穗至抽穗灌浆期,孕穗期出现症状,扬花灌浆期盛发,降雨频繁年份和区域的发病概率高。
其包括叶斑病和叶枯类病害,病原超过20种,常见的如根腐叶枯病、雪霉叶枯病、黄斑叶枯病等,病症特点分别是:
根腐叶枯病。主要发病期是在抽穗前,初期叶片有小型褐色斑点,病斑数量逐渐增大,连接成片,呈椭圆或者不规则状。遇到阴雨天,病斑旁还会有水渍状的斑点。
雪霉叶枯病。主要发病期是5月,病斑出现在植株的上半部分叶片上,如旗叶和倒2叶,呈暗绿色,水渍状,病症的扩张速度快,几天内,病斑就能完全覆盖叶片,致使叶片失绿枯萎。
黄斑叶枯病。别名黄斑病,主要危害叶片,颜色是黄褐色,严重时出现黑褐色霉层,病斑呈椭圆。
虽然叶枯病的种类繁杂,病症的衍化进程却十分类似,能总结涵盖成芽腐、苗枯、基腐、鞘腐、叶枯、穗腐六大类型,病斑由小到大,由部分叶片扩展到全部叶片,颜色由暗绿到黄褐再到黑褐,长势由强到弱。
发病原因
品种问题。不同品种的小麦针对叶枯病的抗性和耐病性有差异,选择错误的品种,比如周麦9号、鲁麦23和皖麦19,就会增加叶枯病的发病概率,相反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就能一劳永逸,如郑州874、周麦10号等,减小防治该病害的压力。
温度降水。温隐郑度、湿度和降水是叶枯病的影响因素,其喜在低温高湿环境中生长繁殖,研究表明:
三月,温度回暖,蛰伏的病菌复苏;四月温度显著升高,利于病害蔓延;五月降雨量大,雨热同期,麦田湿度增高,加上田间的光照不足,病害快速扩张。
菌原残留。叶枯类病害大都是以种子、土壤和有机肥为初始侵染源,生长季节的再侵入主要靠分生孢子借风和雨,侵入叶部、茎部和穗部。
病菌原残留在小麦种子上,麦田连作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累积,施用有机肥时未充分腐熟致使病菌残留,待越夏越冬结束,温度合适,菌原就会侵入幼根、幼毕迟芽和幼苗,集中爆发。
用肥不当。施肥时,偏施速效氮肥,施用量过大,小麦茎弱身重,倒伏问题突出,田间郁闭,采光通风不畅,加重病害。
防控措施
叶枯病防治过程中,要坚持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策略,重点用药剂喷施发病点,再以其为中心向拓展防治。
农业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定期轮作,种植其它作物,倒茬口,以免病菌原在土壤堆积,还要选用无病原残留的种子,做好相关校验工作安排。
合理施肥,基肥要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别只施氮肥,还要增添磷钾肥,满足小麦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加强土壤管理,播种前,深翻土壤,把残叶深埋,无害化处理地表的病菌原,可用来沤制肥料或者当燃料。
改善采光排水,合理控制种植密度,规避高密度种植带来的田间郁闭问题,提高麦田的采光通风条件。遇到连续降雨天,还要注重田间的排水,避免雨水积滞。
药剂防治包括:药剂拌种,能控制苗期根腐死苗问题的出现,且能抑制侵入病原的扩张,推迟病害的发生时期,建议使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三唑酮或扑海因等进行拌灶数颂种。
穗期防治,孕穗期前后喷施代森锌粉剂或者波尔多液,或者采取组合喷施的策略,如可用80%的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适量磷酸二氢钾,以周为喷施期,连续喷施两三次。
综合来看,小麦叶枯病的防治并不简单,要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始终都要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发挥小麦的调节优势、药剂拌种为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绿色环保,还能防病增产的效果。
问答拓展:小麦颖枯病和叶枯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颖枯病和叶枯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麦穗和叶片,叶鞘和茎秆也会发病。受害后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颖枯病一般在矮秆品种上更容易发生,叶枯病则时常伴随小麦颖枯病同时发生。(1)症状识别
小麦颖枯病症状主要表现在麦穗上,有时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上也可见到。发病初期,颖壳尖端出现褐色病斑,后变成枯白色、边缘褐色病斑扩展至整个颖壳,其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重者不能结实。叶片发病后,初期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块,病部中央灰白色,其上密布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时,叶片卷曲枯死。叶鞘发病时变为黄褐色,致使叶片早枯。茎节受害则呈现褐色病斑,其颂困激上也产生黑色小粒,严重时茎秆呈暗色枯死。
叶枯病多在小麦抽穗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卵圆形淡***至淡绿色小斑,后扩大并愈合成不规则的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病部散生黑色小粒,可致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两种病均以病菌(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越夏。秋季或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放出大量病菌侵入植株后形成病斑,以后病菌在病株上又大量繁殖,靠风雨传播,引起田间再侵染。小麦颖枯病易在田间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蔓延,而叶枯病则在低温、多湿条件下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加野袜强栽培管理,及时除草,合理运筹水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三是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以种子重量的0.2%,或12.5%特谱唑以种子重量0.12%~0.3%的药量拌种。四是喷雾防治:每666.7米2用25%敌力脱尺前100克,或15%粉锈宁60~100克,或多菌灵有效成分50~75克,对水于扬花期喷雾防治。
问答拓展:小麦的叶枯病与纹枯病有什么区别?
小麦叶枯病多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叶片上生长出卵圆形淡***至淡谈戚绿色小斑,以后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形黄白团首色至黄褐色大斑块,一般先从下部含或陵叶片开始发病枯死逐渐向上发展。小麦纹枯病近年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一个是全生长阶段均会发生,一个是重点在抽穗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