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是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四要点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170 次
什么是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四要点

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四要点

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是一种将农业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是目前国内外广泛推广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养殖水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一、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适合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农作物品种有水稻、菜类、小麦、玉米等。在选择品种时要注意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和产量等因素。

二、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在安排种植结构时,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养殖水产品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交错种植、轮作种植等方式,使不同作物之间相互促进,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三、合理管理土壤和水资源

在管理土壤和水资源时,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质的清洁。在施肥和灌溉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四、合理调节种植密度和养殖密度

在调节种植密度和养殖密度时,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水产品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一般来说,可以采取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和养殖密度的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Q1: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A1: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养殖水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种植方式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Q2: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2: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实施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合理管理土壤和水资源、合理调节种植密度和养殖密度等问题。

Q3: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

A3: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养殖水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种种植方式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当中提到的农药:

杀虫剂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杀虫剂可以分为有机磷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类杀虫剂等。

参考文献:

[1]刘文韬,张俊清,张艳梅.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稻科学,2024,32(4):10-15.

[2]马磊,李志宏,郭建华.稻渔综合种养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4,47(17):3-6.

释义拓展: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与案例(山区型)

问答拓展:稻田养鱼技术要点是什么?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锋虚

1、稻田养鱼的放养品种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宜,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鲢鳙鱼可放养一些,鳊鱼不宜放养。

2、稻鱼轮作,投饵饲养,每亩放大规格草鱼种100~120尾,鲤鱼、鲫鱼150~200尾,鲢鱼30~50尾,鳙鱼10~20尾,每亩可产200~250千克。放养时间宜早,单季稻田养鱼或稻鱼连作养殖食用鱼,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养。稻鱼轮作可在收稻后立即灌水养鱼,到翌年插秧前捕鱼。

3、稻田养鱼施肥以农家肥、基肥为主。使用化肥要掌握安全浓度,避免直接洒到鱼沟里,也可半块田半块田的轮施。

4、施药前应疏通鱼沟,加深水位。乳剂农药露水干后喷,粉剂带着露水喷,减少药落于水中。也可半块田半块田的轮流喷药。发现鱼有不适,立即灌新水。

稻田养鱼的好处

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增产。稻田养鱼是一种内涵扩大再生产,是对国土资源的再利用,不需额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产水产品。各地经验表明,发展稻田养鱼不仅不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促进水稻增产。养鱼的稻田笑凯一般可增加水稻产量5—10%,较高的增产14-24%。

稻田养鱼可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近几年在江苏、四川、贵州等地,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

稻田养鱼可银升燃以做到均衡上市,对于稳定水产品供应,平抑市场价格,满足“菜篮子”需求,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资源缺乏且交通闭塞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就地生产,就地**,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地区长期“吃鱼难”问题。

问答拓展:国家扶持的水产养殖项目

国家扶持的水产养殖项目: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就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生产出优质稻米和各种名优水产品等,比如种水稻时,在稻田里养殖一些稻花鱼、小龙虾,青蛙等,使效益最大化。2、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的智慧渔业模式就是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生产深度融合。3、休闲渔业。休闲渔业就是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这种比较健全,但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已正在尝试。
4、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鱼菜共生的新商业模式就是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比如鱼池上面可养一些水培蔬菜,这样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就可为蔬菜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可实现双倍效益。
5、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渔光互补的跨界渔业模式就是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对于农民来说,收益相当可观。
法律依据
《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共8个部分、26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改善养殖环境、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强化投入品管理。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的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严厉迅则打击制售假劣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和违法用药及其他投入品的行为。投入品应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监管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大产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的力度,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推动养殖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追溯体系,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保证水产品安全。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亩李棚。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完善渔业官方扰猛兽医队伍,全面实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优化水产养殖用疫苗审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广和应用。

问答拓展:水稻和小龙虾综合种养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发展迅速卜滑。根据《2024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小龙虾产业总产值3690亿元,总产量1638.87万吨(同比增长37.5%),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占最**例。总产118.65万吨,农业面积1261万亩,分别占总产的72.4%和总面积的75.1%,占全国稻渔结合种养面积(3042万亩)的40%。产业的快速发展迫使水产养殖技术不断进步,现将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稻田的选择与建设改善农型岁腊田土壤质量水产养殖小龙虾土壤是最好的壤土,保水性能好,入渗小,除能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外,还能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稻秆可返田为突破口,通过秸秆粉碎、冻结、深耕、植草等方法,提高土壤中底栖动物数量,增加活饲料,有助于提高小龙虾品质,提高产量。

稻田建设稻田应被优质丰富的水源包围,远离工业区和市区,并有独立的排水渠道。最好设置相邻件,且相对平整,有利于机械操作。稻田基础设施是水稻育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距山脊内缘3米的水田周围挖了环形沟。

环沟上口宽4~6m,底宽3m,深1.2~1.5m,沟坡比约为1∶1。采用开挖土加固土埂,土埂高0.8~1m,土埂面宽大于1m,边坡比为1∶(1.25~1.5);在山脊与环沟之间留1~2m宽的平台作为供料区。确保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冠沟的面积应控制雀迹在10%~15%的稻田面积(见图1)。注意脊的钢筋必须收紧,最好的宽度2米,不裂,泄漏,不崩溃,下雨的时候或装满了水不崩溃,为了避免小龙虾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