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的病原菌生活史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由小麦锈菌引起。小麦锈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小麦锈菌的生活史对于预防和控制小麦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锈菌的生活史
小麦锈菌的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夏孢子生殖阶段和冬孢子生殖阶段。
夏孢子生殖阶段
夏孢子生殖阶段是小麦锈菌的主要生殖方式,也是小麦锈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在夏孢子生殖阶段,小麦锈菌产生两种夏孢子:条锈孢子和环锈孢子。
条锈孢子主要在春季和初夏季节形成,它们长成一条条细长的红色條狀小体,散布在小麥葉面上。当温度高于20℃,湿度在75%以上时,條狀小体就会迅速生长并释放出大量的孢子,从而感染小麦。
环锈孢子主要在夏季和初秋季节形成,它们长成一圈圈的***小环,散布在小麦葉面上。当温度高于25℃,湿度在75%以上时,小环就会迅速生长并释放出大量的孢子,从而感染小麦。
冬孢子生殖阶段
冬孢子生殖阶段是小麦锈菌的次要生殖方式,也是小麦锈病的次要传播方式。在冬孢子生殖阶段,小麦锈菌产生黑粉菌孢子,这些孢子可以在秋季和冬季在小麦植株上越冬。
当气温升高到15℃时,黑粉菌孢子就会萌发并感染小麦,从而引发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的防治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锈品种:目前已经选育出多个抗锈品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病情选择适宜的品种。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3.科学管理: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病株,保持田间通风和光照,防止小麦锈菌的孢子传播。
拓展问题:
1.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小麦作物死亡,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2.如何识别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红色或***的锈斑,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可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检测来识别。
3.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是的。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温湿度适宜时容易引发小麦锈病。
4.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锈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等措施。
5.小麦锈病的病原菌有哪些特点?
小麦锈菌是一种真菌,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对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其生活史包括夏孢子生殖阶段和冬孢子生殖阶段。
相关拓展:
问:怎样描述禾柄锈菌的生活史(越具体越好)?
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侵染小檗和十大功劳等转主寄猜码主,并在转主寄主上产旦兆握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不同性别的性孢子可以杂交,产生变异。但在我国,转主寄主在小麦秆锈病流行过程中的模庆作用不大。病菌仅以夏孢子世代不断危害小麦,并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病害循环。
小麦秆锈菌的形成:
小麦秆锈菌是转主寄主的长生活史型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侵染小檗和十大功劳等转主寄主,并在转主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不同性别的性孢子可以杂交,产生变异。但在我国,转主寄主在小麦秆锈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不大。病菌仅以夏孢子世代不断危害小麦,并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病害循环。
2.小麦秆锈菌的形态:
小麦秆锈病菌夏孢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红褐色,单胞,中腰部有4个芽孔,孢壁上有明显的刺状突起。冬孢子椭圆形或棍棒形,褐色,双胞,上宽下窄,横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或圆锥形,柄较长,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3.小麦秆锈菌生活温度:
菌丝体发育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25℃,夏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适宜温度为18℃~22℃。自然条件下,侵入的最低温度为旬均温l0℃。夏孢子不耐低温,在东北和内蒙古等冬季寒冷的地区不能越冬。病害潜育期的长短与温度有关。
问: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小麦锈病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闷敏桐。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有3种: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蚂坦的冬麦区。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拿枝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