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大豆锈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大豆锈病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锈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从环境、病原体和大豆品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环境因素
大豆锈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大豆锈病的发生和传播起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大豆锈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大豆锈病的发生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温度越高,病害发生的速度越快。同时,湿度也是大豆锈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潮湿的环境中,病菌能够快速繁殖,从而导致大豆锈病的发生。而光照则能够影响大豆锈病的发生和传播速度,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大豆锈病的发生率会降低。
病原体因素
大豆锈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锈菌,它是一种寄生在大豆叶片上的真菌。大豆锈病的发生与锈菌的感染密切相关。锈菌在大豆上的寄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同时,大豆的生长状态和抗病能力也会影响锈菌的感染和繁殖。加强对大豆锈病病原体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豆品种因素
大豆品种对大豆锈病的发生和抗病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大豆对锈菌的感染和繁殖具有不同的抗性。选择抗锈病品种是预防和控制大豆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大豆品种的生长期和生长状态也会影响大豆锈病的发生和传播速度。
拓展问题
答:大豆锈病会导致大豆叶片枯萎、凋萎,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答:合理选择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喷洒有效的杀菌剂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大豆锈病的发生。
答:大豆锈病的病原体主要是锈菌。
答:大豆锈病的发生温度一般在15℃-25℃之间。
答:大豆锈病的发生与环境、病原体和大豆品种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病原体因素主要是锈菌;大豆品种因素则影响大豆对锈菌的抗性和生长状态。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大豆锈病菌是气传、专性寄生真菌,整个生育期内粗虚备均能被侵染,开花期到鼓粒期更容易感染。病菌的夏孢子为病原传播的主要病原形态,病原菌夏孢子通过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感染寄主植物,感病的叶片、叶柄可短距离传播。病原菌夏孢子在水中才能萌发,适宜萌岩毁发温度15°C26°C。湿度是本病发生流誉知行的决定因素,温暖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供您参考,敬请关注评价。祝中秋快乐!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有哪些症状表现?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大豆锈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大豆锈病?对于种植大豆的农户来说,搞懂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改蔽世对大豆锈病。发病症状:
初期出现黄褐色病斑,随后逐步扩展叶片背面稍隆起,出现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导致叶片早枯。生长发育后期,在孢子堆周围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流行因素:
1、温度温度是限制病害发展的条件。大豆锈病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26℃。24℃萌发率高,在15℃以下,27℃以上,不利于病菌的萌发与入侵。
2、降雨量、雨日数和雾、露在适宜于发病的温度条件,病菌孢子的萌发及侵入需要在水滴中才能完成,每天叶面保持饱和湿度约7~10h,能造成最严重流行,所以雨水、雾、露是影响流行的重要条件,在内陆,平原地区决定病害消长的主要是降雨量和雨日数,而在沿海和高原、山区、除雨水外,雾和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风大风有利于病菌的传播。据在我国丘陵地区观察,发病初期所见丘之并缺间的凹地,发病地带呈喇叭形扩散至全田。
4、日照在每天14h光照与自然日照(11.2h每天)对比条件下,比较大豆锈病的发速率。前者长日照延迟了植株的生长核肢,在每天14h光照下,由于生理发育的推迟,锈病发生推迟,降低了锈病发病速率。比较相对时间(播种天数与成熟期之比),大豆锈病发病速率保持不变。大豆锈病与发展速率与播种后的天数,相对生长期呈高度正相关。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可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6~20ml/亩;25%嘧菌酯悬浮剂40~60ml/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
问答拓展:秋种豆角防锈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豆锈病是大豆种植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棚房种植和露地种植均有发生,大豆病害主要发生在红豆开花荚收获中后期,大豆是继续开花结果的作物,因此损失时间长,病死率100%,病死率20%左右,对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么大豆病锈病的发病因素是什么呢?该怎么预防呢?今天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豆荚在整个生长期都可能感染病菌,主要危害叶子,严重的时候也会伤害叶柄和豆荚。叶子感染大豆病锈病,叶子上出现浅***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点,严重的时候,病夫变成红褐色。叶子枯黄,植物小,荚少,生育期短,最终叶枯,功能丧失,植物衰老死亡。
大豆锈病属于真菌病。***来自大豆角的病残体或掉在田里的孢子堆。病原体可以通过叶子上的陆睁气孔侵入植物,通过风雨、昆虫和灌溉传播,引起频繁的感染。低地、排水不良、大豆角种植密度高、植物长或通风不好,氮肥过多的田地发病严重。昼夜温运漏差大,高湿及仓库内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对病害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治疗互补”的原则,预防大豆病、锈病也要结合农业预防、治疗、药剂防治。
大豆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预防,每隔7~10天放置一次,连续预防2~3次。锈病防治前上述药剂防治都可以,但近年来抗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病后建议菜农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效果比较好,有效期更长,预防治疗效果更好。睾酮或硅溶胶、己唑、乙酰唑、睾早悄岁酮、苯乙醚甲基、职业法官衣克拉唑睾酮、吡唑拉西林酯。
预防大豆病锈病必须做好环境调节,控制好田地或仓库内湿度,最好的预防方法才是预防锈病的重要基础。而且,发病初期要进行药剂预防,才能很好地防止锈病的蔓延。祝豆荚种植者2024年大丰收。豆荚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感染病菌发病,但从开始到结果,抗性减弱,感化性提高。这种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子上出现了退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加,直到整个叶子被密密麻麻覆盖。植物矮小,灵水少,生育时间短,最终枯萎死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