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一样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096 次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一样吗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病害的威胁。其中,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大豆灰霉病的防治

大豆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花、荚和种子。为了防治大豆灰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2.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使用生物防治剂,如拮抗菌和生物菌肥,增强土壤抗病能力。

4.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药剂,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和施药时间。

二、灰斑病的防治

灰斑病是由灰斑病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为了防治灰斑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2.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4.喷洒杀菌剂,如多菌灵、克菌锰等,进行化学防治。

三、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区别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虽然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但是它们的发病部位和症状有所不同。大豆灰霉病主要危害大豆的花、荚和种子,症状为灰色霉斑;而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症状为灰色小斑点。

四、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时间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时间应该在病害发生前和发病初期进行。此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五、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效果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防治措施的合理性、防治时间的选择、药剂的使用方法等。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六、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费用

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费用与防治措施的选择和使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生物防治剂的使用费用较低,但防治效果有限;化学防治药剂的使用费用较高,但防治效果较好。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是关于大豆灰霉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措施及相关问题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答拓展:大豆病虫防治很重要,大豆病虫防治有措施有什么?

1.大豆根腐病防治技术

对于大豆根腐病,发病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与玉米等作物轮作,日常管理中注意中耕除草,翻起土壤,加强其通风透气!如果大豆生病了,可以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控制,如甲基硫、百菌清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耐药,这些药剂要交替使用!

2.大豆灰斑病防治技术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预防措施主要是提高排水能力,施肥浇水时注意用量,防止土壤水分过高,为病菌滋生创造条件。如果已经发生,可以使用的药剂包括甲基硫菌灵、甲霜灵等。这些药剂也要依次使用!

3.大豆潜根病防治技术

大豆陆腔潜根虫的有效防治措施是秋冬季耙茬,翻出地下蛹破坏其生长环境。辛硫磷乳油可用于化学预防!如果大豆受到了害虫的侵害,可以用拟除虫菊酯有效的杀灭害虫!

4.黄叶病

黄叶病是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是由于缺乏锌、铁等营养元素所致。发病时叶片变黄,植株矮化,花少,不结荚。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田地都不收割。

防治方法:选择冲李抗逆性、抗病性强的品种,避免连作,与其他非豆类作物合理轮作,多施农家肥或有机肥,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发病时喷施锌、铁、杀菌剂等微量肥料,3-4天左右叶片变绿。

5.害虫

大豆害虫主要有螟虫和蚜虫,主要危害豆荚和叶片。豆荚蛀虫钻入豆荚,咬豆荚里的豆子,导致产量减少。蚜虫喜欢早判衫群居,***叶子的汁液,导致叶子枯萎脱落,导致植物生长衰弱,产量和质量下降。

防治方法:冬春季清除田间所有杂物,防止虫卵在上面越冬,加强管理,发现害虫时减少喷洒药剂,浇水时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问答拓展:黄豆病虫害

一、大豆病害
  (一)、大豆灰霉病:
  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一般地块减产10—15%,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30%以上。灰斑病主要危害大豆叶片,病斑开始呈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或灰褐色,直径1—5毫米,有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候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斑严重时叶片上布满斑点,相互合并使叶片干枯。
  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效果较好的防治农药有: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克;2、40%多菌灵胶悬剂,亩用量100克;3、80%多菌灵超微粉,亩用量50—60克;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540%灭病威胶悬剂,亩用量100ml。喷药时间要选在晴天上午6—10时,下午3—7时,喷后遇雨要重喷。
  (二)、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是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而致,属病原细菌。主要为害幼苗、叶片、叶柄、茎及豆荚。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叶片染病,初生褪绿不规则形小斑点,水渍状,扩大后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3-4mm,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外围具一圈窄的褪绿晕环,病斑融合后成枯死斑块。茎部染病,初呈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扩展后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视耐喊病情防治1次或2次。
  (三)、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是由东北大霜蚂亏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病。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叶片和子粒。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成株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黏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盛期,多雨年份常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开展药剂防治。在发病昌物野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80%大生—M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喷雾。上述药剂应注意交替使用,以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问答拓展:大豆有哪些病虫害?

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胞囊线虫病和早霜冷害是大豆生产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发生及症状(1)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
田间发病症状: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2)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使病茎髓部变褐,叶柄基部缢缩,叶片***,但不脱落。
(3)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4)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受害减产20%~30%,品质降低。
2.防治办法经多年多点大田试验验证:“天达2116”壮苗灵+天达恶霉灵可有效防治大豆立枯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花叶病五大病害和早霜冷害。
大豆立枯病发生在苗期;根腐病可发生在整个大豆生育期;菌核病发生在7月下旬;灰斑病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早霜冷害一般发生在大豆收获前10天。
药剂防治大豆苗期的立枯病、根腐病,专家建议:可喷“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7~10天1次,连喷2次。目的是壮苗生根保全苗,控制根腐病的蔓延,塑造合理株型。
大豆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期,即开花结荚期到鼓粒期。应第2次喷施“天达2116”大豆花生专用600倍液+96%的天达恶霉灵6000倍液,10~15天1次,连喷2次,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菌核病。有效预防早霜冷害,促早熟3~5天,可实现优质大豆增产15%~20%。
3.大豆花叶病(1)大豆花叶病的发生全国各大豆产区都普遍发生,一般南方重于北方。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大豆矮化病毒、花生条纹病毒、苜蓿花叶病毒、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减产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
(2)大豆花叶病的症状由于大豆品种不同,气温高低、病毒种类以及感病时期早晚,表现症状常腊郑有很大差异。大约有以下几种症状类型:
①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形***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
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
③褐斑型:这是花叶病在豆锋局枝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相关性:褐色脐的豆粒,斑驳呈褐色,黄白色脐的斑驳呈浅褐色,黑色脐的斑驳呈黑色。从病种子长出的病株上结的种子斑驳比较明显。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植株结的种子褐银敏斑粒较少。
④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只现轻微淡***斑块。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都表现为轻花叶型。
⑤皱缩花叶型: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呈畸形,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或扭曲,植株矮化。
⑥重花叶型:叶片也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与皱缩花叶型相似,但皱缩严重,叶脉弯曲,叶肉呈紧密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也矮化。
(3)大豆花叶病的防治①农业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使大豆开花期在蚜虫盛发期前,减少早期传毒侵染。
建立无病毒种子田:无病毒种子田要求在种子四周围100米范围内无该病毒的寄主作物(包括大豆)。种子田在苗期拔除病株,收获前发现病株也应拔除。收获的种子要求带毒率在1%以下。病株率高或带毒率高的种子不能作为下年种植的种子用。
加强种子检疫:由于侵染大豆的病毒有较多种种传毒病,因此加强种子检疫尤为重要。引进的种子必须先隔离种植,要留无病毒株种子,再作繁殖用。
驱避蚜虫:由于田间传毒主要是迁飞的有翅蚜,且多是非持久性的传毒,因此采取驱蚜或避蚜措施比防蚜措施效果好。大豆苗期用银膜覆盖,也可用银膜条间隔插在田间,可起到很好的驱避蚜虫效果。
②药剂防治:防治蚜虫,应及时喷药,消灭传毒介体。常用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用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4.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1)形态大豆胞囊线虫病,农民称之为火龙秧子。主要是胞囊线虫寄生于大豆根上,直接危害根部。症状是,病株主根及侧根少,根瘤显著减少或没有根瘤,地上部分矮小,叶片变黄、提早脱落,落花、落荚,根部有黄白色突起的像虱卵般的小虫瘿。胞囊线虫病使大豆产量显著降低,一般减少10%~20%,严重者可达70%~90%,是世界大豆毁灭性病害。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一是实行轮作,防止重、迎茬,胞囊线虫较重地块,要与小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二是选择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品种。
②药剂防治一是采用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二是用2%天达阿维菌素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是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除防治胞囊线虫病外,还可防根腐病、立枯病。四是大豆苗期用2%天达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000倍液,或20%毒·辛800倍液灌根,药效期60天,防效可达80%~90%。
5.大豆菟丝子的防治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性草本植物,又称豆寄生。大豆菟丝子是由欧洲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寄生所引起。大豆受害后,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达20%~80%。菟丝子除危害大豆外,还危害亚麻、茄科、菊科、藜科、蓼科、苋科等多种作物和杂草。
(1)症状菟丝子的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大豆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田间发生后,大豆成片枯黄。
(2)防治措施①实行与禾谷类作物或甘薯轮作3~5年,大豆与玉米间作亦可减轻危害。
②清选种子:利用筛选清除菟丝子种子。
③大豆苗期及时中耕,如有缠绕菟丝子的豆苗及早拔除,并带出田间烧毁。
④药剂防治:大豆播后菟丝子出土前每亩用30%毒草胺乳油1~1.5千克,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在地表上,中耕松土,防效为60%~97%。或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千克,结合中耕松土均匀撒在地表,防效可达100%。或在大豆发芽前,每亩用4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150克,对入适量清水,普遍喷洒地面,效果为7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