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果树锈病对年产量的影响 果树锈病对年产量的影响大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866 次

果树锈病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害,其对果树的影响不容忽视。果树锈病会导致果树叶片变黄、干枯,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和发育。果树锈病对年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

果树锈病会导致果实减产

果树锈病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果树叶片的变黄、干枯会导致果实的养分供应不足,影响果实的生长。果树锈病还会使果实变得不健康,提高果实腐烂的风险,从而导致果实减产。

果树锈病会降低果实品质

果树锈病会影响果实的品质。果树锈病会使果实变得不健康,影响果实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果树锈病还会使果实变得不美观,影响果实的销售。

果树锈病防治措施

果树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果树锈病的防治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病害防治、营养平衡、栽培管理等方面。
  • 果树锈病的化学防治应该选择有效、安全、环保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 果树锈病的生物防治可以采用生物制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 果树锈病的预防应该加强果树的管理,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状态,避免果树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侵害。

果树锈病对年产量的影响

果树锈病对年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果树锈病会导致果实减产和果实品质下降,从而影响果树的产量。果树锈病的防治对于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果树锈病的相关问题

1.果树锈病的病因是什么?

果树锈病的病因是由真菌引起的。

2.果树锈病的化学防治措施有哪些?

果树锈病的化学防治可以采用杀菌剂等农药进行防治。

3.果树锈病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哪些?

果树锈病的生物防治可以采用生物制剂等方法进行防治。

4.果树锈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果树锈病的防治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加强果树的管理,避免果树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侵害。

5.果树锈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是什么?

果树锈病会影响果实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使果实变得不美观。

问答拓展:枣树果锈病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预防和治理措施

枣树果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枣的品质及产量。数高那么,农户们该怎么应对枣树果锈病呢?以下内容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为害症状:
当果皮表面受到外界摩擦或刺伤时,木栓层代替了表皮起保护作用,以后果面出现一层锈斑,影响外观。
发生规律:
果锈发生与栽培管理的水平有关,凡管理条件好、树势壮、叶片完整,果锈发生就轻或不发生;反之则重。果锈病与大气湿度关系密切。多湿、低温及冷风,易引起果锈禅缓,特别是盛花后16~20天内,大气湿度越高,果锈率就越高,所以,不同年份果锈发生有轻有重。含钾、磷元素高的果实,果锈轻;反之则重。锈壁虱为害重的枣园,果锈也重。幼果期喷洒含硫酸铜高的药剂也能产生果锈。
防治措施:
(1)加强枣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果实发育良好,果锈显著减少。春季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也可减轻果锈病。(2)及时防治锈壁虱,可减轻果锈发生。(3)幼果座果后,结合喷洒600倍多菌灵等防病用药,科学喷洒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薯袭尺4次,可显著减轻果锈发生。

问答拓展:玉米锈病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年份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染病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亩产量降至300斤左右,锈病的发病温度为15-35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

玉米锈病对产量有什么影响

玉米锈病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以碧梁裂安徽省豪州市的玉米种植为例,正常情况下,当地夏玉米的平均产量约为1300斤,而感染锈病严重的地块,产量降至300斤左右,病害较轻的地块亩产量大概为1000斤。

玉米感染锈病的原因

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该地的玉米锈病多为气传病害,其孢子主要是由台风带来,菌源来自菲律宾和台湾,通常在8月份天气转凉后开始爆发,在平均温渣历度为26-28度且湿度高时,锈病传播最为迅速。

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锈病的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为15-35度之间,最合适的传播温度为20-30度,相对湿度为95%以上,在玉米开花结穗期至采收中后期,为孢子形成和入侵的适宜时期。

玉米锈病如何预防

种植玉米时,为了预防锈病的发生,应该选用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与其它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每年收获玉悔闭米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栽培期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雨季及时开沟排水。

问答拓展:什么是枣锈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枣锈病又称枣雾。我国各大枣区均有发生,尤以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枣区发生更为严重。四川省的红枣产量居南方首位,但由于枣锈病的为害,常造成严重减产,尤以重庆开县枣区最为严重,常在果实膨大期发生枣锈病,引起大量落叶,果实皱缩,使果肉和含糖量大幅度下降,多数果实不堪食用,有的年份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会影响翌年的产量。此病还能为害酸枣、马甲子等。
(1)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受害叶片背面初期产生散生或聚生凸起的土***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0.2~1毫米。大多数生在枣叶中脉的两旁、叶尖和叶片基部。密集在叶脉两旁的夏孢子堆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的表皮下,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粉末,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后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干枯,造成落叶。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可全部落光,只留下未成熟的小枣果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不堪食用。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树体生长和翌年的产量。到秋季,病叶上的夏孢子堆旁边又长出黑褐色的角状物,呈不规则形,即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的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直径0.2~0.5毫米。
(2)病原属于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枣层锈菌。其生活史中只发现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两个阶段。夏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淡***至***,单细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为14~20微米×12~20微米(图9-1)。冬孢子为长椭圆形或多角形,单细胞,表面光滑,顶端壁厚,大小为8~20微米×6~20微米,冬孢子上下左右排列数层,成为冬孢子堆(图9-2)。
图9枣锈病病菌1.夏孢子堆及夏孢子2.冬孢子堆及冬孢子(3)病害循伏氏唤环及流行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堆在病落叶上越冬,也有报道以夏孢子越冬的。病菌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或冬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叶片上,从叶片正面和背面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感染。发病后,又可产生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天空中捕捉夏孢子的试验证明,由外地高空吹来的夏孢子,是初次侵染的第二种菌源。
在四川,每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雨水多、湿度高时夏孢子开始发芽,侵入叶片,其潜育期为7~15天。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出现落叶,8~10月份,空气中夏孢子的数量大增,不断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量落叶。落叶先从发病树冠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蔓延。在病害流行期间,老、嫩叶片均可染病。
每年枣锈病发生的轻重与7~8月份的降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四川眉山市枣区6月份的总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时,发病就早而且重。若少于130毫米时,发病则晚而轻。凡是低洼的枣园,或是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及水浇地的枣园,发病就重,落叶、落果严重;反之,在沙岗地或间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的枣园,发病就轻。从发病到落叶需经30天左右,造成全树落叶则需经2个月左右。枣树的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梨枣发病严重,国光大枣较抗病。
(4)测报方法4月上旬至6月下旬在枣园内采用孢子捕捉法进行预测:用载玻片,片面上涂甘油或凡士林,每2片为1组,涂油面向外缺凯,以绳捆固定,悬挂在枣树的中部树枝上,每5天镜检观察1次,结合6月份降雨,预测预报枣锈病的发生期和流行情况。一般情况,上旬捕到孢子,下旬即有锈病发生。6月份的降雨量大,锈病就会流行。
(5)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国光大枣。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适当清理修剪稠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降低枣园湿度核盯。晚秋清扫树下落叶,结合施肥深翻掩埋施肥坑底部土中,减少越冬菌源。枣树行间不宜种植高秆作物。
③科学使用“天达2116”,提高枣树抗病性能。枣树开花前3~5天,结合喷洒防病用药,掺加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后,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不但可以高抗枣锈病发生,而且可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④喷药保护。5月上旬开始喷布200~300倍倍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1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或锌铜波尔多液(硫酸铜0.5~0.6份,硫酸锌0.4~0.5份,生石灰2~3份,水200~300份),锈病流行年份可在6~8月上旬再喷1~2次,能有效地控制枣锈病的发生和流行。
也可结合喷洒“天达2116”掺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的三唑铜1500倍液,或10%世高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