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多菌灵易溶化吗 多菌灵易溶化吗有毒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175 次
多菌灵易溶化吗 多菌灵易溶化吗有毒吗

多菌灵的物化性质

多菌灵是一种白色结晶体,化学名为1-(4-氯苯基)-3-(2,6-二氯苯基)脲,分子式为C14H9Cl3N2O。它的熔点为169-170℃,相对密度为1.46。多菌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每升水只能溶解0.6克的多菌灵。

多菌灵的易溶化性

多菌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是在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如丙酮、甲醇、苯等。在使用多菌灵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溶剂来溶解多菌灵,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多菌灵的易溶化性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在较高的温度下,多菌灵的溶解度会增加,而在酸性环境中,多菌灵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多菌灵的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多菌灵在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但是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与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等物质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 在使用多菌灵时,应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不要超量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使用多菌灵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多菌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在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在使用多菌灵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拓展:

问:多菌灵,苯菌灵及甲基硫菌灵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多菌灵,苯菌灵及甲基硫菌灵都是属于杀菌剂,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

苯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唯敏纳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甲基硫菌灵商品名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

2、多菌灵,苯菌灵及甲基硫菌灵都是属于结晶体,多菌灵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302℃~307℃(分解),密度1.45glcm3(20℃)。24℃时溶解度:水29mglL(PH4),二甲基甲酰胺5g/L,微溶于其余有机溶剂中。

低于50℃至少2年稳定。在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随pH升高分解加快,随pH降低失去活性,以7作为基准。在酸中稳定形成可溶性盐。

苯菌灵为无色结晶固体;熔点前分解,不易挥发。溶解度(25℃):约4mg/kg水(pH3~10),极易溶(pH1),在指没pH13下分解;约18g/kg丙酮拿孙;约94g/kg氯仿;约53g/kg二甲基甲酰胺;约4g/kg乙醇;约400g/kg庚烷;约10g/kg二甲苯。

稳定性:在某些溶剂中离解形成多菌灵和异氰酸丁酯;在水中溶解并在各种pH值下稳定。对光稳定。遇水及在潮湿土壤中分解。

甲基硫菌灵纯品为无色结晶,原粉(含量约93%)为微***结晶。比重1.5(20℃),熔点172℃(分解),蒸气压949.1×10-8Pa(25℃)。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甲醇、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对酸、碱稳定。

扩展资料:

苯菌灵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稻麦等作物的多种病害,常用作拌种、喷雾和土壤处理,除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外,还具有杀螨作用。

1、防治瓜类白粉病,黄瓜和甜(辣)椒的炭疽病,西红柿灰霉病、叶霉病,黄瓜菌核病,用1500-20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2、防治茄子黄萎病、褐纹病,取50%苯菌灵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1份,混拌均匀,而后再与填充剂(细土或炉灰等)3份混匀,用种子重量0.1%的混合药剂拌种。

3、防治黄瓜枯萎病,用500-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根,每株每次灌0.25-0.3公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菌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菌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基硫菌灵

问:多菌灵原药在甲醇中的溶解度

白色结晶24C时;在pH=4的水中溶解度为29mg/L,pH=7的水中唯凯为指唯唤8mg/,乙山态醇中为300mg/儿苯中为36mg/L,二二氯甲烷中为68mg/L。青菜上喷多菌灵后20天才能吃。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是20天,多菌灵为目前最常用的杀菌剂品种之一。除了可以喷雾使用以外,多菌灵还可以作拌种和灌根使用。对多种真菌性病害,尤其对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蔬菜有刺激生长的作用。若长期使用不当,易诱发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多菌灵通过植物叶片和种子渗入到植物体内,耐雨水冲刷,持效期较长。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和分布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蒸腾作用强,传导分布快;蒸腾作用弱,传导分布慢;在蒸腾作用较强的部位,如叶片,药剂的分布量较多;在蒸腾作用较弱的器官,如花、果,分布的药剂较少。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增加多菌灵的水溶性,提高药剂的渗透和输导能力。多菌灵在酸化后,透过植物表面角质层的移动力比未酸化时增大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