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力脱的使用方法(脱甲膏使用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了4月下旬了,而今年的天气真的让我们老百姓高兴不起来,因为持续的阴雨连绵的天气,导致了咱们老百姓无法及时的给小麦喷施药剂,而现在正是给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的防治。鉴于目前的特殊情况,咱们农民朋友们要及时的根据天气预报来合理的安排时间给自己家的小麦喷施“一喷三防”的农药。
第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小麦赤霉病因为危害严重,又被称为小麦癌症。未及时防治的地块,赤霉病发生率可达90%以上,赤霉病一旦发生,小麦就必定会减产,而且还会产生毒素,食用达到一定量,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是赤霉病最易爆发的时候,一般在4至5月,气温回升并且多阴雨天。空气越湿润,小麦赤霉病越容易传播。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做好前期防控至关重要。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控时间
赤霉病属于花期侵染病害,而且靠风雨传播,齐穗-扬花初期预防性用药十分关键,所谓初期是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小麦抽穗后如果天气晴好2-4天就可以扬花,一般麦穗中部先开花,然后是上部,最后是下部,花先是黄色(第1天),而后变成白色(第2-3天),当小麦花变成白色后说明授粉已经完成,随后白花掉落。
在小麦开花授粉过程中,花药除了可以让小麦受精外,同时也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孢子萌发提供温床(小麦赤霉病孢子一般只能在凋落的花药上萌发)。
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
开始喷药最好在小麦开花授粉时期,只要有效的阻隔小麦赤霉病孢子侵染到花药上就可以了,此时用药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侵染到花药上,赤霉病也就得以防治住了。
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等麦区,可以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同时也要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并不是说在小麦扬花初期喷一次就完事了,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药,一般发生区防治一次;严重发生区,坚持二次防治不动摇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控制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
第二小麦的其他病害和害虫的防治小麦的条锈病和麦蜘蛛以及红蜘蛛: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药剂防治: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哇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在晴天下午喷施,严重地块可隔7~10天重新施药喷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打点保面”,努力控制病害扩展蔓延,确保小麦生产安全。对于麦蜘蛛和红蜘蛛可以选择高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和吡虫啉的组合。
由于今年的4月下旬的气候条件是以阴雨连绵的为主,所以多以小麦的“一喷三防”要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做出改变,目前咱们老百姓可以根据预报天气选择在雨停以后立即喷施“一喷三防”的药剂。可以选择每亩用12.5%烯唑醇40毫升+2.5%高氟氯氟氰菊酯20毫升+芸苔素内酯+98%磷酸二氢钾200克+氨基酸叶面肥+尿素500克兑水喷雾。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的4月下旬可能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咱们老百姓更要采取预防措施,提前打“保险药”。烯唑醇等三唑类剂对小麦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治作用非常明显,对控制赤霉病毒素污染,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的效果明显优于过去防治赤霉病使用的多菌灵。可选用的药剂有很多。比如说可选用12.5%烯唑醇、20%戊唑醇、25%丙环唑、15%三唑酮等。赤霉病防治可选用氰烯菌酯和咪鲜胺等。杀虫剂可选用10%吡虫啉、4.5%氯氰菊酯、3%啶虫脒等。叶面肥可选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