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可以治疗旱稻纹枯病吗
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毒。它是一种留居型的水稻害虫,以若虫在麦苗和岸边的禾本科杂草上取食并越冬,开春后羽化为成虫,产卵繁殖后代。初夏麦收时,以成虫和高龄的若虫就近迁移到刚央青的水稻秧苗上危害,并把病毒感染给水稻。
水稻感染该病毒后暂时不会发病,经过1-2个星期的潜伏期后,才在叶片和叶稍上表现出褐色条纹状的典型病症。此后,再施药治疗也极难康复。
防治或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田间灰飞虱的种群密度。防治灰飞虱的有效农药是稻虱净、锐劲特和毒死蜱,可按常量用药。施药关键部位是近田岸1-2公尺之处。
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尽可能趁早拔除。同时喷施400-600倍的病毒A,钝化病毒,减轻发病程度。
(图片源自于网络)
穗颈瘟该病最凶险。发生在穗轴部,全穗为瘪谷;发生在枝梗上,该枝梗的谷粒半绽或空瘪。
稻瘟病菌在气温24-28℃、空气相对湿度92%以上时最易侵染、繁育。
在晚稻孕穗、抽穗阶段,如遇阴雨、低温天气,易造成穗颈瘟的流行;氮素速效肥料过多或过迟,也易导致该病发生。
水稻品种间对穗颈瘟抗性差异很大,有些品种试种一两年时抗性表现尚好,以后发病越来越重,不得不淘汰;也有的品种在甲地表现良好,而到了乙地却严重感病,这是由于区域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差别所造成的。
防治该病重点是抓好品种、肥水和护穗预防三大环节。
品种要选用当地种子推广部门近年审定或当年推广的抗病高产品种。
在肥水管理上,要施足基肥,后期氮肥不宜过多;同时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适时搁田,后期不可过早断水。适量增施磷、钾肥,对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也有明显作用。
如果气候和其他条件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应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保护性农药。亩用20%三环唑或40%富士一号(稻瘟灵)100-150克。在有苗稻瘟和叶瘟发的地区,还应做好稻种消毒处理、病稻草销毁和苗期施药防治等工作。
(图片源自于网络)
白叶枯病初次发病的菌源主要来源于种谷和病稻草。风、雨、露、灌水、昆虫和人都可以成为白叶枯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南方稻区如遭到台风侵袭(在有菌源的条件下),病菌很容易通过稻叶的伤口侵入。
播种后细菌可通过根和芽鞘的空隙侵入,引起发病。一般先出现中心病株,然后向四周扩散,出现一墩墩落黄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造成大片枯死。发病后较难防治控制,故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在稻种调运过程中必须严格例行检疫制度。已经感病的病谷绝不能留种。
在病区,种子一定要消毒浸种,禁止用病稻草扎秧把。一般用1%石灰水浸种,但时间偏长。早稻谷浸种时若遇低温连阴雨天气,可能会影响发芽率,可改为85%二氯异氰脲酸粉剂500倍液浸种24小时,药液洗净后方可催芽播种。
田间初见发病中心,尚可施药控制。推荐农药有25%叶枯宁可湿型粉剂500倍液(亩用量约100克),或20%龙克菌水悬浮剂500倍液。
与白叶枯病相似的还有细菌性条斑病,其发病条件,病害症状相似,都属植物检疫对象,防治方法相同。
(图片源自于网络)
纹枯病真菌病害。在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8-32℃的环境下,该病发展迅速。当进入拔节长穗期,随着茎杆迅速增高和叶面积快速增大,田间水稻群体趋于郁闭(包括日照时间不长),稻株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使湿度增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栽培上,阴雨天应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如天气转晴,发现土面板结时要灌浅水,以满足水稻孕穗所需的水分。对于穗肥单施氮肥的稻田,建议补施磷、钾肥,可用0.2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亩200公斤,使用喷雾机喷于叶面。
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可选用11%井冈?已唑醇可湿性粉剂(纹肃)90克/亩,或15%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100克/亩,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00毫升/亩,或6%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100克/亩。
发生严重的田块或常年重发区域,建议选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0毫升/亩,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克/亩,或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30毫升/亩。施用时每亩药剂加水40公斤,以足量药水喷洒,使药水淋到稻株下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在无雨天气用药,喷药后如4小时内下雨,雨后要重新喷。
(图片源自于网络)
稻曲病发病的稻谷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
该病是真菌侵染稻穗引起,病原菌是绿核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厚垣孢子的形式在受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
病菌在温度超过34℃时难以生长。在24-32℃范围内都能发育,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其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侵入花器,田间湿度大、日照少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
秋选用无病稻谷留种。
病重稻田应在秋冬深翻以埋压菌核。对于发病较重的稻田,割稻后再用机器深翻,可把残茬及表土中的菌核翻压到土壤深层,再灌水,以隔绝氧气杀灭之。
单季晚稻穗肥一般宜在倒二叶出生前施用,改变单施氮肥的习惯,改为施用复混肥,控制施氮量,氮磷钾等养分平衡促进,利于提高抗病性。
预防:第一次施药在抽穗前5-7天,即多数稻株的最后一张叶片(剑叶)展全时。第二次施药在抽穗期。要趁无雨天施药,如施药后半天内下雨,要重新喷药水。
建议选用6%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每亩60克,或15%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每亩70克,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每亩150毫升,可兼治稻曲病和纹枯病。
往年稻曲病发生较重的田块或品种,建议选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每亩15克,或240克/升的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20毫升,或125克/升的氟环唑悬浮剂每亩45毫升,每亩药剂掺水40公斤左右均匀喷洒在稻田。
(图片源自于网络)
青枯病该病不会传染。
发生的原因是发病部位耕层过浅或过深,水浆管理不匀,水稻根系发育不良。
病情较轻时,中午卷叶,早晚舒展,对产量影响不大;当卷叶而不舒展时,产量会受较重影响。
耕田时,要深浅均匀,以便肥水的均匀调控,防止青枯病发生。
(图片源自于网络)
赤枯病生理性病害,是缺钾引起的赤枯病。这是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
一般发生在水稻分蘖末期,叶片产生锈色和暗红色斑点或条形斑,严重时叶片呈赤褐色枯死。但到水稻生长中后期病株一般能自行恢复生长。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或含钾肥料,如及氯化钾、复混肥等。
对发病田块,注意湿润灌溉,即一次灌水后2-3天自然落干,过2天再上新水,保证稻田土壤有充足氧气,养好水稻根系。
发生赤枯病后,亩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同时每亩撒施氯化钾5-10公斤。如不能准确判断土壤缺磷还是缺钾,可同时喷用磷肥和钾肥,或撒施磷酸二氢钾,重病田不宜施用尿素等氮化肥,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图片源自于网络)
稻瘟病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凡是栽培水稻的地方均有发生。旱稻重于水稻,粳糯稻重于籼稻,山区重于平原,南方重于北方。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按发生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
以防为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晒田,喷药预防均为有效措施。
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应及时喷药预防,如春雷霉素1000倍液,三环唑1000倍液,克瘟散1000倍液等。特别要注意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药预防穗颈瘟的发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