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根腐病纹枯病怎样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表现)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516 次

小麦根腐病又称小麦斑点病、黑胚病、青死病,与纹枯病、全蚀病一起并称为小麦苗期的三大病害,尤其是小麦根腐病,由于大量的秸秆还田,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经成为黄淮和黄河流域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防治最困难的病害。如何防治呢?危害症状

小麦根腐病主要危害小麦的根茎部,发病初期,先在芽鞘、幼叶、根冠、根茎和地下茎处出现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由浅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早期植株地上部分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当病斑绕茎一周后,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造成植株生长变缓,植株矮小,入冬后,病菌残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扬花后小麦受害最重,病菌通过灌溉或雨水在田间进行传播。发病植株最初表现为“假旱象”,后出现“枯白穗”,发病较轻时,田间呈点片状发生,发生严重时,植株大面积枯死。导致严重减产,发生越早,减产越严重,受害田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发生原因

(1)菌源数量多:由于多年的秸秆还田,田间病残体多,分解速度慢,造成土壤中越冬病菌逐年增加,病害初次侵染菌源积累多,导致发病早,危害严重。

(2)天气原因:在多雨、低温天气条件下,小麦自身抵抗力较弱,一旦感染根腐病,发生根腐病的几率要大大增加。

(3)栽培原因:耕作粗放、土壤板结、播种时覆土过厚、种子带菌、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为害引起根部损伤等因素均有利于根腐病发生。麦苗弱小或叶龄期长,小麦抗病力下降,则发病重。防治方法

小麦根腐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重地块要进行1~2年轮作,药剂防治要采取“发生一点治一片,发生一片治全田”的办法。通过几年试验,要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的防治:

第一,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300~400比例进行拌种,是防治根腐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对于没有进行药剂拌种的田块,可在小麦起身后,结合防治纹枯病,用25%丙环唑乳油33-40毫升/亩,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和蔓延。据调查统计,处理过的麦田和对照田比较,次生根增加5~8条,分蘖数增加0.5~2个,根系发达,茎秆粗壮,不倒伏;穗期无“假旱象”和“枯白穗”发生,平均增产13.7%。西葫芦免点花坐果灵¥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