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四种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识别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256 次
水稻四种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识别

水稻四种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识别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及时识别并治疗水稻病害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水稻四种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识别。

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稻瘟病菌引起。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间,可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叶片枯死、甚至整个水稻植株死亡。

纹枯病

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常常在水稻生长期间出现。该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随着病情加重,黄斑会变成褐色或黑色。受害的叶片会干枯并脱落,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是由白叶枯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期间。该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白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干枯并脱落。白叶枯病还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稻瘿蚊病

稻瘿蚊病是由稻瘿蚊传播的病害,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出现。该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变黄、叶片卷曲、甚至整个水稻植株生长缓慢。稻瘿蚊病还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如何预防水稻病害的发生?

预防水稻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
  • 合理施肥
  • 加强田间管理
  • 定期喷洒杀虫、杀菌剂

2.如何识别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的识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叶片颜色和形态变化
  • 观察叶片上是否有斑点或条纹
  • 观察叶片是否干枯或脱落
  • 观察整个植株的生长情况

3.如何治疗水稻病害?

治疗水稻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用合适的杀虫、杀菌剂
  • 及时清除病害植株
  • 加强田间管理
  • 合理施肥

农药百科知识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杂草等的化学品,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参考来源:

  •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 《农业生产技术大全》

问答拓展:水稻四大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以及白叶枯病是水稻的四大病害。1、稻瘟病:水稻苗发病后,其基部变黑,上部变褐且卷好蔽毕缩而死,通常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2、纹枯病:在叶片上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若发病速度快,叶片会很快腐烂,通常可以用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3、稻曲病:该病一般会对部分友芹谷粒造成伤害,通常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兑水37.5kg喷雾防治

一、稻瘟病

1、症状

(1)在水稻苗上发病后,病苗的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并卷缩而死,而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病部会出现大量灰黑色的霉层。

(2)在水稻叶片上发病后,叶片上会出现暗绿色的小斑,随后逐渐扩大为梭形斑,病斑的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外有淡***的晕圈,在潮湿的情况下,叶背有灰色的霉层。

2、如何防治

(1)可以在病菌浸染前期,亩用三环唑50-75g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2)在叶瘟初发期以及进行早期预防的时候,每亩可以用富士一号乳油60-75ml兑水稀释1000倍喷洒防治。

二、纹枯病

1、症状

(1)叶片染病之后,会出现云纹状的病斑,边缘褪黄,若发病速度快,那么病斑呈污绿色且叶片很快就会腐烂。

(2)当穗颈部受害之后,颜色会变成污绿色,然后就会变成灰褐色且不能抽穗,秕谷量增多,千粒重下降。

2、如何防治

(1)一般可以用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2)平时需要加强栽培管理,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能施氮肥并合理的增施磷钾肥,以此来减轻病害。

三、稻曲病

1、症状

(1)稻曲病一般只发生穗部,会危害部分谷粒,在受害的谷粒内会形成菌丝块并日渐膨大,随后内外颖裂开,露出淡***的块状物,即孢子座。

(2)然后又包在内外颖的两侧,颜色呈黑绿色,在初期时,外面包裹着一层薄膜,然后破裂并散生墨绿色的粉末。

2、如何防治

(1)在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汕优36等抗病品种,而在北方地区,一般可以选择辽粳10号等发病轻的品种。

(2)一般可以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500ml,兑水37.5kg喷雾防治。

四、白叶枯病

1、症状

(1)针对急性型白叶枯病,发病之后,病叶呈灰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侧卷曲且呈青枯状,该症状一般多见于叶片的上部,不蔓延到全并源株。

(2)针对黄化型的白叶枯病,在发病初期,病叶并不会枯死,一般可以平展或者部分平展,在上面会有不规则形的褪绿斑,随后便会发展成枯黄或者大块的病斑。

2、如何防治

(1)通常可以采用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搁田、严防秧苗淹水、除掉田边杂草等方法进行防治,一般能够减轻病害。

(2)一般可以用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问答拓展:水稻有哪些常见的病症,病害特征和防治方法分别是什么?

水稻有哪些常见的病症,病害特征和防治方法分别是什么?

水稻整个生育期分两大害,即病害和虫害,水稻常见病害大致分为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稻曲病五种,现就常见的一些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技术做个介绍吧。

一、稻瘟病

1.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整个生育期里都可产生,为害幼苗,叶子,节、穗。关键产生为害的是穗瘟,产生于穗颈、穗轴,腋芽和谷粒上,病斑前期褐黑色,慢慢向上下拓展,形成水迹状病斑,后变深褐色,病斑长可达3-4cm。

2.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培育抗病性、耐肥、增产优良品种,收种后处理工艺得病麦草;加强栽培技术,合理密植,施用磷钾肥;在水稻破苞期1亩用75%三环唑30克兑水60KG喷雾。

二、白叶枯病

1.白叶枯病症状

白叶枯病关键为害叶子,从叶尖或叶边逐渐病发,初显深色条状短斑,可顺叶柄伸至叶鞘,形成淡***或灰白长花纹状病斑,在湿冷的气温下,病斑上有淡***露珠状的菌脓,干透呈蜜淡***鱼籽状。

2.防治方法

推行检验检疫,无病房不从病区引入稻种;培养壮秧,种子消毒,麦草处理;加强栽培技术,有效上肥、注水,适度晒田,可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缓解为害;在抽穗旺期,孕穗期1亩用20%叶枯宁150克或20%叶青双150克兑水60KG喷雾。

三、细菌性条斑病

1.细菌性条斑病症状

关键为害叶子,病斑初展现深绿色,水迹状小一点,察孙野之后沿叶柄拓展成深褐色细短条形斑,表层吸附很多蜜淡***球形菌脓,叶上的条斑能相互之间痊愈成块状条斑枯萎。

2.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种子处理;收种后处理工艺好得病麦草;加强栽培技术,合理凯腔密植,有效上肥,注水,可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缓解为害;药物防治,在抽穗旺期,孕穗期,1亩用20%叶枯宁150克,或20%叶青双150克兑水60KG喷雾。

四、纹枯病

1.纹枯病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产生,前期在近河面的叶柄上出现水迹状,深绿色,边沿不清楚的小色斑,之后慢慢扩展成椭圆型成云纹状,中间浅绿色至黑褐色。

2.防治方法

捕捞菌核,水稻田翻犁耙好注水后,大部分菌核浮在河面,掺杂在河面“浪渣”内随风轻轻吹到田角和田里,可以用簸萁等专用工具捕捞“浪渣”,弄出田外掩埋或晾干后损坏,可以降低菌源,延迟时间和缓解病发;加强种植管理方法,上肥方法应采用施足底肥,早施施败喊肥,推动早发,防止中后期旺长;在抽穗旺期,1亩用5%井冈霉素100克兑水60KG或用50%三唑酮100克兑水60KG喷雾。

五、稻曲病

1.稻曲病症状

稻曲病仅产生在水稻穗部,为害单独谷粒,少则1-2粒,多至十余粒,被害谷粒在里外颖处先开裂,外露淡***小块物,慢慢彭大包裹里外颖两边呈胞子球,逐渐不大,慢慢彭大,稍平扁,光洁,外遮盖一层塑料薄膜,伴随着胞子球彭大而裂开。

2.防治方法

稻曲病的防止方法如下:1亩用井冈霉素100克兑水60KG在水稻破苞期(即出穗5%)进行防治,水稻扬开花期严禁喷药。

六、水稻常见虫害大致分为飞虱、螟虫、粘虫

1.稻飞虱

稻飞虱症状:为害水稻,使叶子叶片变为金黄后枯萎,若虫和幼虫都集群在稻株下边摄食为害,用刺吸式刺吸式刺入稻株机构,吸入液汁,虫量大时造成稻株下边发黑,倒苗,造成严重限产或失收。防治方法对飞虱栖居、摄食的沟埂草也必须喷药,药物挑选下列任意一种。(1)25%扑虱灵,亩用30克兑水60KG大晴天喷雾。(2)稻虱净,亩用30克兑水60KG大晴天喷雾。

2.螟虫

螟虫症状:以幼虫摄食水稻的机构。在幼苗和分蘖期,从稻茎尖部蛀入,导致枯心苗,在打苞前期入侵,导致枯孕穗期,在孕穗后期和出穗前期入侵,咬掉穗颈,导致白穗。防治方法:(1)定防治目标田,在卵块卵化始旺期逐渐调研青枯心。(2)定防治适期,查卵块卵化进展。(3)药物,亩用90%杀虫单100克兑水60KG喷雾。

3.粘虫

粘虫症状: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暴发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也为害禾本科牧草,野生狗尾草、稗草。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甚至咬断穗颈,造成颗粒无收。防治方法,选用2.5%功夫乳油亩用3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如果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补喷。

问答拓展:水稻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一、水稻常见病害

1、稻白叶枯病

表现症状: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苗期和分蘖期升仿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防治措施:白叶枯病应该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

加强肥水管理,在梅雨季节,可采取湿灌法,田间不留水层,只保持湿润。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按2:1:2.5合理使用,穗肥在烤田复水后看苗、看天施用,并增施磷酸二氢钾,以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禁止盲目施肥及过迟、偏重施用氮肥。

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用20%叶枯唑粉剂每亩100g稀释成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10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或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粉剂亩用10g对水50~60kg喷雾,或7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雾,或亩用50%菌毒清水剂170—250ml对水喷雾,如已发病可根据病害程度和气候情况间隔5~7天连续喷雾2—3次,能有效遏制白叶枯病的蔓延。

2、稻恶苗病

表现症状: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细、瘦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少数病株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数病株移栽后25天内枯死。

防治措施:在旱育秧的秧苗针叶期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喷雾,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2000倍液。田间发现病株后,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ml,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2000倍液对水喷雾;在制种田,母本齐穗至始花期每亩用25%咪鲜胺乳油40ml加25%三唑酮乳油20ml,对水30kg喷雾,或亩用25%氰烯茵酯悬浮剂100—200ml对水喷雾。

3、稻纹枯病

表现症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逐渐增多,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

防治措施:

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首选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5%己唑醇微乳剂20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不仅治病效果好,还可起到明显增产作用。也可亩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g对水75kg喷于稻株基部,兼治菌核病,或亩用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50g对水75kg对水喷雾,或用三环·丙唑、30%乙唑·稻瘟灵、丙唑·咪鲜胺、井冈-杀虫单等多种药剂。

4、稻瘟病

发病表现:

秧苗:病苗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①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②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茎节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

穗茎病斑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谷粒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防治措施:稻瘟病可采用的药剂较多,有稻瘟灵、稻瘟净、三环唑等。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诱导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以致药剂用盈越来越大,药效印越来越差。罩租在选购药剂时最好交叉选用上述农药。

二、水稻主要虫害

1、稻纵卷叶螟

危害特征: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物笑兆表皮,造成白叶。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

初孵幼虫至1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叶尖的叶缘,即“束叶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白叶;3龄后幼虫食量增加,虫苞增长;进入4-5龄,幼虫频繁转苞为害,被害叶片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防治措施:根据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大的特点,亩用50阿维菌素乳油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50~lOOml,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ml,加水30kg,均匀喷雾。或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g对水喷雾,或亩用20%虫酰·辛硫磷乳油90~12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0%甲维·三唑磷乳油100~14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4.1%甲维·毒死蜱乳油60—70ml水喷雾,或亩用12%阿维·仲丁威乳油50~60ml对水喷雾,或亩用37%阿维·丙溴磷乳油50~75ml对水喷雾,或亩用60%吡虫,杀虫安可湿性粉剂50~70g对水喷雾,或亩用30%喹硫·辛硫磷乳油80-lOOml对水喷雾。

2、稻大螟

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水稻的生长点、茎秆和果穗,分别造成枯心苗、茎秆折断和烂苞,以枯心苗的损失最大。

防治措施:在卵盛期,亩用2%甲维盐乳油40ml,或20%三唑磷乳油lOOml,或50%杀螟硫磷乳油lOOml均匀喷雾。

3、稻飞虱

为害特征:稻飞虱成虫、若虫多群聚在水稻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吸食和产卵,以针状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水稻植株中吸食汁液,受害稻株茎秆上出现很多黑色或褐色斑点,叶尖褪绿变黄,并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严重时,稻株基部变黑、枯死、倒伏,呈现“通火”惨状,甚至大片枯死。农民比喻为“远看似火烧,近看禾秆倒,镰刀割不起,吊吊轻飘飘”。

防治措施:稻飞虱百丛虫量达1500只以上时,要立即开始防治。亩用48%毒死蜱50~

80ml,或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g,或亩用10%吡虫啉30~50g,或亩用25%噻嗪酮50~60g,或亩用15.5%噻嗪·甲维盐乳油75~9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5%甲维·仲丁威乳油60~75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阿维·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g对水喷雾,或亩用42%噻嗪·毒死蜱乳油20—30ml对水喷雾。施药时要用够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50kg,机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25kg,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可先用竹竿将稻株向两边分开,喷药时将水稻中下部打透。抢晴天施药,保证施药后4个小时无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

4、三化螟

危害特征:水稻孕穗期则咬食嫩穗粒,抽穗后再蛀人上部的茎节造成白穗。一般情况下,蚁螟从孵化出来到蛀人茎杆内只需20-30分钟的时间。环境条件不利时,蚁螟会大量死亡。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有利于蚁螟的蛀入,受害最重。圆杆和齐穗后组织器官较坚硬,蚁螟不易蛀入。

防治措施:查卵块孵化进度,定防治适期,一般在卵孵高峰前1—2天用药;发生量大,需防治两次的,第1次在卵孵始盛期用药,隔6—7天用第2次。查卵块孵化期,定防治适期,以卵块孵化期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水稻生育期,一般在卵块孵化高峰前1—2天用药。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或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g,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三唑磷乳油1OO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或亩用20.5%阿维·三唑磷乳油60~7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5%啶虫·三唑磷乳油90~12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吡虫·三唑磷乳汕10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30%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25~50g对水喷雾,或亩用16%二嗪·辛硫磷乳油230~2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甲毒·三唑磷乳油150—200ml对水喷雾。

5、二化螟

危害特征:为害分孽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防治措施:必须做到狠治1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在一般年份二化螟孵化高峰后3天内打药防治枯鞘和枯心苗;在各类型稻田的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每亩用5%氟铃脲乳油30~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lOO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或20%乙酰甲胺磷乳油每亩50~60ml,或20%三唑磷乳油lOOml,加水30~50kg均匀喷雾,或亩用20.1%甲维·杀虫双微乳剂10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6%阿维·杀螟松乳油60~7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阿维·二嗪磷乳油120~150ml对水喷雾,或亩用15%阿维·毒死蜱乳油40~60ml对水喷雾,或亩用20%噻嗪·三唑磷乳油100~150ml对水喷雾。

以上为水稻的常见病虫害的常见症状及防治措施,总之水稻的病虫害要结合肥水管理,才能更好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