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用量与用法
吡唑醚菌酯用量与用法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以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如小麦、水稻、玉米、番茄、黄瓜等。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可以提高杀菌剂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吡唑醚菌酯的用量
吡唑醚菌酯的用量应根据作物、病害类型、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在使用吡唑醚菌酯前,应该先了解作物的病害类型和发病规律,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通常情况下,吡唑醚菌酯的用量为每公顷3-5克,或每亩15-25克。具体用量可根据作物的品种、病害类型、生长期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用量。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主要有喷洒和灌溉两种方式。具体用法可根据作物的品种、病害类型、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
喷洒方式:将吡唑醚菌酯按照规定的用量兑入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洒时应注意均匀覆盖叶面,并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在高温、强光下喷洒。
灌溉方式:将吡唑醚菌酯按照规定的用量兑入水中,充分搅拌均匀后,使用灌溉设备进行灌溉。灌溉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
用户关心的问题
-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在使用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到药剂。
- 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喷雾器或灌溉设备,避免残留药剂对下次使用产生影响。
-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
- 避免与食品、饲料、种子等接触。
- 避免与其他药剂混放,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 避免存放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附近。
- 避免存放在儿童易取得的地方。
吡唑醚菌酯的百科知识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玉米锈病、番茄疫病等。吡唑醚菌酯对真菌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可以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阻断其生长和繁殖。吡唑醚菌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作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参考来源:
- 《农药使用手册》
- 《农业杀虫剂手册》
- 《杀菌剂使用指南》
问答拓展:吡唑醚菌酯用量与用法
用15毫升吡唑醚菌酯,兑水30斤,可用于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等病害的防治;亩用20-30g吡唑醚菌酯,兑水60斤均匀喷雾,预防梨树黑星病;答卜亩用15毫升吡唑醚菌酯,兑水30斤,可用于防治柑橘疮痂病清塌穗、树脂病、黑腐病等病害衫汪。
问答拓展:.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何时喷雾,用量多少,请指导?
建议在玉米8-13片叶时用25%含量10-15毫升/亩。
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也能产生像延缓衰老、使叶片更绿、更好地耐受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胁迫以及有效使用水和氮等生理效应。
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大斑病
1、症状
2、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亩用50-100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心叶末期至抽雄期,亩用50克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
二、小斑病
1、症状
植株的叶片、茎部、果穗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病没档部会出现褐色的水渍状小病斑,之后病斑会扩大至0.5厘米左右,形状呈椭圆形,边缘具有紫红色晕圈,导致叶绿组织受损,穗粒腐烂掉落。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三、锈病
1、症状
(1)植株的叶片、果穗、苞叶为此病害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叶片的正反面会出现浅**斑点,之后斑点会逐渐扩散成长圆形的脓疤(颜色多为褐色),脓疤破裂后会飘散出铁锈色的粉状物。
(2)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圆形突起物,破裂后会飘散出黑色粉末,导致叶片提前枯死。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茎腐病
1、症状
植株的根茎部是此病害枯老乱的主要危害部位,发病后含滑,植株的茎基部皮层变为淡黑色(环绕茎基部1圈),叶片会变黄枯萎,如果病情较严重,则茎基部和根部会腐烂,导致全株死亡。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土大厨功效生根剂预防茎腐病。
问答拓展:吡唑醚菌酯用来喷辣椒多少毫升一桶水?
吡唑醚菌酯用来喷辣椒时,瞎备用10毫升兑一桶水即可,也就是15公斤的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不同含量、不同丛神败品牌渗颤的吡唑醚菌酯稀释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使用时需要参照产品说明或医嘱。另外,喷施吡唑醚菌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这样可以让药液更好的吸收,同时也可以避免药液被太阳蒸发。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