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苗能喷施百菌清吗 姜苗能喷施百菌清吗有毒吗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常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病害。姜苗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也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那么,姜苗能否喷施百菌清呢?
需要了解百菌清的成分和作用。百菌清的主要成分是多菌灵,它能够防治多种真菌病和细菌病。在农业生产中,百菌清常用于防治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的病害。
对于姜苗来说,喷施百菌清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喷药时间:姜苗生长期较短,喷药时间应选择在生长初期或者生长后期,以避免药物残留。
- 药剂浓度:药剂浓度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配,不要超量使用。
- 喷药频次:喷药频次应根据姜苗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喷药。
- 安全间隔期:姜苗喷药后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间隔期,一般为3-7天,以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姜苗可以喷施百菌清,但需要注意药剂浓度、喷药时间、喷药频次和安全间隔期等因素,以确保喷药效果和人体健康安全。
相关拓展:
问:姜苗发黄并且卷叶是什么原因
姜苗发黄卷叶可能是土壤过于粘重且透气性较差所导致的,此时需适当松土并掺入适量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还可能是浇水不当所导致的,因而在雨季需及时排出土壤中的积水。若是施肥不当所导致的,在后期需采取薄肥勤施的方法施肥,避免施加浓肥。若是感染病害所致,则需喷洒药物进行治疗。
姜苗发黄卷叶的原因
姜苗发黄,可能是土壤粘重、土壤透气性较差所导致的。这样会影响姜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导致姜苗根系呼吸困难,从而出现黄叶的状况。此时需及时松土,保证土壤具有较强的透气性,还可掺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来提升土壤的肥力。
如果当年的雨水较多或是土壤中长期积水,会导致根部大量的积水,影响到根部的发育,从而使得叶片出现发黄的状况。因而在雨水较多时,需及时遮雨,举轮控水,使积水能够尽快排出,如果缺少水分,择婿及时浇水灌溉,补充水分。
姜苗在生长旺盛期间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如果施肥不足缺少养分,就会导致姜苗根部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使得叶片出现发黄的状况。因而在后期养正悔信殖生姜时,需合理的施肥,满足各项营养元素的需求。
生姜叶子发黄还可能是感染上了叶枯病,患病后叶片上会出现***的褐斑,之后会向整个叶子扩展,在患病的位置会生长出很多黑色的小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干枯的状况。在发病初期可往叶片上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前伏剂600液体进行治疗。
问:生姜拜完老姜种后叶片变黄,姜苗生长缓慢是什么原因?怎样救治?
前期因雨水太多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后期天气转晴高温多湿姜苗易感染病害。根据你所讲症状可能是霜霉病,用百菌清和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按600一一800倍液吵弯喷雾,七至十天一次连续仔巧喷雾二至三次即可。喷雾时可加百分之五的磷钾二氢钾用以补升戚闷充叶片营养。问:生姜拜完老姜种后叶片变黄,姜苗生长缓慢是什么原因?怎样救治?
前期因雨水太多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后期天气转晴高温多湿姜苗易感染病害。根据你所讲症状可能是霜霉病,用百菌清和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按600一一800倍液喷雾,七至十天一次连续喷雾二至三次即可。喷雾时可加百分之五的磷钾二氢钾用以补充叶片营养。问:生姜什么时候买苗?什么时候种植?
生姜是药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具有栽培容易、产量高、价格高等特点,但是生姜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容易感染多种病毒病,使生姜品质变差,叶子皱缩,生长缓慢,一般减产30%~50%。应用生物技术中热处理分生组织脱病毒技术,可获得生姜优良品种的无病毒苗,其增产效益十分显著。一、生姜热处理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植物脱毒一般采用热处理培养箱在35~38℃条件下持续对种苗处理5~6周,使病毒钝化失活。但由于热处理要求条件高,处理时间长,苗数少,成本高,而且只能去掉部分病毒,在生产上难以应用。采用改良热处理结合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即把切取的生姜芽洗净后先经过高温热处理,杀死部分病毒,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对经过处理的材料在解剖镜下解剖,切取分生组织尖端0.2~0.3毫米生长点,迅速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中,不久即产生丛生芽及绿苗,再将绿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20天后待根长2~5厘米时即可炼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此脱毒苗可提供良种繁殖基地繁殖出大量的脱毒原种苗。
二、脱病毒生姜的增产效果去病毒生姜苗生长快,长势旺,抗病,耐高温,抗寒及抗其他逆境能力强;生姜色泽鲜黄,均匀整齐,辣味浓,品质好;产量高,在生产上去病毒苗比原品种增产50%以上,一般每亩产量达5000千克。脱病毒苗在生产上应用3~5年后随着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程度加重,需要换用新的脱毒苗。为了促进和有效地保证这一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示范推广,各供销系统、农业、多种经营部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中,应建立生姜脱毒苗的***良种繁殖体系,逐步实现生姜生产脱毒化,从而大幅度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实现脱毒化栽培,可改善生姜品质,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1.精细整地,配方施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微酸性的土壤,首先进行土壤消毒,深翻土壤并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亩施石灰100~150千克或敌克松1000倍液消毒。结合整地,每亩撒施优质腐熟农家粪肥2500~3000千克,生物菌肥2000千克作基肥。{金满田生物菌肥是目前生产的首选}
2.精心选种,适期早播。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脱毒姜种。播种前30天左右(地膜生姜在“惊蛰”前后),从井窖内取出脱毒种姜晒种催芽。播种前7天,冲去泥土,选晴天翻晒种块1~2天,使生姜表皮变干发白后,选择块大、皮色好的姜块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头朝内,尾朝外一层层放好,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置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姜种堆放高度不超过80厘米,保持筐内湿润,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1~25℃。20天后幼芽长1厘米时取出,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伤口用金满田菌肥蘸后播种。每亩用种150~200千克。生姜经过催芽或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在4月初播种,比常规播种期提前15~30天,以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盖膜前应用除草剂对水喷施,防膜下杂草。适当稀植可提高单株产量,促使姜块大而整齐。播种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3.科学管理,促进生长。生姜是遮荫植物,性喜阴湿、凉爽,忌高温烈日,可在播种后20天快出姜苗时采用遮阳网遮荫,也可每隔4~6行姜苗种植双行错窝春玉米,利于遮荫和田间管理。
①出苗期。生姜出苗达80%时,结合浇水(视墒情5~7天浇一次水),及时拔除杂草,中耕1~2次。
②幼苗期。此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即有湿润感),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提苗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苗高30~40厘米有1~2个分枝追施壮苗肥,亩施复合肥15千克或干猪牛粪250千克、草木灰75千克(或钾肥10千克)。
③旺盛生长期。结合追肥、可以用蛋白多糖液肥浇水,进行培土,每隔15~20天培土一次,共培土3~4次,将栽植平行变成垄行。视墒情每4~6天浇一次水,苗高50厘米、3~4分枝时第二次追肥,亩施硫酸钾30~40千克和生物菌肥{金满田菌肥}1000千克,在苗边10厘米处开沟施,然后进行培土,即将行间土培于植株边,每次培土5~6厘米厚,并拔除杂草。根茎膨大期进行第三次追肥,结合亩施硫酸钾肥和生物菌肥50千克。
4.延时收获,提高产量。大田收获嫩姜在8月初采收,老姜最佳时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植株地上部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种姜在6月中下旬,植株有4~5张叶片时采收。
5.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适期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①姜腐烂病(姜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灌根,每窝灌0.5~1升。在姜瘟发生前期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或灌根,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在病株窝内及其四周撒施石灰消毒。②姜炭疽病。炭疽病多发期到来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施预防;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乳油1000倍液,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③姜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施修宁500倍或龙克菌800倍,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④姜螟。叶面喷施甲维盐1500倍+新买灵3000倍,7~10天喷一次,共喷2次。
6叶面喷施。叶面喷施99植保,可以提高大姜的抗病能力,提高大姜的品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