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锈病防治温度 无花果锈病防治温度多少度
无花果是一种高产经济作物,但无花果锈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该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无花果锈病,必须掌握适宜的防治温度。
无花果锈病简介
无花果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无花果的叶片和果实上。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出现红褐色锈病菌丝团。果实上出现的病斑呈现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表面粗糙,严重时会导致果实变形、萎缩、腐烂,严重影响果实品质。
适宜的防治温度
无花果锈病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病害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病害的温度适宜范围为20℃-28℃,湿度适宜范围为70%-90%。在预防和控制无花果锈病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防治温度。
防治措施
针对无花果锈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 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果,防止病害扩散;
-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防治温度,避免病害的发生;
- 采用化学药剂进行药浴、喷洒等防治措施,但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药害;
- 加强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病害的滋生。
相关问题拓展
A1:无花果锈病的病害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周期可能会缩短。
A2:常用的无花果锈病化学防治药剂有甲基硫菌灵、敌草快、多菌灵等。
A3:无花果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叶和病果、选择适宜的防治温度、化学药剂防治和加强管理等。
A4:预防和控制无花果锈病的发生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包括清除病叶和病果、选择适宜的防治温度、化学药剂防治和加强管理等。
A5:无花果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特别是气候因素对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
问答拓展:无花果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无花果锈病的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管理,及时修剪,改善果园通透性,避免偏施培昌滑或过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果园迅迟湿度,均可减轻发病。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配腊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0%萎锈灵乳剂400~500倍液,7~15天喷1次,视病情酌治2~3次。
问答拓展:无花果苗得了什么病虫害,该如何防治?
叶子退绿,上面还有虫子?疑似无花果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mm大的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1mm的橙***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7~14天,病斑表面密生鲜***小粒点,并逐渐变黑,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毛状物。嫩枝受害时,病部橙***,稍隆起,呈纺锤形。幼果染病,表面发生圆形病斑,初为***,后变褐色。
发病规律
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防治无花果锈病要从6月下旬开始,做到无病早预防,8~9月是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到勤喷药,保夏秋叶早顷袜,壮新梢。药剂预防每隔10~15天喷布1次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在无花果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连喷2~3次,防止陆激病情扩散。
供您参考
欢迎评价交流[笑脸][笑脸]谢谢![可爱]
根你看有问题吗?如果没问题,叶子发黄退绿就和缺素有关
根腐病首先是新叶子发黄,严重时整株叶子都会发黄,最后整株死亡
看图片根部应该没问题的乎消
满意请好评哦,谢谢
问答拓展:无花果常见的疾病及防护技术_无花果的种植方法
很多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无花果的成长繁殖,无花果有哪些常见的虫害疾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无花果常见的疾病及防护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无花果常见的疾病及防护技术
桑天牛对无花果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无花果不仅易繁殖和栽培,而且是果、药之珍品。无花果皮薄无核,甜软如蜜,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A、C,并含有多种有机酸和17种以上氨巧碧闷基酸。维生素C含量是柑桔的2到3倍,桃的8倍,梨的2到7倍。
桑天牛对无花果的危害:
桑天牛分布广泛,是无花果树的主要害虫,危害状:桑天牛主要危害果树的枝干。成虫啃食嫩枝皮,伤痕呈不规则条块状,严重时枝条树皮被啃光,造成结果枝易折断枯死。成虫在孝弯枝干上产卵于刻槽中部。卵孵化后虫,幼虫在枝干内沿木质部、髓部向下蛀食,可蛀食至根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树势早衰,影响当年果实产量,而且树体耐寒性降低,容易出现冻害,严重时全株枯死。桑天牛以幼虫在枝干蛀道内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出蛰活动,4~5月份进入危害盛期。5月下旬老熟幼虫沿虫道上移做蛹室化蛹,成虫6月中下旬羽化后即啃食无花果新梢皮,并在枝干上产卵,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初孵幼虫直接蛀入木质部取食,并向树干基部蛀食发育,幼虫一生蛀道长达1.5~2.5米。11月中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状态。
桑天牛的综合防治方法:
①栽培防治 根据桑天牛有喜食桑树、柞树的特点,以桑树或柞树作为诱集树种。即在无花果园100米以外栽植桑树或柞树,作为隔离保护带。在桑天牛发生期间,对桑树进行喷药防治,注意诱树防治要及时、彻底。以减轻虫源,对无花果树的危害。
②人工防治 在成虫发生前对树干和大枝涂白涂剂(即生石灰10份、硫磺1份、水40份对成),防治成虫产卵。在桑天牛成虫发生期,早晚捕捉成虫。在7~8月份采用人工挖除卵粒,每隔7~10天检查一次产卵刻槽,在刻槽处用小刀刺破卵粒或刺死初孵幼虫,检查挖卵2~3次就可控制幼虫蛀干危害。
药剂防治 幼虫发生期,发现湖潮湿新鲜排粪孔时,先用铁丝将虫粪掏光,然后将磷化铝片剂塞入排粪孔内,慧历并用粘泥密封虫孔,进行熏杀。或用兽用注射器将40%氧化乐果乳油40~50倍液注入排粪孔,然后用泥堵塞虫孔,防止药液外流。
种无花果炭疽病防治方法
本病是无花果果实上重要病害,由于该病危害常使大批果实腐烂。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亦可侵染枝条。果实受害后,在果面呈现圆形、稍凹陷、褐色斑块,随后在病斑上出现同心轮纹状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在其表现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最后病斑不断扩大,果实软化腐烂,有时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枝条得病后呈淡褐色斑块,后逐渐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在僵果上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侵害枝梢和果实。以后在新的病斑上再产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天气潮湿,阴雨连绵能促使病害大发生。果实最初感病,由于症状不明显,较难察觉到,直至9月果实接近成熟,病斑迅速扩展,田间发病明显加重。
[防治方法]
(1)冬季认真清园,减少田间传染源。
(2)在6-7月梅雨期及初秋应认真喷药保护果实。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种无花果锈病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片常在叶背出现许多红褐色多角形斑点,随后在病斑中散放出锈***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发病严重时,常使叶背粘满黄粉,最后病叶干枯早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截止冬。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清园,彻底清扫落叶,减少病源。
(2)生长季节结合其他病害喷药防治,也可兼治此病。或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
无花果的种植方法
1、无花果根系较发达,需要较大的容器栽培,一般多采用大号瓦缸栽种,并且需要较大空间的生长环境,露天的阳台、露台、院落等都比较适合它的生长。
2、无花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如果盆栽最好用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栽种或者换盆时要在盆土内添入腐熟的饼肥、鸡粪肥等富含碳磷钾的有机肥料,这样能使无花果枝叶茂盛早挂果。
3、盆栽无花果的浇水基本可以根据其枝叶生长的进度来决定浇水量多少,春季枝叶萌发时,浇水量要较少一些,盆土保持一定湿度就行了。随着枝叶慢慢的长大,气温逐渐升高,无花果也进入果实挂果期,此时要加大浇水量,早晚各要浇水一次,保持盆土湿润。如果浇水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枝叶萎靡、掉果等现象。进入秋季果实成熟期后,则要减少浇水量,太大的水分会造成果实开裂。遇到阴雨天除了要控制浇水外还要注意防止盆内积水,以免发生涝害。
4、无花果新梢生长速度较快,平时要注意修剪整形,特别是盆栽无花果,过高的树干即影响了美观,平时养护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盆栽无花果一定要将树干限制在一定的高度,不能任其生长。具体做法是,等小苗的树干长到二十厘米左右时就要将头梢截断,促使其萌发分枝。根据自己的喜好,修剪成一定的造型,提高欣赏价值。
5、无花果不耐寒,室外养护的盆栽无花果在秋末霜降前后要及时入室。室内养护的则要放置在阳光充足、通风好的阳台客厅等处养护。冬季无花果进入休眠期,生长趋于停滞,此时可以视室内温度的高低来灵活浇水。室温较高的可以稍多浇些水,而如果放置在室温在5℃左右的房间时,则要控水,盆土尽量保持稍干燥,这样才能安全度过冬天。
无花果的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无花果枝条容易产生不定根,生产上多用扦插法繁殖。2月中旬至3月下旬为扦插适期。从生长健壮的母株上剪取径粗1.5―2厘米的枝条。截成长20一25厘米的插穗,按株行距5×15厘米,插于苗床,入土深约为插穗的1/3。插后浇水、盖草,成活后注意除草、追肥。秋季再按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移栽一次,第二年秋季即可出圃定植。
(2)压条繁殖:宅旁园地少量繁殖或为提早结果可采用此法。一般多采用水平、曲枝或堆土压条,即于春季将枝条水平或弯曲埋入土中,或用土堆埋萌蘖基部,待其生根后,于秋、冬季与母株分离,带根定植。
(3)播种繁殖:秋季将成熟的果实采回,取出种子,与湿润细砂拌匀进行层积处理,翌年3月上旬取出播种。将种子匀播苗床,薄覆细土,盖草保湿。播种后约20天即可萌芽。出苗后进行间苗、幼苗移栽、加强苗期管理等项工作。培育2―3年方可出圃定植。实生苗结果年限较长,且不易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故生产上不常采用。不过,在育种工作中,或在较冷的地区,为要获得抗寒而早熟的新品种时,此法有重要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