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橡胶白粉病病情指数 橡胶树白粉病属于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343 次
橡胶白粉病病情指数 橡胶树白粉病属于

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的一种常见病害,会对橡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及时掌握橡胶白粉病的病情,制定病情指数,可以帮助橡胶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害。

什么是橡胶白粉病?

橡胶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橡胶树的叶片上。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的物质,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变黄、枯萎,最终导致橡胶树的死亡。

病情指数的意义

病情指数是一种定量评估橡胶白粉病病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对病害的程度、分布范围、发展速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一个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数值。病情指数可以帮助橡胶种植户及时了解病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对橡胶产量的影响。

如何制定病情指数?

制定病情指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病害的程度、分布范围、发展速度等。一般来说,可以将病情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指数值。具体制定方法如下:

  • 轻度病害:叶片上出现少量白色粉末,病斑面积小于10%。病情指数为1-2。
  • 中度病害:叶片上出现较多白色粉末,病斑面积在10%-50%之间。病情指数为3-4。
  • 重度病害:叶片上覆盖大量白色粉末,病斑面积超过50%。病情指数为5-6。

病情指数的应用

病情指数可以帮助橡胶种植户及时了解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病情指数在1-2之间时,可以采取轻微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加强通风等;在3-4之间时,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治措施,如剪除病叶、喷洒高效杀菌剂等;在5-6之间时,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大面积剪除病叶、喷洒强效杀菌剂等。

橡胶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橡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制定病情指数可以帮助橡胶种植户及时掌握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各位橡胶种植户能够加强对橡胶白粉病的防治,保障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拓展:

问: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白粉病平均病情指数(I)1级I≤102级1040纹枯病平均病情指数(I)1级I≤52级535

问:月季白粉病的典型病症是()。

在受害部位布满白色的粉状斑

问:白粉病症状特点

秋季凉爽,温度适宜,也正是白粉病的高发时期。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很普遍的一种病害,除针叶树外,大部分的园林植物均有白粉病发生,有的危害比较严重。今天小芭就和大家聊聊白粉病的一些特征与防治方法。
发病原因
白粉病是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的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
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白粉菌属(Erysiphe),球针壳属(Phyllactinia)和钩丝壳属(Uncinula)。主要危害菊花、金盏菊、蜀葵、大丽花、月季、玫瑰、桃、山楂、榆叶梅、海棠、樱花、紫薇、黄杨、丝棉木、卫矛等。
发病规律
白粉菌是一类专性寄生菌,体表寄生,菌丝体附着在植物体表,菌丝形成吸器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病原菌以菌丝体、闭囊壳和分生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成为初染源。温度在18~25摄氏度,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生长与侵染,一年中可多次重复侵染。一般在5~6月、9~10月发病严重。
发病症状
白粉病因为在发病部位产生白色粉状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菌丝)而得名。白粉病的种类较多,寄主专化性很强,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叶柄、嫩茎、芽和花瓣。植物感病后的病状初期不太明显,一般病症常先于病状。
初期开始出现小黄点,以后发展为1层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粉状物连片。粉状物即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秋季病斑中的小黑点,即有性世代的闭囊壳。被害植株矮小,叶片凹凸不平,枝梢扭曲,花小或不开花,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甚至死亡。
(白粉病危害状)
不同的白粉病症虽然总体上相同,但也有某些差异。如桑、板栗等叶部都有2种白粉病,一种白粉层在叶背面,另一种生在叶正面。黄栌白粉病的白粉层主要在叶正面,臭椿白粉病病在叶背。一般发生在叶正面的白粉层中的小黑点小而不太明显,生在叶背面白粉层中的小黑点大而明显。

问:草莓白粉病怎么治,附白粉病症状

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白色细菌层,严重时整个叶片出现白霜般的白粉状物,花蕾不能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胀。温度低而湿度过高、氮肥施入过多都是导致白粉病的原因。未发病时可以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合理灌溉等方式预防。

一、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朵、花梗和果实,在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薄白细菌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勺状,产生大小不同的暗污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叶片背面出现薄霜般的白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整个叶片。花蕾、花朵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幼果不能正常膨胀,甚至干枯。

二、草莓白粉病的原因

1、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从深秋到早春,如果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高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这种病就会发生灾害。

2、大棚连作草莓发病快,发病期比新建大棚早约一个月。前者的发病期大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出现了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向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绿容易患白粉病。适期适量施氮肥,施磷钾肥发病轻。

三、草莓白粉病怎么治疗

1、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雾1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用50%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四、预防草莓白粉病

1、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

2、合理轮作,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残叶,进行田间卫生管理。

4、合理灌溉,控制棚内湿度,减轻病害。

5、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