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白芨的种植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42 次

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在进行白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种植环境、肥料配比等问题。本篇博客将围绕白芨的种植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农业爱好者有所帮助。

白芨的生态环境

白芨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一般来说,夏季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白芨的生长最为适宜。白芨也喜欢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土壤PH值在4.5-5.5之间时,白芨的生长效果最佳。

白芨的肥料配比

白芨的肥料配比需要根据土壤状况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白芨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因此在肥料配比中需要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比例。同时,由于白芨的生长需要大量的钾元素,因此在肥料中也需要适当增加钾肥的含量。

白芨的种植方法

白芨的种植方法相对简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土壤处理。在种植白芨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杂质清除干净。然后需要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钾肥,进行充分的混合。

2.播种。将白芨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压实,使种子与土壤紧密贴合。

3.管理。在白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浇水、除草、施肥等。同时,需要注意及时采收,避免过度成熟导致药效下降。

拓展百科知识

1.白芨的学名为Pleionebulbocodioides,是一种兰科植物。

2.白芨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和***等地,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3.白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等症状。

参考文献:

[1]《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

[2]《中国中药材百科全书》

[3]《白芨的种植与栽培》

相关问答拓展:


白芨的种植技术与亩产量?

鲜品亩产3000公斤左右。

白芨繁殖主要是无性(营养)繁殖为主,即通常块茎(假鳞茎)繁殖。也用种子组培或直播繁殖,由于组培与直播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合一般农户采用。

白芨宜种于山冲田块或适度隐蔽的林下,选择疏松肥沃腐殖质多的砂质壤土、较阴凉湿润环境栽培为好。种植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足底肥。一般熟地结合翻耕时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厩肥1500公斤及复合肥50公斤,耙细整平,作1.3米宽的种植床,高25厘米,步道宽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栽种前翻土深约30厘米,细耕后平整床面,以便栽种。

9-11月份栽植块茎,块茎起挖即随挖随栽,每块带1个芽以上,芽多更好。按株距约10厘米,行距28-30厘米开小沟,沟深12厘米左右,薄薄地撒一层发酵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将带有嫩芽的块茎嘴向上摆放,然后盖土,土盖至不露芽头为标准。再铺一层锯屑至不露土为止,使用锯屑覆盖可以达到减少杂草和保温保湿作用,亩用锯屑约1吨。亩用种苗约300-400公斤。

白芨也可在2-4月份用带叶小苗进行移栽。宜选择雨前、阴天等天气。栽植深度宜略高于小苗原出圃土痕。小苗栽植需要遮阴条件,应选择林下或荫棚下,或者与玉米、秋葵之类高杆作物行间套种。

栽植好白芨后可喷洒乙草胺封闭,或覆盖黑色地布过冬,早春注意检查萌芽情况,至发芽出土时应及时揭去地布。每年春、夏季注意除草。也可采取地布(膜)覆盖方式控草。除草之后追肥,喷施千分之二浓度磷酸二氢钾或加浓度千分之五的尿素,或撒复合肥至行间。

白芨喜湿润又怕涝,大雨应及时排水,不得有积水沤根。干旱期要浇水。冬季中耕清园,垦复除草要浅,搂松种植床面,施土杂肥培土覆盖,以有机肥料(堆肥、厩肥)为主,每亩施农家有机肥2000公斤。

白芨的种植方法?

白芨种植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白芨种植技术?

1、土壤

白芨对种植的土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土壤中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最好比较丰富,其次就是土壤的疏松度要高,否则对白芨块茎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说明,像沙土、重黏土等土壤都是不适合种植白芨的。白芨种植地一般是选择沙质壤土、种植地靠近水源地带、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湿、保肥性都要良好。当然如果在土壤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可在土壤中加入沙子,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2、温度

白芨的成活率和温度的关系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种植地的昼夜温度过大或者是种植地温度过高、在某季节温度过低等情况下,我们则需要通过人工控温来进行管理,否则会降低白芨的成活率,从而导致白芨减产。一般情况下,白芨能在温度六到三十度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但最适合白芨生长的温度是二十到二十五度。当温度低于五度的时候,白芨就会出现叶子发黄枯萎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对种植地的温度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家怎样种白芨?

白芨喜欢在疏松性强土层深厚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可选用园土,腐殖土,河沙,骨粉按照3:5:2:2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然后在盆内加入适量的腐熟的堆肥或者有机肥溶液,浇入适量的水分使之充分混合。

然后将种苗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土壤中,将芽嘴的一端向下,保持间距在30cm左右,上面用一层薄土覆盖,浇足一次水分,然后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切记不宜过多,以促进种苗的萌发生长。

白芨喜欢在高湿的环境下生长,最好每天浇水一次,干旱高温天气可每天浇水两次,阴雨天气的时候要进行排水处理,秋冬季节保持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然后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浇入少量水分即可。

白芨怎么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1、土壤要求

白芨种植地应该选择土质疏松、肥力充足、含有机质和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壤土,黏土不适合种植白芨的。

2、光照要求

白芨喜阴,耐阴性强,害怕强光,所以光照条件是白芨种植的重要因素,如果白芨种植地的光照太过强烈,需要搭建遮阴棚来进行遮阴。

3、温度要求

白芨比较适合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白芨种植地的温度最高不能超过三十度,最低不可以低于十度。

4、水肥要求

白芨对于水肥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对肥水的要求较严格,在种植的过程中不可以偏施氮肥、钾肥、磷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