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症状
此篇农资汇总会给广大网友说明一下“猪链球菌病”的内容进行概括性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收获,赶紧收藏吧!
病因和症状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性**。该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流鼻涕、皮下出血、心脏炎等。病猪的腹泻病症状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黏液和血便。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现病状应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和卫生管理。要加强猪只的免疫力,保证猪只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其免疫力。要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圈的清洁卫生,防止猪只感染病菌。同时,猪只的饲养环境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猪链球菌的繁殖。
拓展百科知识1.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感染病。其中,人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
2.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等,因此要加**生管理,减少病菌的传播。
3.猪链球菌病在猪只养殖业中是一种常见**,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
参考来源:1.《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2.《猪链球菌病的病因和症状》。
3.《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拓展:
1、猪流感和H1N1流感有什么区别?拜托了各位谢谢?
1-从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角度上讲,甲型H1N1流感和猪流感是不一样的.但由于本次H1N1流感首先被证明与猪有关并引起猪死亡,同时传染给人而得病,所以被误传为"猪流感".
2-其实传统上的"猪流感"并不是H1N1,而俗称"猪瘟",即就是"猪链球菌病",并不是病毒,而是细菌.
3-H1N1其实就是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的"包裹体"(H),与"核心体"(N),各有多个亚型,即H1,H2,H3...,以及N1,N2,N3.....,可以进行组合分型,其中H1N1就是H的第一个亚型与N的第一亚型组合的病毒,又如H5N1(禽流感病毒)就是H的第五个亚型与N的第一亚型组合的病毒.
4-之所以这次流感病毒被冠以"猪流感",同时也受之前的"禽流感"命名的影响,在这次流感中,猪是无辜的,因为这次病毒实际上是"人的流感",在被证实之前,由于大量的猪感染了些病毒引起大量死亡,开始之时就被认为是"猪流感",所以误传沿用.
2、面对猪流感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
您好!发财马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场秋雨一场凉,眼下已进入寒露节气。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及昼夜温差变大,多数猪场猪群抵抗力下降,应激频繁。诸如胃肠炎、猪流感等**便找上门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猪流感。
一.流感的认识。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多发是主要特征。
二.流感的症状。
1.怀孕母猪的症状表现:患病怀孕母猪往往容易出现**或**,更严重的继发感染后会出现产仔死胎情况。
2.保育猪的症状表现:咳嗽、高烧不退、食欲不振及呼吸困难;患病猪出现**潮红、鼻腔、眼部分泌粘液变多,往往还会出现行动缓慢、粪干**黄等。如治疗不当或出现继发感染其它**的可能,严重的有死亡现象。
三.流感的防治。
1.注意防寒保暖,适时有效通风,预防热冷应激。天气转凉合理通风并注意适时防寒保暖、让猪群充分休息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
2.环境应激是百病之源。预防猪只流感等**应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圈舍粪污、杜绝其阴暗潮湿;合理圈舍卫生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氢氧化钠、碘酊及戊二醛等,防止打破猪群免疫平衡。
3.精细饲料喂养,提供充足适宜的干净饮水,让猪群吃好喝好,整体健康。饲料中适时适量添加大青叶、板蓝根及金银花等晒干研沫中草药或直接添加板青颗粒;饮水中添加Vc、多维素或阿莫西林等。
4.合理规划饲养密度,方便散热通风。圈舍设施条件好的可放宽到0.8-1㎡/头,一般的可1.0-1.2㎡/头。
5.患病猪吃食的情况下,用板青颗粒、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或多西环素、泰妙菌素、卡巴匹林钙等正常量拌料饲喂3-5天。
6.针对食欲不振的,肌注解热镇痛药:双抗联合头孢,或肌注双氯芬酸钠、头孢喹肟;配合饮水Vc、葡萄糖等。
:猪流感是秋季常发病,应做好提早预防防范未然。重点是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及合理卫生消毒、适宜的温湿度调控、精细猪喂养及免疫保健等工作配合,让猪群吃好喝好保持健康出栏是我们不懈的目标。
2024-10-08
3、猪流感为什么叫H1N1?
猪流感病毒被称为H1N1,是因为它在研究和分类时被赋予了这个名称。“H”代表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蛋白质,而“N”代表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蛋白质。
这两个蛋白质是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和扩散的关键因素,而H1N1表明这个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
具体来说,H1代表血凝素型号1,N1代表神经氨酸酶型号1,这意味着这种病毒在其表面具有一种H1型血凝素和一种N1型神经氨酸酶。H1N1是这个病毒的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名称。
拓展好文:探讨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及综合防控
一、病原
猪链球菌是一种生活在大多数猪的扁桃体中的细菌,能够在大脑和其他器官中引起**;链球菌属的细菌种类繁多,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健康动物及人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有链球菌存在。链球菌是一种圆形球菌,呈链状排列,单个,大多成短链,也有的呈串珠状长链。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有荚膜,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对培养条件要求较严格,在含**或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细小,透明。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大部分呈败血型,往往突然出现发病。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夏天和秋天闷热潮湿的季节容易大面积的流行。且任何品种、性别以及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病,其中架子猪和妊娠母猪更易发病,呈现大面积流行。
二、传染源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猪**排泄物和分泌物来散播病原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伤口和呼吸道,病猪和带菌猪是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猪链球菌对一般消毒药和高温的抵抗能力不强,它在脓汁的细菌干燥情况下可以存活几周。温度60~70℃左右的时候,只能存活30分钟,一般的化学药品消毒也能够把它杀死。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为3~4天。
三、**及病理变化
猪链球菌病由于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败血型、关节炎型、脑膜炎型及淋巴结肿胀型4种。
3.1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最急性型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就突然倒地直至死亡。或者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不振,体温达到41~42℃左右,并躺在地上不起来,出现突然不吃食物或者减量幅度大,然后快速的死于败血症。最急性型猪链球菌病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不易被察觉。此种类型的猪链球菌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病猪死后会有暗红色**从各个腔道内流出。
急**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但渴欲增强,饮水变多。呈高热稽留,体温明显升高,往往可达到42度以上。流泪增多,眼结膜潮红,还存在一些出血斑。呼吸急促,有浆液性的鼻液从鼻腔流出,有时还伴有咳嗽等症状,在耳尖、颈部、腹部以及四肢可能有紫红色的斑块,有时发生点状出血。一般在3-5天内发生死亡。该类型的发病率大约为30%,但死亡率相对较高,往往可达到大约80%。
剖检变化:病死猪营养状况良好,**完全僵硬,黏膜潮红,四肢内侧的皮肤以及胸腹膜下存在暗红色出血点和紫红色淤血。血管怒张,皮下脂肪被染成红色,胸腹腔内积聚大量浑浊的淡**液体,其中混杂非常多的纤维素絮片,且各个内脏浆膜上覆盖有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全身淋巴结发生肿大、充血、出血以及坏死;脾脏发生明显肿大,往往达到正常大小的1~3倍左右,主要呈紫红色或者黑紫色,质地较为柔软;被膜往往于附近器官发生黏连,多存在腹膜,切面主要呈黑红色,结构模糊,并具有隆突。
3.2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通常是由多种**转化而来。病猪在患病期间病症较为缓和,多处关节出现明显肿胀,皮毛粗糙且杂乱,病猪常因四肢无力而无法站立或行走。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甚至不食,病情不断反复,病情严重时会直接死亡。
剖解变化:病猪可以发现病猪体内存在大量**浆液,其关节囊膜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同时,肌肉也伴随不同程度的化脓及坏死现象;腹腔里能发现极少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猪脾脏充血肿大、脾脏质地易碎。
3.3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
**: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是哺乳仔猪和断**后仔猪容易感染该类型,其发病症状类似于败血型,表现出体温急剧升高,最高能够达到40-42度,并伴有流鼻涕、**以及病猪时而出现昏迷不醒等症状。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病猪会作转圈运动,出现磨牙、尖叫抽搐等症状,短期内因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
剖解变化:病猪可以看到脑膜及脊髓软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及出血;脑软膜和蛛网膜增厚,并变得浑浊,血管明显怒张,切面是质地柔软的脑实质,毛细血管发生充血和出血,存在大量脑液,有时会出现细小化脓灶。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并发生肿胀、脱落,血管周围浸润炎性细胞。
3.4淋巴结脓肿型猪链球菌病
**:淋巴结脓肿型猪链球菌病主要发生于断**至育肥阶段的猪群,其淋巴有明显的热痛感,肿胀而坚实,病猪主要是颌下淋巴结出现发病,另外耳下或者颈部的淋巴结也能够出现发病。外观可见淋巴结处的皮肤隆起,特别是病程持续较长时更加明显,用手触诊发现隆起处发热、坚硬。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佳,部分病猪会出现流鼻液和咳嗽的症状。此病病程较长,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剖检变化:主要是颈部、咽部发生脓肿,并有严重的肿大、淤血和化脓现象,甚至会造成整个淋巴结都发生脓肿;对病猪进行剖解,可见其淋巴结的切面上有明显的化脓灶现象。
四、预防措施
4.1免疫预防
首先应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猪群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种猪每隔6个月免疫1次,每年注射2次。小仔猪10~12日龄首免,1~1.5mL/头,21~35日龄二免药物预防。由于疫苗接种并不能得到百分百的免疫效,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猪链球菌发生的概率,日常饲养过程中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或磺胺米诺进行预防。
4.2饲料管理
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善饲养环境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舍内温度,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从而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病猪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待过的猪舍及用过的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可用聚维酮碘进行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续进行5天。在生猪、**及宰杀整个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疫,避免疫病扩散。猪场引种时,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在确认猪健康无疫病的情况下才允许与本场猪群混合饲养。及时去除感染该病的诱因,即确保猪圈和饲槽上不存在可形成外伤的尖锐物体,如铁钉、铁片和碎玻璃等。
4.3治疗措施
对病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个别食欲差的病猪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对症下药治疗,连续用药直到**消失。群体治疗。整个养猪场如果发现一头猪发病并经过确诊之后应及时对可能感染的全群猪进行药物治疗,可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2g磺胺6甲氧嘧啶钠粉,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天。同时,配合按每千克饮水添加0.1g磺胺六甲氧嘧啶钠粉,充分混合后给猪群饮用,连续使用5天。以确保全群猪的健康和安全。不同类型的猪链球菌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病猪可采取分边肌肉注射敏感药物,如按体重肌肉注射0.1ml/kg土霉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取等量的黄芪多糖注射液和乳糖酸红霉素粉充分混合,按体重肌肉注射5mg/kg,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