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 生态种植和养殖循环模式

2024-07-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072 次
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 生态种植和养殖循环模式 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而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则成为了一个可行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什么是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是一种生态农业的模式,它通过种植和养殖的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种植和养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减少浪费,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的优势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种植一些适合饲料的作物,可以为养殖业提供可靠的饲料来源,同时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为土地节约资源。2.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减轻环境污染,同时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质的清洁度。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3.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养殖和种植的相互作用,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例如,通过饲养家禽和家畜,可以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康,产生更高质量的农产品。如何实现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实现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科学规划农业生产,使种植和养殖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2.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物的处理是实现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处理措施,可以将废弃物转化成肥料或能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3.加强科研力度。科研力度是实现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的关键。通过加强科研力度,可以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百科知识1.有机肥料(yǒujīfèiliào):指由动植物粪便、秸秆、草木等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不含化学合成的物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生态平衡(shēngtàipínghéng):指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参考来源:1.《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农村经济发展》2.《农业生产适宜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如何在阳台上实现养鱼种植生态循环?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及环保的意识增强,鱼菜共生系统正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特别是阳台微型鱼菜共生系统的出现,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能实现绿色有机生活方式,让人们吃上干净、健康、放心的蔬菜。很多人可能都希望阳台有个小气候,绿植茂密。可是,有心无力,往往养着养着,绿植就变黄、枯萎,更不要说种菜养鱼了。

一、鱼菜共生系统很适合在阳台打造,有三大优势,一是立体绿化,不占空间;二是无土栽培;三是鱼缸不用换水。但也不是任何植物都能在阳台养好。“因为阳台光照时间有限,所以选择对光照需求较少的阴性植物为佳;阳台干燥、风大,容易断杆断枝的植物也不宜。

二、打造自己的阳台,可选择坚韧、攀爬的植物,如黄瓜、丝瓜等,除让阳台变绿,视线舒服更有凉意;这些蔬菜也容易挂果。鱼缸养鱼,最好选择鲫鱼,“草鱼虽然也长得好,但长到两三斤才好吃,长大了尾巴扫起排泄物,也不利于欣赏。鱼缸不用洗,如果夏天蒸发比较快,可隔天适当往里加水,这也是鱼菜共生唯一需要手动做的力气活,其余的都无需亲自动手,它们自然而然就能很好的生长。

三、鱼菜共生是指养鱼与种植蔬菜及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利用相互依赖,鱼的排泄物直接种菜作为植物的生长养分,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净化水质提供养鱼的清洁水源。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且水质好,种菜不施肥且菜不缺肥,人为模拟出鱼与植物和微生物三者间自然生态平衡。

鱼菜共生因为涉及两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难度要求要高一点,目前家庭鱼菜共生系统成熟的商业产品价格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DIY。

2、六安市江南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园有限公司介绍?

简介:六安市江南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科技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03月1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种养殖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农产品种植、生产、**,特种水产品养殖,花卉花木培植,农副产品科研开发等。

法定代表人:王昌泉成立时间:2024-03-10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

3、根据生态学原理,简述生态农场的特点,并设计一个生态农场的循环模式?

生态讲求的是"平衡",能量与物质的平衡;需要多样性的基底(生物赖以繁殖、生活与生存的空间)提供多样性物种的需求。

农场的支撑须兼顾经济效益,生态农场特点就是利用自然环境导入农业的种植、畜牧、养殖等,以放任或极少的人工干预求得产值,同时不产生微环境优化或恶化、物种稳定与逐日增加、无须外来肥料、极少设施等一种物质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

畜牧以当地生产出的草、树叶、蔬菜餵食,动物产生的排泄物与植物碎片发酵变成有机质回馈大地,或是用来水产养殖。

杂草丛深层土壤吸收微量元素、矿物质回馈到地表,蚯蚓来回觅食翻耕土壤,瓢虫帮忙压制蚜虫的繁殖,夜盗蛾的幼虫吸引鸟类到来也清除其他的蔬菜害虫等等。

人类活动在所有物质循环裏头,只是一个配角的参与,不会一昧追求产值而**环境。

所以,生态农场是标准的循环农业,对环境是友善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提供健康安全味美的农畜产品,生态环境有其负载极限,似乎无法达成纯以生产获取经济效益。

那麼第二、第三产业同时投入是必然的,这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4、现代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基本体系?

一、池塘内循环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将池塘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变圈养模式。池塘內循环系统主要由养殖水槽、推水装置、投料装置、增氧装置、集污及排污装置、挡水墙、养水区、推水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的最大特别就是能有效控制养殖鱼类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后,再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既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二、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

 泰国虾农Arunsopha的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其系统由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

三、水产养殖仿生学系统 

  水产养殖仿生学的重点在于让池塘水体模拟自然的河口条件,利用浮游动物大量增殖作为养殖虾类的营养补充并且有益菌可以调节水质。一般的操作是前期用发酵好的米糠等泼水培养桡足类,同时投喂发酵豆粕、花生麸等,全程不使用商业饲料。定期在池底缓慢拉动链条或绳索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同时可以释放底泥营养,起到改底、调水、培养浮游动物的作用。

四、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如糖蜜、葡萄糖等),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五、离岸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岸养殖易受人类活动,特别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问题、食物安全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除了研究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外,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海水养殖新方向与趋势。目前国际上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鱼类网箱和养鱼平台方面,关于深水抗风浪筏式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则很少。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海当成一个很大的水净化池了。

六、红树林-水产养殖藕合模式

通过在海边种植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红树林恢复后在其水域生态放养斑节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养成后以有机虾的名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七、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技术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八、鱼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九、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十、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拓展好文: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初见成效

  “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种养结合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近年来,种养分离、农牧分离的趋势愈加明显,带来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个形势在2024年有所转变。2024年5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251个试点县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粪污”变“粪肥” 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夏天比较干旱,但是小二台村监测点的莜麦长势却格外好!莜麦的抗旱、抗逆性也明显提升。”河北省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谢彬介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田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张北县的21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监测点,谢彬都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施用有机肥的农作物颜色变得更绿了。

  2024年,张北县推广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示范基地消纳粪肥近10.1万吨。谢彬介绍,根据示范点各项监测数据显示,农作物产量提升5%,土壤有机质也明显增加。粪肥、商品有机肥施入耕地后形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以肥调水、以肥蓄水、以肥节水的效果逐步显现。

  畜禽粪污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用则利,不用则害。全国试点县各出奇招,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粪肥还田、化肥减量。截至2024年10月,全国试点县累计还田固体粪肥、液体粪肥分别为1550多万吨、3120万方,通过粪肥还田,部分化肥被有机肥替代,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5.9万吨。

  同时,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通道,全国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真正实现“粪污”变“粪肥”,“污染源”变“资源”,促进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农技中心肥料技术处处长杜森介绍说,种养循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做好粪肥还田的效果评价工作,我们在全国布设了5000多个监测点,令人欣喜的是土壤碳库正在增加:据上海市40个监测点数据显示,实施试点项目以来,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6g/kg;江苏省如皋市猪粪沼液追肥的施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55%,有效磷增加23.00%,速效钾增加了33.62%,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截至目前,全国试点县通过粪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碳投入共280万吨,促进了农田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带来了实打实的生态效益。

  种养结合 创新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机制

  在黑龙江海伦市,“寒区粪污+秸秆轻简化造肥技术发酵腐熟还田技术”成功将粪污和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江苏张家港市,创新建立的“粪肥+机械深施”有机稻米种植技术模式等五种粪肥还田技术助力粮食产业化发展……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集成创新一批高新高效技术模式。“固体粪肥+配方肥”“固体粪肥+机械抛洒”等固体粪肥应用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530万亩。“液体粪肥+罐车喷洒还田”“液体粪肥+管网输送施用”等液体粪肥应用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去年种稻用了吾谷合作社提供的肥水,化肥用量减少了两成左右。”安徽合肥庐江县的王士照经营着一家家庭农场,减少化肥用量后,不仅节约了成本,水稻产量和品质也大幅提升,而这得益于种养结合机制的形成。庐江县组织全县各类养殖主体153家与383家种植主体对接,服务作物种植面积17.4万亩,通过网格化管理,让“粪肥还田联万家”,实现了需求互补、协同推进和互利共赢。同时,社会化服务机制也正在形成。在各网格片区内,庐江县引导成立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为桥梁,高效对接片区内粪污资源与种植业主体,推进粪污资源就近科学还田利用。

  河北行唐县在车辆上安装定位系统;黑龙江肇东市的粪肥抛洒还田机具全部安装监控器,记录粪肥还田作业轨迹;湖南省石门、浏阳、嘉禾等试点县引进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追溯系统……多地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手段,对粪污收集运输处理、粪肥还田作业全过程进行监控记录,做到粪肥清楚、粪肥去向可查、监管不留死角,全程追溯机制的完善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量质双升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将粪污变粪肥,实施效果很好,老百姓也欢迎。”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以来,湖南醴陵市不仅解决了困扰全市多年的畜禽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也更加显著。

  “大旱之年,一些果园的树苗不少都枯死了,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点的果园不仅实现了丰收,而且果品品质好,卖的也好!”醴陵市耕地质量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李江林介绍。

  为什么示范点的果园能够抵御干旱,品质也未受影响?李江林介绍,施用有机肥的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增强,果树抵御干旱的能力自然也更强。

  农产品产量品质双提升,醴陵不是个例,可喜的变化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各个示范区。上海市的水稻、玉米、蔬菜平均亩增产54公斤;河南鹤壁市浚县的小麦平均亩增产12公斤;湖北当阳市的柑橘施用有机肥后糖度增长了25%……

  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附加值的提升和种植户收入增加。安徽庐江县推广粪肥还田,蔬果品质提升明显,农产品增值20%以上;江苏新沂市徐伟蜜桃家庭农场应用粪肥还田技术,果优价好,半斤重单果水蜜桃**价提高了4元每公斤……

  北纬47度,世界公认的农产品黄金种植带,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就坐落于此。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2024年,依安县引进投资百亿元的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项目,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加工基地。依安县集成推广猪粪、牛粪腐熟还田技术,生产高品质鲜食玉米和粘玉米,打响了“北纬47度”玉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