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真菌的转主寄生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真菌还是细菌

2024-07-1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913 次

真菌的转主寄生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真菌的转主寄生是指真菌可以通过寄生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来进行生长和繁殖。在小麦锈病中,真菌可以在小麦植株上生长和繁殖,也可以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和繁殖,这就是真菌的转主寄生。

小麦锈病的症状

小麦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斑点、叶子变黄、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色或褐色的锈斑、叶片卷曲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

小麦锈病的治疗方法

小麦锈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化学治疗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死真菌,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这种方法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生物治疗是指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小麦锈病,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其效果相对较慢。

小麦锈病的预防措施

小麦锈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等。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方式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小麦锈病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锈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下降。

问题二:小麦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或橙色的斑点、叶子变黄、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色或褐色的锈斑、叶片卷曲等。

问题三:小麦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

问题四:小麦锈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等。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方式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化学治疗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什么危害?

小麦锈病的化学治疗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污染土壤和水源、对非靶标生物产生毒害效应、引发人类健康问题等。

问题六:小麦锈病的生物治疗有什么优点?

小麦锈病的生物治疗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且可以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提高小麦的自然抗病能力。

问题七:小麦锈病的轮作和间作有什么作用?

小麦锈病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促进土壤的健康和平衡,提高小麦的自然抗病能力。

问题八:如何选择抗病品种来预防小麦锈病?

选择抗病品种时,应根据小麦锈病的流行情况、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关拓展:

问:小麦叶锈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麦叶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小麦锈病属于真菌类型的病害。小麦锈病又叫黄疸,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和条锈病三种,分别是由秆锈病菌、叶锈病菌和条锈病菌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病害,是一种真菌病。

真菌感染会出现白霜、或者铁锈。小麦锈病是真菌类型的病害。小麦锈病是真菌感染,可分为叶锈,条锈和秆锈三种。直观表现衫茄是真菌有脓液腥臭味。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春含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简介: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024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2024年,中国农科院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小麦D基因组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

2024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或森察结构和表达特征。这一成果5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刊物《自然》上。

问: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小麦锈病
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闷敏桐。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有3种: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蚂坦的冬麦区。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拿枝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

问:小麦锈病由真菌引起,它与小麦的关系是?

寄生关系,它从小麦的身上获取营养物质。

小麦是它的寄主。

问:锈病中属于单主寄生的是什么

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
  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多见于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梨等。不少作物的锈病是世界性的,有些有大区流行的特点,产量损失常以万吨计。
  中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小麦叶锈病(Pucciniareconditavar.tritici)曾大面积流行;
  小麦条锈病(P.striiformis)等也常有为害。

问:小麦锈病有哪些?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彩版一,1~3)。

症状

3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为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孢堆愈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

病原

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条锈菌为PucciniastriiformisWest,叶锈菌为***.recondita***.exdesm.***.tritici,秆锈菌为***.graminia***.tritici***.ethenn.。3种锈菌夏孢子都是单细胞,表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叶锈菌近球形橙***,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3种锈菌冬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冬孢子堆顶部条锈菌扁平或圆形,褐色;叶锈菌扁平并略向下斜,暗褐色;秆锈菌略呈尖圆形。

发病特点

3种锈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夏孢子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条锈菌在小麦生长后期随气流吹到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冬麦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传到平原冬麦区,发病后以潜伏菌丝越冬或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以不间断侵染繁殖方式越冬,早春再长出孢子进行再侵染。叶锈菌适温范围广,可在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侵入并越冬,春季再为害。秆锈菌越夏场所与条锈菌相同。但越冬地区仅限于福建、广东等南方麦区,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

3种锈菌的适温范围很不一样。条锈菌为9~16℃,叶锈为15~22℃,秆锈18~25℃,所以条锈发病最早,秆锈发病最迟。锈菌侵染必须植株上有水珠或有水膜时,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露天气有利于锈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壤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茂密,贪青晚熟麦田,均有利病菌侵入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丰产良种,同时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越冬基数;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后及时灌水。

(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或种子重量的0.2%的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5%时,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6677平方米30毫升或15%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