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柑桔灰霉病果实 柑桔灰霉病果实

2024-07-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96 次
柑桔灰霉病果实 柑桔灰霉病果实

柑桔灰霉病是柑桔栽培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对柑桔的果实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柑桔灰霉病,农业专家需要了解最新的百度SEO优化规则。

柑桔灰霉病的病因

柑桔灰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的病原菌是灰霉菌。灰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菌,它可以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进而感染柑桔果实。

柑桔灰霉病的症状

柑桔灰霉病的症状表现为果实表面出现灰色霉斑,渐渐扩展并覆盖整个果实,果实表面会出现软腐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果实腐烂。同时,柑桔灰霉病还会导致果实的口感变差,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对柑桔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和控制柑桔灰霉病的方法

预防和控制柑桔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果园卫生,及时清除枯萎的枝叶和病残果实,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2.保持果园通风,减少湿度,防止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滋生。

3.种植抗病品种,提高柑桔的抗病能力。

4.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柑桔灰霉病果实图片相关问题


问题一:柑桔灰霉病会对柑桔产量和品质造成什么影响?

柑桔灰霉病会导致柑桔果实表面出现灰色霉斑,严重的会导致果实腐烂,同时还会导致果实的口感变差,品质下降,对柑桔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二:如何预防和控制柑桔灰霉病?

预防和控制柑桔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果园卫生,保持果园通风,种植抗病品种,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等。

问题三:柑桔灰霉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柑桔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霉菌。

问题四:灰霉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真菌?

灰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菌,它可以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进而感染柑桔果实。

问题五: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柑桔灰霉病时需要注意什么?

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花皮果是什么样子,果皮腐烂出现霉斑

如果是受到吡虫啉、噻虫嗪、螺虫乙酯等害虫的侵扰,那么表皮会变白,并且呈网状带有黄丝,摸起来手感非常的黏;如果柑橘果实患上灰霉病时,果皮表面会出现大面积的白色霉斑,汁水闻起来带有恶心的臭味;受到害虫侵扰时,需要立即将果实剪下,并且集中进行销毁,受到灰霉病感染时,需要喷洒旁磨含有异菌脲元素的农药。

花皮果是果皮腐烂的柑橘

柑橘在成熟时如果养护不当,会变成花皮果,那么花皮果是什么样子;如果是受到吡虫啉、噻虫嗪、螺虫乙酯等害虫的侵扰,那么表皮会变白,并且呈网状带有黄丝,摸起来手感非常的黏,这种果实就被称为花皮果。

当柑橘果实患上运弯斗灰霉病时,果皮表面会出现大面积的白色霉斑,用手捏柑橘是软绵如水的感觉,用手轻轻戳一下果皮,会流出大量的果汁,不过这些果汁全部是腐烂后的,闻起来带有恶心的臭味。

害虫一般寄生在果实中,如果在柑闹扒橘树上发现花皮果,需要立即将其剪掉,并且把花皮果集中销毁,避免害虫传播到其它健康的果实中;还需要在花期时喷洒有机硅助剂溶液,预防害虫侵扰柑橘花朵。

灰霉病一般是在开花期时感染的,灰霉病感染的征兆是,会在花柱上出现小面积的丝网,颜色是淡灰色的;当发现灰霉病时,需要立即喷洒含有异菌脲元素的农药,并且不要在下雨前喷洒,以免雨水冲掉农药。

问答拓展:葡萄果粒上长毛是怎么回事?(如图)

您好!从您发来的图片看是葡萄灰霉病。葡萄灰霉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和葡萄贮藏期。葡萄灰霉病侵染多发生在花期,以后在果实、叶上可不断再感染,也有的是花期潜伏侵染,果实近成熟期表现症状。
防治措并罩或施:
1、保护地注意调节室(棚)内温湿度,白天使室内温度维持在32-35℃,空气湿度控制在75%左右,夜晚室(棚)内温度维持在10-15℃,空气湿度控制在95%以下。
2、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3、花期前后及时喷石灰少量式波尔多液保护绝伍。
4、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穗后喷药。可选药剂:50%朴海因1000-1500倍液;10%多氧霉素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闷纳液;50%速克灵1000-2000倍液;48%多菌灵600-800倍液。

问答拓展:霜霉病和灰霉病有何区别,用药是否一致?

防治用药不一致。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果柄和幼果。叶片受害,生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淡***小斑,随后渐变淡绿至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块。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即病菌的亮含孢囊梗和孢子囊。发病严重时,病叶枯焦,早期脱落。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资料拓展:

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敬拿笑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温度在20~30℃。病菌耐低温度,7—20℃大量产生孢子,苗期棚内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易发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气流,灌溉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敏旅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放风不及时、密度过大、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_霜霉病

百度百科_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