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真菌感染的百菌清 百菌清治疗真菌还是细菌
百菌清的作用
百菌清的主要成分是酮康唑,它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它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真菌感染的效果。百菌清还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病情引起的疼痛和***。
百菌清的使用方法
使用百菌清前,需要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擦干。然后将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至药物完全吸收。一般情况下,每天使用2-3次,持续使用7-14天即可见效。如果病情较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
使用百菌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接触眼睛和***,如不慎接触,及时用清水冲洗。
- 避免在患处使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百菌清的疗效。
-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 儿童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百菌清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使用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如果病情较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拓展:
问:多菌灵和百菌清有什么区别?
1、杀菌机理不同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没有内吸性,以触杀作用为主,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病害起预防和保护作用,没有治疗作用。喷施后,能在植物叶片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叶片上的病菌接触药剂后,百菌清能与病菌细胞中的各种酶结合,破坏酶的活力,使真菌细胞的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达到杀灭含困病菌的目的。誉搜
多菌灵也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作用,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对多种真庆老历菌病害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喷施后,药剂能被作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并通过韧皮部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通过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中断,起到杀菌作用。
2、施药方式不同
百菌清由于不具有内吸性,施药方法比较单一,主要用于喷雾和制成烟剂进行熏烟。多菌灵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性,能被植株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施药方法多样。多菌灵不但能用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土壤处理等多种施药方式。
3、抗药性不同
百菌清主要是在叶片上形成保护膜,在作物表面与病菌细胞中的酶结合,达到杀菌的作用,不易诱发病菌产生耐药性。多菌灵由于持效期较长,在植株体内能长时间存在,就很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产生抗药性。
4、持效期不同
百菌清喷施后主要在作物叶片上形成一种保护膜,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在雨水冲刷、阳光照射等作用下,保护膜很容易破裂,保护作用也就没有了。持效期一般只有7天左右。
多菌灵内吸性好,能被植株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并长时间在植株体内存在,能持续杀菌,持效期一般在15天以上,用于拌种和土壤处理,被根系不断的吸收,持效期更长,一般可达50天以上。
百度百科—多菌灵
百度百科—百菌清
问:刘老师,你好!葡萄得了什么病?用百菌清能治吗?
不好意思,悄孙蠢这两天有点忙从照片看这应该是庭院种植葡萄。看照片是刚花后,有明显授粉受精不良造成的落花和落果现象…
此外也看到有疑似的真菌病害危害…
百启陪菌清是一种保护性药剂,可以用于保护,但真菌感染需要先治疗为主…
所以建议先用甲托、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等7-10天一次喷洒防治…
最后在病菌得到控制后,喷洒百菌清进行保护为宜…
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这种商品凯岁名,在网络上都搜不到
嗯,不客气
问:如何治疗被真菌感染的植物?求各位大大帮解决啊……
可怜的孩子。罗汉松名贵、美观、大气,大家都喜欢。野外罗汉松抗性强,不易产生病虫害,但室内种植由于缺肥、缺光照等原因容易造成生长衰退而发生病害。你家的罗汉松应该是感染了黄锈菌等,可用以下方法:
1、剪除病害枝叶减少传染;
2、用退菌特和百菌清等适当加大浓度全株喷施并灌根(即用药液稀释后浇根部);‘
3、将植物搬至露天通风、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中,待其自然恢复,注意多浇水保持湿度;
4、适度使用“植物动力”等生长调节剂、液肥混合体,尽快帮助植株恢复。
问:跟我相处了九年的秋兰被真菌感染了,该怎么办?
兰花黑腐病又称疫病、冠腐病、猝倒病、心腐病,是洋兰最常见的真菌病之一。可危害多种洋兰的小苗、叶、假鳞茎、根等,其中以心叶发生最多。通常被感染时,先是在叶面上出现细小的、有***边缘的紫褐色湿斑,并逐渐变为水渍状扩大,较大和较老的病斑中央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用力挤压时还会渗出水分,随后叶片变软发黑,不久腐烂脱落。除此之外,病原菌也能侵入根部和根状茎,然后向上扩散至假鳞茎及叶片基部,从而造成全株变黑枯死。它通过已发生污染的栽培介质、肥料与流水等传播,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原菌扩散极快,危害较重。
防治方法:(1)在栽培过程中,保持通风,避免潮湿,预防黑腐病发生;(2)定期使用50%福美双100~150倍液或用75%百菌清800倍液加0.2%浓度的洗衣粉喷布叶面进行预防。(3)在发病时切除感染部位或器官,加以烧毁或深埋;(4)在病菌发生时采用用含铜杀菌剂如0.1%~0.2%的硫酸铜喷洒,或采用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1%波尔多液喷洒杀菌。
2.兰花炭疽病
又称黑斑病、褐腐病、斑点病等,也是洋兰常见真菌病害之一,可危害多种洋兰,我国南方各地常见。主要危害叶片,发害初时,在叶面上出现若干淡***、黑褐色或淡灰色的小区,内有许多黑色斑点,有时聚生成若干带,当黑色病斑发展时,周围组织变成***或灰绿色,而且下陷。其病原真菌乃刺孢盘属的盘长孢状刺盘孢霉与环带刺盘孢霉,以分生孢子飞散进行空气传播,以萌发的孢子通过伤口侵染。霉雨季节发病尤为严重,叶面***或浇水也会加重病害发生。甚至兰株放置过密,叶片发生交叉也易传染病害;过量施用氮肥,也易引起病菌侵染发病。
防治方法:(1)发病时要剪去受感染的器官,并用50%多菌灵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杀。(2)在发病前用65%代森锌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加0.2%浓度的洗衣粉喷布预防。
3.兰花花枯病
全球性真菌病之一,病原菌为串珠尖镰孢菌、灰葡萄孢菌、膝曲弯孢菌等。此病多发生在环境潮湿的地方。串珠尖镰孢菌多为害洋兰的花或花序,幼嫩的兰芽也易受感染。受害部位多呈凹陷的暗褐色至黑色病斑,上面多覆盖有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以及细小的粉色孢子。严重时可使花朵在芽期变黄凋落。此病也能感染叶片,多在受伤组织处出现小斑点。灰葡萄孢菌侵染洋兰发生的花枯病称为葡萄孢花枯病。通常是在花被片上先出现淡褐色非常细小的水渍状斑点,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大,最终导致花朵腐烂。膝曲弯孢菌危害时通常是在花萼、花瓣或花梗上出现0.5厘米宽的卵形或圆形病斑,病斑稍下陷,淡褐色至暗褐色。
防治方法:(1)栽培过程中注意环境湿度不可太高,特别是在夜间温度较低时。(2)在植株发病时需剪除病花,每4~7天用80%代森锌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和浇灌土壤。
4.兰花白绢病
又称兰花霉菌病、兰花基腐病,最常见的洋兰真菌***害之一,几乎所有的洋兰均可发生,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其病原菌乃小核菌属的整齐小核菌。植株受感染时先在茎基部出现***至淡褐色的流水状病斑,不久即产生白色菌丝,并在其根际土壤表面及茎基部蔓延,后菌丝体纠集在一起成为栗褐色或蓝色菌核。病菌主要破坏植株基部,并感染幼叶和根部。受害株的叶片先呈***,后枯萎死亡,继而迅速出现根与假鳞茎的衰萎与腐烂。如果向上蔓延,茎会出现坏蚀槽,接着腐烂,从而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即剪去病茎,并将兰株浸于1%的硫酸铜溶液中消毒,盆土用0.2%的五氯硝基苯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也可用50%的代森锌5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际土壤,控制病害蔓延。(2)如果为稀有的洋兰时,可在发现假鳞茎周围有白绢出现而假鳞茎未腐烂时,马上把植株拔出,去掉周围的植料,直接用洗衣粉擦涂病株的根部、叶基、假鳞茎等处,稍过几分钟后再用清水边洗边冲,晾干后再重新种植,不久即可再发新芽。
5.兰花叶枯病
本病主要由水霉菌所引起,主要靠空气传染。高温、冷害、日灼、药害、营养失调等会引起植株活力下降,加重叶枯病的发生。一般从叶尖或叶片前端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叶尖上发生褐色小斑点,然后斑点扩大为灰褐色的病斑,中间成灰褐色,并有小黑点,严重时相邻病斑融合成大病斑,最后叶枯脱落。
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时应及时摘去病叶,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喷2~3次。(2)已发病的植株要避免雨水或暂停浇水。
6.兰花灰霉病
又称花腐病,一般在花上发病,由灰葡萄孢引起。发病初期在花瓣上生水浸状的小斑点,病斑在白花系上为褐色点、红花系上为褐色斑点、粉红色花系上则呈稍浓粉红色的病斑点,病斑点防治后一般可停止发展,但会降低花的观赏价值。在环境温度较低、湿度高时,病菌扩展迅速,可造成整株花枯死。
防治方法有:(1)淋浇在白天进行,以使植株特别是花朵上的水分尽快蒸发;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同时避免冷害热害。(2)在发病时剪去重病花朵或其它病部并销毁。(3)发病初期,可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在大棚或温室大规模栽培时还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液施药。采用烟雾法时可10%速克灵烟剂,熏3~4小时,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10%杀霉灵粉尘剂,每次1000平方米1千克左右。
8.兰花叶斑病
兰花叶斑病是兰花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致病真菌有尾孢菌属、柱盘孢属以及菜豆壳球孢、柑桔叶点霉、石斛壳月孢与壳针孢等。其受害症状因不同菌类差异较大,受害植株先是在叶的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区,下表面则有相似色泽的小病斑,然后变为暗褐色。
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发病时应先除去病叶,再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或浸泡,也可用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1500倍液喷布防治。
9.基腐病
又称镰刀菌病、黄叶病、枯萎病等,由镰刀菌所引起,在中、高湿环境中易发病,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上发展,产生病素,引起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和光照,加强植株的抵抗力;(2)发病时应先除去病叶,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或浸泡,也可用1%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布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