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灰鹅养殖之饲养管理,养殖户要掌握!

2024-07-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332 次
灰鹅养殖之饲养管理,养殖户要掌握!

灰鹅养殖之饲养管理,养殖户要掌握!

1.合理饲喂

灰鹅的饮食要求较为严格,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灰鹅,采取不同的饲喂方式和饲喂量。在灰鹅的生长初期,应以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为主,促进其快速生长;在中后期,则应适当减少饲料的蛋白含量,增加饲料的纤维素含量,以促进其消化吸收,降低饲料转化率。

2.定期消毒

灰鹅舍内环境卫生是影响灰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对灰鹅舍内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灰鹅感染***。消毒时,应选择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3.合理饮水

饮水是灰鹅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灰鹅的健康成长,应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和充足供应。饮水器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灰鹅饮用污水导致***发生。

4.科学养护

灰鹅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的影响,为了保证灰鹅的健康生长,应定期进行养护。养护时应注意灰鹅的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等,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5.环境控制

灰鹅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灰鹅的健康生长,应合理控制灰鹅舍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

1.灰鹅养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灰鹅养殖时需要注意饲喂、消毒、饮水、科学养护和环境控制等问题。

2.灰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哪些?

灰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有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3.灰鹅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灰鹅的饮食需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喂方式和饲喂量,应根据灰鹅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4.灰鹅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有哪些影响?

灰鹅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应合理控制灰鹅舍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5.灰鹅养殖中如何进行科学养护?

灰鹅养殖中进行科学养护时,应注意灰鹅的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等,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灰鹅养殖之饲养管理,养殖户要掌握!只有做好灰鹅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灰鹅的健康成长和产出质量,提高灰鹅养殖的效益。希望本文对灰鹅养殖户有所帮助。

参考来源:

问答拓展:灰天鹅养殖

饲养要点
  一、要巧渡野生驯化接触关
  灰天鹅性烈畏人,对人持有高度警惕性,自由空间常与人保持在百米开外的距离。被人缚捉时,会极力挣扎反抗,不食不喝,很快就会死亡。要度过这一关,可采取家禽诱导法。家禽是人类驯化了的,如鸡、鸭、鹅,喂食时会听从人的召唤。把灰天鹅与家禽放在一起(应加笼或对灰天鹅剪翅),使灰天鹅不过于孤独,唤家禽时,家禽蜂拥而至,使灰天鹅看到它们的同类与人的和善关系,从而逐渐解除它对人的畏惧感,使其性情逐渐温和。另一方面,家禽抢食时,也能诱发它进食。这一关很重要,是人工饲养灰天鹅的成败关键。在这一关键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⑴、如果笼养,笼要结实;如果圈养,圈壁不可用石头或砖块,以免初期灰天鹅发急,冲破笼子或碰壁而亡。⑵、如果和家禽同养,家禽银缺数量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时因其排异性,灰天鹅会受到家禽的群击而不安;过小时,家禽受灰天鹅的攻击密度会增强,可能引起家禽骚乱不安。但有一点应了解的是,灰天鹅和家禽相比,虽然雁的体大嘴阔,翅膀有力,进攻时貌似凶恶,但实际上灰天鹅嘴不如鸡,爪不如鹰,并不会致家禽于死地。
  二、加强食类训化
  灰天鹅食物比较单纯,食性比较特殊,它食嫩不食老,食散不食粘,食脆不食软。例如对麦苗、麦子、小青菜特别爱食,进食速度极高,但对馒头、面条、米饭则很少食,对玉米则一定要用嘴咬碎后才咽下,对水果一定要切碎后才能食之。对鱼、虾、肉、油类则根本不食。为了便于饲养,需要对灰天鹅的食物、食性加强训化。在野生训化初期,先以小麦、青菜为主食,每天定时喂养。喂养时要先给以训化口令,再给食物。半年颤察之后,灰天鹅对人的畏惧解除。这时可以适当改变食种,如玉米、白菜、青草、果皮等。如果不食,可适当限食,强迫它改变食种。对粉状食物,要先加水搅拌成颗粒状喂之,以后逐步减少加水量,使其食粉状食物。
  三、加强暑天管理,保障安全度夏
  灰天鹅怕热,度夏是个大难关。加强暑天管理是灰天鹅安全度夏的关键,也是人工饲养灰天鹅成败的又一关键。暑天到来时,灰天鹅因忍受不了高温,会急躁不安,食欲大减,喝水量大增,这锋洞辩样就会产生拉稀,逐渐消瘦。如不加强管理,很快就会死亡。暑天管理的方法是:⑴、暑天饲料要精,在饲料中可增加防病治病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AD3粉),每隔十天或半月要喂两片土霉素片。特别是八月一日至八月廿五日之间,是灰天鹅脱羽时间,更容易急躁不食。⑵、加强降温措施。把灰天鹅放到背阳有水的地方,如果缺水,至少每天供应两公斤饮水,确保灰天鹅的饮用。⑶、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灰天鹅食量大,胃排空快,进食后很快就会排便,如果不及时清除粪便,就容易使灰天鹅染病。所以,暑天要加强打扫卫生的次数,以保障灰天鹅有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灰天鹅驯化后,就能像鸡鸭鹅一样和人和睦相处,既不怕人,也不攻击人。
  育雏要点
  雏鹅生长速度快,但抗温能力差,选择健壮的雏鹅有利于饲养管理。选择的简单办法是将雏鹅仰翻放置,能立即翻身站起的多为健壮个体。另须注意选择孵坊已经小鹅瘟免疫的鹅苗。(1)育雏环境进雏前应对育雏室彻底清扫、消毒。消毒药可用百毒杀或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1周龄育雏温度为29~27℃,2周龄27~25℃,3周龄25~22℃,4周龄22~19℃。整个育雏期间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雏鹅要分成小群,以免打堆压死,还要注意通风透气。雏鹅进场后1周内应注射鸭瘟及肝炎疫苗。(2)科学饲喂雏鹅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开食前先饮高锰酸钾水,再喂半生米饭粒,搭配切成细丝的青菜叶,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鹅啄食,一般每天饲喂6~9次。1周后可逐渐过渡到饲喂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土霉素或大蒜汁以防发生痢疾腹泻。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放牧与放水,时间由短到长。3周龄后逐渐增强放牧强度,减少饲喂次数,以降低成本。喂料时先喂精料再喂青料,精、青料的比例由1∶2逐渐增加到1∶4。精料配方:玉米粉50%、豆粕30%、小麦粉15%、鱼粉5%,另加石粉0.5%、微量元素0.25%和砂粒0.75%。
  中鹅管理
  中鹅是指4周龄到育肥前的青年鹅,此期应以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精料。放牧以早晚为主,每群以不超过300羽为宜,一般吃至八成饱就应放水休息半小时。放牧要防中暑雨淋、鹅群跑伤和农药中毒等。中鹅精料配比:玉米粉50%,碎大麦11%,碎小麦25%,豆粕12.5%和石粉1.5%。
  育肥方法
  中鹅养至主羽长出(俗称“穿背带”),就可转入育肥饲养期。以放牧为主的灰鹅架子大,育肥效果较明显。育肥期可放牧稻茬田,或用麦粒育肥。圈养育肥,可在舍内饲喂谷物或块根饲料,每天喂饲3~4次,半个月后就可出栏上市。也可强制填肥,用浸泡膨胀的玉米粒填喂10~12天即可上市。短期填肥效果很好,效益明显。
  疫病防治
  灰天鹅抗病能力比较强,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接触传染源较多,所以容易感染***。现主灰天鹅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灰天鹅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出壳后3~4天及20天左右的雏灰天鹅易发病,20日龄以上的较少发病,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1、***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接着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拉稀、少食或绝食。急性不出现任何症状即死亡。慢性症状后期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而深浊带有气泡或假膜的稀粪。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或发生瘫痪。日龄较大的病灰天鹅在病程持续1周后,也可自然康复。2、防治措施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0.5毫升可以预防。若雏灰天鹅在3~5天发病,说明孵化器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才能继续孵化。(二)灰天鹅流行性感冒灰天鹅流行性感冒又叫灰天鹅渗出性败血病,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灰天鹅急性传染病。可由病原菌污染饲料和饮水而引起,也可经呼吸道感染。主要在春秋两季流行。1、***潜伏期很短,感染后几小时就可出现症状,鼻腔有浆液性鼻涕,呼吸困难,发出鼾声,不时强力摇头。严重时脚麻痹,不能站立,病程2~4天,死前出现下痢。2、防治措施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口服敌菌灵30毫克/公斤体重,每天2次或用氯霉素,每只灰天鹅肌肉注射12~15毫克,每天2次。(三)灰天鹅蛋子瘟灰天鹅蛋子瘟是产蛋母灰天鹅发生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发炎而引起。1、******门有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白和卵黄小块,2~6天后,不食不饮,失水,衰弱而死。2、防治措施每只用25毫克喃唑酮混合在饲料中连服3~4天,或肌肉注射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绦虫病灰天鹅绦虫病的原虫为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中间宿主为剑水蚤或淡水螺。灰天鹅若误食了被感染的剑水蚤或淡水螺,绦虫在肠内发育成熟,可严重侵害2周至4月龄的雏灰天鹅。多在春末和夏季发病。1、***排出灰白色的稀薄粪便,混有白色的绦虫节片。食欲减退,到后期完全不吃,生长停顿,消瘦,精神萎靡,不喜动,离群,腿无力,向后面坐倒或突然向一侧跌倒,不能站立,一般发病后1~5天死亡。2、防治措施(1)避免在死水塘里放养。(2)经常检查,对感染有绦虫的灰天鹅群,应有计划的驱虫,以防止病源传播。(3)雏灰天鹅与成灰天鹅应分开饲养、放牧。(4)治疗: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灭绦灵60毫克/公斤体重,硫双二氯酚200毫克/公斤体重,丙硫苯咪唑40毫克/公斤体重,分别用少量面粉加水拌和,然后按计量称取药面,做成丸剂,塞入灰天鹅的咽部。或用槟榔煎剂按每公斤体重0.5~0.75克灌服。

问答拓展:饲养小鹅的技术及相关要求

  小鹅饲养的技术

  精心喂养

  小鹅最开始吃食时最好先调教喂水,随后喂青菜或者牧草、萝卜叶拌米饭之类的食物。5至10日龄日喂3至4次,夜间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20日龄逐渐喂配合饲料。饲料配方:玉米50%,米糠20%,优质草粉10%,鱼粉8%,生长素1%,骨粉0.5%,抗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0.5%,豆粕10%。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以粗料为主,适当补充精料,使其充分运动。

  冬天的鹅经过40到50天的饲养,主羽已长出,体重达2.5公斤时,即可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至30天,鹅个体重可达5公斤。参考饲料配方:玉米35%,粉渣30%,米糠或优质草粉20%,高粱6.5%,贝壳粉3%,食盐0.5%,沙子1%,豆粕4%。

  精细管护

  进鹅前要用2%的福尔马林或20%的石灰水对鹅舍、用具消毒。一定要选购免疫过的鹅苗,买回后将小鹅摊放在竹筛内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小鹅瘟疫苗,每只用注射器灌服0.02%的痢特灵水液0.5毫升,用低度酒浸脚均能有效预防鹅白痢等***。还要勤扫鹅舍,勤换垫草,定期对饲槽、饮水器具清洗消毒。严禁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菜喂鹅,严防农药中毒。早晨摘回和洗过的青菜、草料要晾干后饲喂,拌喂的米饭不要沾油盐荤腥。

  当冬鹅的主翼羽长出后,选择光线较暗、环境安静、避风保暖、干燥清脊高洁的房屋作圈舍,条件允许的话要安排隔天下水20分钟左右,以清洁鹅体。

  对少数不贪食的冬鹅可进行强制育肥。将配合饲料加适量水搓捏成粗1—1.5厘米、长约6厘米的条状饲料,进行填喂,每次每只填3—4条,以后逐渐增加到5—6条甚至更多,每天填3—5次,并***充足的饮水。

  合理分群

  一周龄后每平方米养小鹅20只,2周龄后减少至15只,以此递减。使鹅群密度合理,防止出现挤压、堆叠,影响鹅的正常生长。

  鹅的饲养一、鹅舍建设:鹅舍可分为育雏舍、肉鹅舍、肥育舍、种鹅舍,它们的具体建筑要求和条件也不一样。1.育雏舍: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肉鹅舍: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樱租尺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

  3.肥育舍: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可容纳50只肉鹅。

  4.种鹅舍: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平方米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鹅的管理

  1.保温雏鹅:0~7日龄,舍内温度为28~30℃,以每天降1℃直至常温。

  2.湿度:相对湿度60%~65%为宜,要保持干燥。

  3.密度:0~7日龄25只/平方米,8~21日龄13~15只/平方米,之后10只/平方米。

  4.放水:7日龄后的雏鹅型樱,选择晴天,把鹅赶到浅水边让其自由下水,放水时间逐渐增加。

  5.放牧:14日龄后开始选择晴天赶鹅到草地上放牧,晒晒太阳,适应环境。

  6.中鹅期:30~80日龄为中鹅期,由于觅食消化、抗病很强,主要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

  7.育肥期

  (1)放牧育肥:农作物收割时放牧,收割完,鹅也育肥。

  (2)舍饲育肥: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

  (3)填饲育肥:用玉米粉食为团,每天3次填饲,10天即育肥。

  8.后备期:要逐渐由精料为主过渡到粗料再到以放牧为主,使种鹅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的体重到开产。

  9.产蛋期:产蛋期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喂3次,每次100~150g配合饲料,放牧要慢而且选择平坦的地方。

  10.停产期:鹅产蛋8~9个月后,开始进入停产换羽期,这时,由精料改为粗料,以放牧为主,全饲为辅,使羽毛脱换,准备下次产蛋。

  四、鹅病防治

  1.科学选择鹅场址是防治传染病的基础:场址选择在地势较高,比较干燥通风,水源充足、卫生,电源通畅、交通方便的地方。要布置合理便于使用和消毒防病。

  2.清洁卫生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清洁卫生的鹅场,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时也能使鹅场地吃料长肉,提高生产性能。

  (1)水源卫生:尽量不用河、塘、表面水作饮用水。

  (2)工作人员的卫生: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

  (3)用具卫生:包括水槽、料槽等。

  (4)环境卫生:清洁卫生的环境,可减少病源,切断一切传播疫病的途径。

  3.管理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保证为了预防疫病,维护家禽的健康,要从家禽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尽量排除可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1)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要求***按科学配制的营养全价饲料。

  (2)防止引入的鹅种带来疫病。

  (3)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不同种类的畜禽不要混合饲养。

  (5)作好记录工作,有利于掌握场内家禽健康状况,疫病的种类和发病规律等。4.有效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关键:要建立一种制度,经常除粪,常规清扫,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场区,定期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疫病死亡,提高生产成绩。

  5.确切的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核心:预防接种就是指将疫苗通过滴鼻、饮水、气雾、注射等途径接种到鹅体内,使之产生抗体,从而保证鹅不受感染,隔断传染病的发生。鹅免疫程序:3日龄注射小鹅高免血清0.3~0.5ml/羽。7~10日龄,注射流感油苗0.3~0.5ml/羽。21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1头份/羽。35日龄,注射小鹅巴氏杆菌苗2ml/羽。22周龄,注射小鹅瘟苗1头份/羽。23周龄,注射流感油苗0.5ml/羽。24周龄,注射大肠杆菌苗1ml/羽。开产时再按22~24周龄重复一次。

  6.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补充。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

  小鹅饲养要求

  1.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挑选雏鹅。

  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雏鹅的饮水和开食。

  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饲喂方法。

  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5.饲料和牧草。

  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

  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分群、卫生及通风。

  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过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勤扫栏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8.定期消毒育雏舍。

  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

  饲养小鹅的要点

  一、选好雏鹅。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二、温度适宜。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三、精心饲喂。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次。

  五、适时放牧。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六、防治***。雏鹅抗病力弱,圈舍要常清扫,垫草要勤换勤晒,料槽每周用碱水刷1次,育雏阶段重点防治小鹅流感和小鹅瘟。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鹅快速饲养方法”

问答拓展:鹅的养殖方法

白鹅的养殖技术:
  精选雏鹅:
  应选择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的品种,如白鹅、灰鹅等。要求雏鹅健壮活泼,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精烂碧喂雏鹅:
  刚出壳的雏鹅喂0.05%的高锰酸钾液,并在每100亳升高锰酸钾溶液中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16毫升,葡萄糖5克,红糖3克,日喂3次,连喂5日。用鲜莴笋叶或鲜嫩菜叶置于干净地方让其采食,2小时喂1次;2日龄~4日龄喂用水浸过的饭坯子,日喂4次~5次,夜间1次;5日龄~10日龄日喂7次~8次,夜间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饲料占70%~80%;11日龄~20日龄逐渐喂配合饲料,采食青草,日喂5次~6次,晚上2次。饲料配方为(%):玉米50,鱼粉8,花生麸10,米糠20,细糠10,生长素1,贝壳粉0.5,骨粉0.5,另加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0.5,食盐0.3。
  养好中鹅:
  鹅生长至4周龄~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鹅30日龄后至主翼羽长出前以吃青饲料主,适当补充精料,使其充分运动,提高生活力。一般每日饲喂4次~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配成半干半湿状饲喂。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1.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或玉米20,鱼粉4,花生麸4,米糠10,细糠60,生长素及抗生素1,贝壳粉1。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厘米~2厘米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扫2次。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
  快速育肥:
  经过40天~50天的饲养,鹅的主羽已长出,体重达1.5公斤~2公斤时,即可采用“高能量、低蛋白”的日粮进行强度育肥20天~30天,鹅体重可达4公斤。
  鹅常见病的防治:
  一、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二盐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一)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一部分鹅会自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肠粘膜充血、出血等败血症现象。死于急性或亚急性型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的带状假膜,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使后段小肠状如香肠。
  (三)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又叫出败。是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多发生于秋季在鹅性成熟时期,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在疫区每年都会发生。
  (一)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二)病理变化: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急性型、慢性型心外膜、心冠沟处有出血点,肠道有充血、出血。
  (三)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槐历岩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铅御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是因为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小鹅受寒而感染。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由于小鹅抗病力差,所以死亡率较高。
  (一)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二)病理变化:皮下、肌肉出血,上呼吸道有呈半透明的渗出物,肺充血,心外膜有出血,肝、脾、肾淤血或肿大,常见有灰***坏死点。
  (三)防治措施:(1)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2)该病多发地可以注射灭活苗进行预防。(3)病鹅群肌肉注射青霉素,口服磺胺嘧啶片效果较好,同时注意保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四、副伤寒
  鹅的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雏鹅。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腹泻、结膜炎、消瘦等症状,成年鹅症状不明显。
  (一)症状:病鹅主要表现为下痢、粪如清水,鹅日趋衰弱。病鹅食欲消失、腹泻,粪便污染后躯,十涸后封闭***门,导致排粪困难。成年鹅呈慢性,主要是消瘦。
  (二)病理变化:食道空虚,肝脏肿大、充血,粘膜充血、出血,气囊膜混浊,盲肠肿胀,内容物呈干酪样。
  (三)防治措施:(1)注意饲养管理,不喂腐败的饲料,慢***的种鹅要淘汰,常发地区从种蛋孵化起就应注意消毒,雏鹅要加强饲养管理。(2)用敌菌净饮水、拌料效果好。
  五、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矛形剑带绦虫主要寄生于鹅的小肠内,当虫体长大时,大量积聚于小肠会造成肠道机械性堵塞,影响鹅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鹅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外来品种更易发生该病。
  (一)症状:病鹅生长发育迟缓、贫血、拉稀、消瘦、离群呆立,零星死亡。
  (二)病理变化:在死鹅或病鹅的小肠里可以找到大量的虫体。该虫体乳白色、扁平,分节,外表呈矛形,成虫长8-15厘米,宽18-20毫米。
  (三)防治措施:(1)鹅群定期驱虫。成年鹅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及时清理粪便,饲喂的水草要清洗。(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鹅抗病能力。(3)病鹅群口服抗蠕敏效果较好,每公斤体重按20毫克的剂量1次投服。
  六、鹅虱
  鹅虱是藏于鹅体羽毛内的寄生虫。虫体小,形状象牛身上的虱子。虱的全部生活都离不开鹅体。
  (一)症状:虱吸食***及羽毛、皮屑,还会伤皮肤,造成鹅体发痒不安,造成鹅生长发育缓慢,消瘦,成年鹅产蛋量下降。
  (二)防治措施:(1)鹅舍要经常清扫,垫草常换。鹅舍经常用0.2%的敌敌畏喷洒消毒。(2)已有鹅虱的鹅可用0.5%的敌百虫粉剂喷洒羽毛中。
  鹅舍建筑的基本要求与鸭舍相同。通常分为雏鹅舍、育肥舍、种鹅舍、孵化舍等几种。
  雏鹅舍用于饲养3周龄以下的雏鹅。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无抵御寒冷侵袭的能力。雏鹅舍应保温、干燥、通风,但无贼风,并设置供暖设备。每舍50-60平方米,饲养雏鹅500-600只。雏鹅舍地面比外面高10-30厘米,使室内能保持干燥。室内地面可夯实后铺上砖,也可直接用沙土铺地。舍外有运动场,兼作喂料和雏鹅休息场所。舍内与舍外面积之比为1∶1.5-2。运动场紧靠水浴池,池底不宜太深,有一定坡度为好,以便鹅群浴水。
  育肥舍可以利用旧房舍改建,也可以用竹木和石棉瓦搭建成能遮风雨的简易棚舍。棚舍搭建成前高后低的敞棚单坡式,前檐高1.7-2米,后檐高0.3-0.4米,进深4-5米。后檐砌墙挡北风,前檐可以不砌砖墙。育肥舍外也应有场地、水面。水面用尼龙网或旧渔网围起。育肥舍内应干燥、平整,便于打扫。育肥舍的建造面积以每平方米栖息7-9只70日龄的中鹅计算。
  种鹅舍面积以每幢饲养200-300只种鹅为限,不宜过大。可采用敞棚式,朝南敞开,朝北砌墙或用竹帘挡住。舍内地面夯实即可,也可铺砖。种鹅舍最大的问题是防老鼠或其他小型兽类偷取种蛋或惊扰鹅群。舍内高出舍外。舍内专设产蛋间,且与休息场所有门相通。产蛋间内光线可稍暗些,有垫草铺成的产蛋窝。最好是用短竹木隔成小间,以免产蛋母鹅相互惊扰。种鹅舍外应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和水面,水面较大时也应用尼龙网围出一小块。运动场周围最好有树荫,或搭建凉棚。
  孵化舍可利用旧房舍改建。人工孵化,可不设孵化舍。利用母鹅自然孵化,应专设孵化舍。改建孵化舍的总原则是房舍周围环境安静,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光线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