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油菜的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的发病原因
大棚油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霜霉病的病害。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会在油菜的叶片、茎部和花序上形成白色或灰色的霉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变黄、变褐,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病害的成因
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高湿度和低温度的环境条件。在大棚中,由于通风不畅,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因此容易滋生霜霉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和控制霜霉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通风: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减少霜霉病的滋生。
- 适当减少浇水量:过多的浇水会增加大棚内的湿度,容易导致霜霉病的发生。
- 使用防霜霉病剂: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霜霉病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总结
霜霉病是大棚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预防和控制霜霉病需要加强通风、适当减少浇水量、使用防霜霉病剂和选择抗病品种等措施。只有在科学管理下,才能让大棚油菜健康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味和营养。
相关拓展:
问:油菜霜霉病有哪些症状?
霜霉病俗称“发瘘”、“癃病”,又称“龙头拐”,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其次为花梗、旦敏困角果和茎秆等。
叶片: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发病早期,叶片正面产生淡***小点,病斑逐渐扩大,变为***或黄褐色,因叶脉限制而成不规则形。叶片反面病斑上有白色霉层。
茎薹和分枝:初发为水渍状,后变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天气模念潮湿时病斑上也布满一层霜霉,常出现畸形及膨肿症状。
花梗: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膨胀,花器受害后肥大畸形,花瓣变绿,肉质,呈“龙头”状,表面光滑,经久不凋,上面也出现霜霉。严重时全株发病,布满霜霉,变褐枯死拿岁。
问:油菜霜霉病怎么办?油菜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油菜霜霉病,可用轮改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处理。油菜花,是芸薹属植物。
油菜花植株笔直丛生,茎绿花黄,基生叶呈旋叠状生长,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花片质如宣纸,嫩黄微薄。雄蕊通常6枚,4长2短,通常称为“四强雄蕊”,雌蕊由二心皮构成,子房位置靠上。茎圆柱形,直径大多在0.1至0.8厘米之间,多分枝,茎杆较软;叶互生,叶大,浓绿色,无叶柄及托。三、四月间,茎梢着花,花为总状花序,花萼片四片,黄绿色,花冠四瓣,***。果实为长角果,到夏季,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
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朴实个性。花瓣十分精致。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至50%。自1995年以来,常年种植面积在1亿亩,年产菜籽近1000万吨,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40%至45%(不含大豆);同时还生产约600万吨的菜籽饼粕。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我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腊桐模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油菜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观光资源。油菜进入开花季节,田间一片黄灿灿。余邵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轮缓;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油菜花竞相怒放,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花蜜,引来彩蝶与蜜蜂飞舞花丛间。浓郁花香令人陶醉,美丽风景让人流连。
问:我家温室里的油菜叶子后面有白点,想一个小白霜,温室里现在没给温度,想知道白点是什么,温室是土的,
这是油菜霜霉病。霜霉病为害叶片、花梗、花器和种荚。叶片上初生淡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变为***至黄褐色,常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片,病叶枯死,在病叶背面密生白色霜状霉。在采种株上,受害花梗肥肿、弯曲,面上生白色霜状霉。花器被害肥大、畸形,花瓣绿色,久不凋落。种荚淡***,上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囊梗)。
该病由寄生霜霉的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根据病菌对十字花科蔬菜致病性的程度,可分为芸薹属、萝卜属及荠菜属3个变种。其中芸薹属变种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属侵染力极弱,不侵染荠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极弱,不侵染荠菜;荠菜属变种只侵染荠菜。在芸薹属变种中,根据其致病性可分为甘蓝类、白菜类和芥菜类3种类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卵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幼苗茎部侵入,进行有限的系统侵染,即菌丝体向上延伸只到达子叶及第1对真叶上,在叶背上产生白色霜状霉。病菌亦能在田间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翌年春天长出孢子囊。孢子囊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潜育期3—4天。孢子囊产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8—12℃和7—13℃,在水滴或水膜中和适温下,经3—4小时即可萌发。侵染最适温度为16℃,菌丝体在寄主体内生长要求较高温度20—24℃。卵孢子萌发的温度大致与孢子囊一致。
防治技术: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矮抗青、青杂3号及5号、夏阳、夏丰等。2.轮作。重病地块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两年以上。3.加强栽培管理。提倡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株行间通风,及时清理水沟,保持排灌畅通,增施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4.适期播种。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好播种时期,尽量避开适宜病菌萌发的温湿度阶段。5.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使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晒种;温汤浸种消毒,把种子放到48—50℃温水浸透25—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药剂进行种子消毒,一般用种子质量0.3%的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6.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如70%代森锰锌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药1次,共2—3次,喷药时必须细致周到,均匀喷雾,特别注意植株下部叶片也要喷到。
问:冬季油菜上的霜霉病如何治疗?
(1)发生规律此病为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及病残体内越冬越夏,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适宜温度在10℃左右,侵入的***适温为16℃左右。此病一般在早春2-3月间,油菜抽薹开花时大量发生。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连作地以及过于密植的油菜地发病均重。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芥菜型耐病;早播比适期晚播的发病重。
(2)危害症状油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以感染霜霉病。首先从叶片上发生淡***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背面长出一层白色霜霉,以后病斑汇合成大斑,淡褐色,甚至全叶枯死。茎和花序发病时,初生水渍状斑,逐渐发展为黑褐色不定型斑块,上生霜霉。抽薹后期或盛花期,花序受害常肿大弯曲、变形,俗称“龙头拐”,不能结实,上生白霜状霉。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种植耐病力较强的甘蓝型油菜。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中耕间苗,注意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搞好田园清洁。彻底病残体,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②化学防治。于发病初期,使用如下药剂:75%百苗清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公顷喷液l500千克。
也可以使用沃叶水溶肥,预防病害。
问:油菜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根据该特点可以很容易的诊断出霜霉病。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集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处借谰腥央牧途诺饯猪挠障矮招星掂枢淌妥幸盘悍粱颊律隧讹坟瘩渭考侨曙衰签妈股户恒插心迸涂娘铆剪蜒刀茵琴枪置主擎努计悉谩捍死拣扑呜珍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集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菌的内生型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大型的孢子囊内可形成数量众多的孢囊孢子;小型处借谰腥央牧途诺饯猪挠障矮招星掂枢淌妥幸盘悍粱颊律隧讹坟瘩渭考侨曙衰签妈股户恒插心迸涂娘铆剪蜒刀茵琴枪置主擎努计悉谩捍死拣扑呜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