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青岛试种海水稻

2024-06-0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91 次
青岛试种海水稻

青岛试种海水稻-为什么它是未来农业的希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一项令人兴奋的试验,他们试图在海水中种植水稻。这项试验非常成功,这意味着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有可能将来解决全球食品危机。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个惊人的发现,以及它为什么是未来农业的希望。

如何种植海水稻?

在种植海水稻时,农民只需将种子在盐水中浸泡,然后在海水中种植。在生长过程中,水稻将过滤盐分,将其排出,并将其转化为能量。这种过程被称为“盐渍化逆境”,这种特殊的生长条件使得水稻能够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长。如果这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农业将不受气候和水资源的限制。

为什么海水稻是未来农业的希望?

海水稻可以在不需要淡水的情况下生长。这意味着,它可以在干旱地区和没有淡水资源的地区生长,从而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海水稻可以在海水中生长,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海岸线附近生长,而无需进行昂贵的土地开垦。海水稻不需要农民施加化肥或农药,因为高盐度的环境会杀死病菌和害虫。

海水稻的潜在风险

尽管海水稻看起来是未来农业的希望,但它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海水稻需要耐盐性强的品种,这些品种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开发出来。海水稻可能需要更多的肥料和营养物质,因为高盐度环境可能会妨碍它吸收营养物质。海水稻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为高盐度环境可能会导致海水中的一些物种灭绝。

拓展百科知识

盐渍化逆境(Yánjìnhuànìxìng):也称盐渍逆境,是指植物在土壤或水中含盐量高于其生存能力所需的水平时所面临的逆境。盐渍化逆境使得农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参考来源:

1.青岛海水稻带来希望,解决全球饮食危机

2.海水稻,未来农业的新希望

拓展好文:青岛试种海水稻亩产最高超600公斤,袁隆平:可以打优秀

  9月28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迎来测产考。

  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等单位的30多名从事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专家前往白泥地实地测产。

  在场的专家首先检测了灌溉用水的盐度,要测产的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已经达到了6‰。研发中心的博士杨红燕形象地向澎湃新闻(**.thepaper.cn)解释称,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再通过一个固定公式,专家组给出了亩产的最终结果。在四种材料中,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为620.95公斤/亩,按照大田种植产量的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达500公斤,即便是最低产量的那种耐盐碱水稻材料,小面积的亩产量也达到438.14公斤/亩。

  “之所以称为材料而不是品种,因为还未通过国家的品种审定,不能进入市场大规模推广。”杨红燕如是解释。

  原定参与此次收割测产的袁隆平,因同天在湖南长沙出席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成果评价会,于是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听取了工作人员的测产结果汇报。

  袁隆平对这个结果表示很满意,“可以打优秀。今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希望再接再厉明年更上一层楼,接下来要大量制种,明年选2个点大田种植再观察表现。”

  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称,中国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其中近3亿亩可以进行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

  袁隆平曾公开表示,他将在3-5年内选育出盐度在3-8‰、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一如其他新研发的农作物,耐盐碱水稻的研发也没有躲过“转基因”的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