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灰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葡萄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葡萄病害,它会对葡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从发病原因、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葡萄灰霉病的发病原因葡萄灰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葡萄树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受到雨水的浸润和高湿度的影响,加上葡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伤口,使得病菌易于入侵,从而导致了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剪除枯萎、病变枝条
及时剪除枯萎、病变枝条,防止病菌进一步传播,有利于葡萄的健康生长。
2.喷洒药剂
可以使用药剂对葡萄进行喷洒,如用三氯甲烷、百菌清、硫酸铜、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3.加强管理
加强葡萄的管理,及时清理病害部位,保持葡萄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干燥,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用户关心的问题1.葡萄灰霉病是否会对葡萄产量产生影响?
答:葡萄灰霉病会对葡萄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它会使葡萄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减少,果实质量下降。
2.葡萄灰霉病的药剂喷洒时间应该是什么时候?
答:药剂喷洒时间一般在葡萄生长期的初、中、后期进行,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葡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3.如何判断葡萄是否感染了灰霉病?
答:葡萄感染了灰霉病后,会出现果实表面出现灰色霉斑,果实软烂,果实内部腐烂,果实质量下降等症状。
农药百科知识甲基托布津是一种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苹果黑星病、草莓灰霉病等作物的病害。它可以通过抑制病菌的细胞**和细胞壁的合成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参考来源:《葡萄栽培与管理》、《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手册》等相关书籍。释义拓展:葡萄灰霉病
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
葡萄灰霉病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问答拓展:葡萄种植户们注意啦,葡萄灰霉病要怎么防?
灰霉病是葡萄栽培中常发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病原菌灰葡萄孢喜低温潮湿的气候环境,露地栽培葡萄以花果期、浆果成熟期发病最重。若是在设施栽培的情况下,由于通风受限,此病更为猖獗,稍有不慎,它便会大量发生。
南方春季易遇阴雨寡照天,可为病害在设施中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常造成新芽枯坏、花穗腐烂,对葡萄的产量影响很大,不可不防。
葡萄灰霉病田间典型症状新梢受害:病斑淡褐色,形状不固定,表面可产生较稀疏的鼠灰色霉状物。
叶片受害: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为淡褐色水浸状病斑,而后发展成深褐色的大斑,并伴有不规则轮纹,潮湿时表面可产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
花穗、幼果受害:初期病部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扩展后呈褐色腐烂,腐烂组织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组织干缩,形成僵粒。虽然灰霉病也可侵染穗轴,但率先发病的部位为花器,有区别于镇兄稿穗轴褐枯病。
近成熟果实受害:多从果粒伤口处开始发生,形成褐色凹陷病斑,病果粒很快发展成褐色软腐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或一团鼠灰色的霉状物,后期病部有时可产生黑色块状菌核。
灰霉病在设施葡萄上的发病规律①早春、低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灰霉病开始侵染幼芽、幼叶和新梢,使枝条枯死。
②葡萄花期是灰霉病主要发生期,感病的花容易脱落影响坐果,并未后期的爆发埋下伏笔。
③尘竖葡萄果实着色至成熟阶段如遇连续阴雨也会出现灰霉病发病高峰造成裂果烂果,特别是果皮薄的品种或带伤口的,发生情况偏重。
④低温、潮湿、寡照、伤口、病原基数等,是灰霉病流行和爆发的催化因素。
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控农业防治:休园期彻底清除葡萄病枝、烂果等病残体,并集中销毁,以减少初侵染源;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生长期淋喷海精灵生物**剂来提升树体抗病能力;生长期对已发病的叶片、花序等彻底剪除,带离园区处理、淋施海精灵生物**剂,还有助于葡萄迅速恢复树势,有利于葡萄的健康生长,也可以叶面喷施1-2次海精灵叶面肥,一定要在展叶后喷施。
生态防治:通过起垄栽培、地膜覆盖等栽培等调控湿度,破坏发病条件;通风透光,合理疏穗疏果、清除脱落花帽等,减少侵染的发生。
药剂防治御孝:在做好休园期果园管理的基础上,抓住花前这一关键防治节点,药剂可选择异菌脲、腐霉利、咯菌腈等,发病初期嘧霉胺+啶酰菌胺。为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坐果后也可用药液浸果穗,还可在傍晚用腐霉利烟剂闭棚熏蒸,兼有降湿效果。
问答拓展:葡萄灰霉病怎么防治?
由于引起葡萄储藏期果实腐烂的病原主要是通过伤口侵染,纯扮逗其中有些是早期侵入后,由做卖于寄主的抗性较强而潜伏于果实内,待果实成熟时才出现症状,引致腐烂;葡萄灰霉病多数是在高湿度、不通风的储藏环境下发病严重,对这类病害的防治,应以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为主。
(1)采收前:
通过修剪清除受伤和已发病的果实;适当疏果,使果穗不要过缺冲于紧密,以防成熟前或成熟过程中,由于果粒膨大相互挤压造成果皮伤裂;在刚坐果和果实成熟时,应慎重用水,避免造成太大的田间湿度和在果实表面长时间留下自由水,而给病菌创造有利的侵染条件。适当使用一些保护性杀菌剂也是必要的,如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施或浸穗。
(2)适时采收:
采收时,剪、拿、运送等都要十分细致小心,尽量减少损伤,防止擦去果粉。采收的时间宜选择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利于储藏。
(3)采收后:
储藏过程中注意降温与通气,装箱后要进行预冷,以消除田间带来的热气,及降低果实呼吸率,还可以预防果穗梗变干、变褐及颗粒变软或落粒,利于延长存放时间。储藏前用二氧化硫熏蒸,不但能杀死果实表面各种可能引起果腐的病原菌,而且可以降低果实呼吸率,减少糖分的消耗,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果色和果梗的新鲜状态。
二氧化硫熏蒸应分2~4次进行,常因保鲜期长短不同,熏蒸的次数不同。前次可用0.5%的二氧化硫熏蒸20分钟,必须使二氧化硫迅速而均匀地达到每箱的每个果穗中,以确保防效而不致引起药害。再次熏蒸时,二氧化硫浓度为0.1%,熏蒸30分钟。这样处理大约每隔7~10天进行一次。
问答拓展:葡萄为什么会患上灰霉病,怎样防治才最有效?
葡萄由于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在湖北省得到了大力发展,全省葡萄面积1.67万hm2,产量30.84万吨,已成为湖北省水果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族缺人们对无公害、绿色葡萄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实现葡萄绿色生产,针对湖北产区主要葡萄病害灰霉病开展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组合防控试验,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盲目用药、使用时期不当、用药过量等造成葡萄产品的食用安全隐患。
一、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的结合使用
(1)喷施药剂:生物药剂可选择枯草芽孢贺兄杆菌(1000亿孢子/克)50克/亩、10%多抗霉素1000倍液、24%井冈霉素1000倍液;化学药剂可选择50%啶酰菌胺1000倍液、43%腐霉利1200倍液、80%嘧霉胺2000倍液。(2)施药时间:针对葡萄灰霉病在本产区的危害特点,选择在葡萄花序展露期(4月15日前后)第禅穗袭一次用药,喷施生物药剂一次;第二次用药选择在花序分离期,喷施一次化学药剂;谢花后2-3天进行第三次用药,喷施一次化学药剂;谢花后12-15天进行第四次用药,喷施一次生物药剂;第五次用药选择在谢花后21-23天,喷施一次化学药剂。
二、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组合使用的效果
(1)针对灰霉病在本产区的发生特点,确定了5个防控节点,在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控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病原菌基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结果显示“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组合施用”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为93.5%,与常规化学药剂的防控效果(95%)相当。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约40%,实现了化学药剂的部分替代。(3)灰霉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通过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的组合施用,不仅防控效果明显,同时避免了灰霉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了药剂的防控效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