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黄瓜炭疽病叶片?
黄瓜炭疽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一般来说,黄瓜炭疽病的发生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关,同时也与黄瓜种植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一些栽培不规范的农民朋友,往往会使黄瓜受到机械伤害,或者是在种植前没有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这些都会增加黄瓜感染炭疽病的风险。
黄瓜炭疽病的症状特征黄瓜炭疽病的病征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的小点,叶面逐渐变为***,最终叶片干枯脱落。另外,感染严重的黄瓜果实也会出现黑色的病斑。如果发现黄瓜植株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黄瓜炭疽病的发生,农民朋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 避免机械伤害和其他感染途径;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空气流通;
- 注意黄瓜的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如出现症状,应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用户关心问题:
黄瓜炭疽病如何进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宜的农药,注意药剂的配比和使用量;
- 在喷洒农药时应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 注意药剂的使用时间和频次,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
- 在使用农药后应注意清洗喷洒器具,避免污染水源。
黄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黄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属于拟青霉菌门的真菌,学名为Colletotrichumorbiculare。
黄瓜炭疽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黄瓜炭疽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种子传播,二是通过空气传播。在种植黄瓜时,应注意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保持田间空气流通,避免病菌传播。
如何避免黄瓜炭疽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黄瓜炭疽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气候条件;
- 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 注意黄瓜的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空气流通;
- 避免机械伤害和其他感染途径。
黄瓜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治黄瓜炭疽病,我们应该加强对黄瓜的管理,注意防范病害的发生。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现代农业技术百科全书》
- 《农业病虫害防治手册》
- 《农业生产常识》
问答拓展:老师们帮忙看一下黄瓜叶片是什么病
有如图标注的问题。1.炭疽病,建议溴菌腈或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咪鲜胺锰盐或者咪鲜胺(注意丙环唑,咪鲜胺衡兄迅或者咪鲜胺锰盐用量多了抑制生长)或者二氰蒽醌或者吡唑醚菌酯等等。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尘猜保原则。
2.白色线段是斑潜蝇危害的,建议阿维菌素或者灭蝇胺或者阿维菌素杀虫单等等喷雾防治。
3.霜霉病
各地抗性不同咐此。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交替使用。
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4.细菌性角斑病,建议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链霉素或者噻唑锌或者春雷霉素或者噻霉酮等等交替使用。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5.白粉病建议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酸酯,肟菌酯,四氟醚唑选择一个,交替使用。这些产品安全性高,效果好,成本高点,预防的时候可以减少用量。
也可以用三唑类农药治疗如丙环唑或者氟硅唑或者腈菌唑或者己唑醇等等,成本低,但是注意用量大了抑制生长或者烧花或者畸形果或者叶片发硬。打药要打遍打透。
如果是大棚要控制湿度,阴雨天使用烟雾剂控制病情发展。一定要慎用十三吗啉,氟环唑,三唑酮等等厉害的三唑类农药,副作用相当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问答拓展:防治黄瓜炭疽病需要对症下药
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是由引进的种子带菌所造成的。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故本文小编整理了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到菜农朋友们。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都有类似现象。下图分别是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
请根据图片对照判断。以下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1]黄瓜霜霉病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病情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造成毁灭性的损失。防治黄瓜霜霉病建议从以下方面和注意事项从事农业活动:前罩黄瓜霜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方法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行预防。一般每公顷亩用量3~3.75kg,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霜霉病一旦发生,应用药剂进行防治。药剂以水剂为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另外要注意选用对霜霉病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是由引进的种子带菌所造成的。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点状胶质物;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预防:从苗期开始《速净》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治疗:《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1次,连用2-3次。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津研4号等较为抗病。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2)防感染。无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施行3年以上轮作。4)栽培及生态防治。铺盖地膜,降低田间铅悔歼湿度,及时放风,避免伤口等。5)药剂防治,3实行高畦覆膜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喷施各种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随时清除栽培地的病株残体,减少菌源。要在无露水时进行农事操作,不可碰伤植株,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栽培黄瓜,上午温度控制在30~33℃,下午和晚上适当通风,把湿度降至70%以下,可抑制病害发生;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茎及瓜条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产生菌脓。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
细菌性角斑病初期症状易与霜霉病和生理性充水相混淆,应慎重区别。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穿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对光观察,叶片有透光感。生理充水的叶背出现多角形水浸斑,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地温高、气温低,特别是连阴天、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蒸腾受阻时,细胞内的水分渗流到细胞间,使叶面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点或多角形斑块。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斑块消失,叶面不留痕迹。衰弱的植株,白天温度升高后水渍斑也不消失。几经反复,细胞死亡,叶片干枯,或出现泡泡病症状,即叶脉间叶肉隆起,隆顶呈灰白色,或灰褐色近圆形斑点,不穿孔。1、农业预防 品种选择:利用抗病力较强的津研6号、夏青等品种。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20分钟;用新植霉索200毫克/千克液或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福尔马林液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洗净催芽。2、栽培管理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利用无菌的大田土育苗。利用高垄栽培,铺设地膜,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及时通风。雨季及时排水。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原。3、药剂防治用挪威86.2%铜大师、波尔多液、恶霜灵嘧菌酯槐冲、多菌灵、56%嘧菌酯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10-15天喷洒一次,共三次,交替使用,进行防治。最后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防治效果更理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