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分生孢子
七八月份是水稻多种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稍有放松就会出现灭顶之灾,使丰收毁于一旦,现在必须要做好防控工作。7月上中旬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部分田块偏重发生。
水稻纹枯病:他还有其他的名字叫水稻云斑病、水稻云纹病。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情况比较轻的会造成10%–30%减产,严重时可造成50%。
症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侵害下部叶鞘和叶片,叶鞘感病后,在近水面处或水面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全穗枯死。
发生规律:该病喜欢在高温,夏季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有利于该病发生,水稻过度密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连续深水灌溉,造成通气透光差,比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带田外深埋。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増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首选300克/升苯甲·内到环唑乳油3000倍液,重点喷施基部。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不仪治病效果好,还可起到明显增产作用。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原容易发生苗瘟,露天堆放的稻草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度,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都可引发稻瘟病。
防治方法:病可采用的药剂较多,有稻瘟灵、稻瘟浄、三环唑等、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容易诱导稻瘟病菌产生抗药性以致药剂用量越来越大,药效却越来越差。在选购药剂时最好交又选用上述农药。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施肥原则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田间宜以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每亩用20%稻瘟胺悬浮剂25g,或30%苯甲?丙环唑20-30ml对水30-45kg均匀喷雾。
稻纵卷叶螟:别名卷心虫、白叶虫、苞叶虫。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幼虫吃水稻叶片,影响水稻发育,一般减产10%–20%,严重可达到60%以上,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
发生规律: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适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主要危害水稻及潮湿地区的禾本科杂草。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合理施肥,适时烤搁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稻株前期猛发嫩绿,后期贪青迟熟,可减轻受害程度,防治方面可以考虑释放赤眼蜂,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根据水稻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大的特点,一亩地可用5%阿维菌素乳油50ml,或48%毒死蜱乳油80—100ml,均匀喷洒具体还要看说明书上。
稻飞虱:俗称火蠓子、火旋,稻飞虱常见的有两种,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多群聚在水稻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吸食和产卵,以针状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水稻植株中吸食汁液,受害稻株茎秆上出现很多黑色或褐色斑点,叶尖褪绿变黄,并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严重时,稻株基部变黑、枯死、倒伏,呈现“通火”惨状,甚至大片枯死。农民比喻为“远看似火烧,近看禾秆倒,镰刀割不起,吊吊轻飄飄”。
发生规律:稻飞虱喜欢温暖高湿的气候条件,尤其是26~28℃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及湿度过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尤以高温、干旱影响更大,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栽培上施肥不当,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偏施,田间郁闭,水稻插植密度过高,丛间小气候高湿、阴凉,以及稻田长期积水等,均有利于发生和繁殖。适时适度烤搁田,可抑制其发生。
防治方法:选用抗(耐)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适期烤搁田,降低田间湿度,使水稻生长健壮,可明显减轻为害程度,褐飞虱天敌种类多,数量大,应加强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化学防治中应注意采用选择性药剂,调整用药时间,改进施药技术,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
稻飞虱、百从虫;量达1500只以上时,要立即开始防治。亩用10%吡虫啉30-50g对水喷雾,施药时要用够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50千克,机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25千克,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可先用竹竿将稻株向两边分开,喷药时将水稻中下部打透。晴天施药比较好,保证施药后4个小时无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上十点前或下午四点后。
药剂防治部分由于农药厂家品种众多,更新换代快,国家政策变化等,所以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当地农技部门和农资经销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